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几个时辰 我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多少个时辰?

作者&投稿:罗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下面是和24小时制的对应: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扩展资料:

为了保证每个时辰长度的准确性,古人采用许多计时、测时的方法,并发明了一些专用的仪器或工具。如日晷、铜壶滴漏等都曾是古代用于计时的仪器和方法。

日晷是借助于太阳光的影子。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通过观察晷针投影所指的时辰位置,就可以知道此时的具体时间。在阴天或夜晚,则使用铜壶滴漏计时。随着水量的增加,壶内的浮箭便逐渐上升。当浮箭上的时辰刻度与壶的口沿一致时,就是一个时辰结束,下一个时辰开始。

尽管这些计时的仪器和方法比较原始,但利用太阳运行的速度、人为地调节水流的速度,还是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时间。这些都无疑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创作出的成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下面是和24小时制的对应: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传统的时间算法是一天分为12个时辰;按照现如今的算法是一天有24个小时;十二时辰当中蕴含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算方法,24个小时蕴含着世界上大部分多数国家的计算时间,日月的算法。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个时辰~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是古时候计时的单位。
我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12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地支共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使用。从半夜起算,半夜23时至1时是子时,中午11时至13时是午时。

古代将一天分为多少时辰?
答:1、子时(23时至01时)2、丑时(01时至03时)3、寅时(03时至05时)4、卯时(05时至07时)5、辰时(07时至09时)6、巳时(09 时至11时)7、午时(11时至13时)8、未时(13时至15时)9、申时(15时至17时)10、酉时(17时至19时)11、戌时(19时至21时)12、亥时(21时至23时)...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几个时辰
答: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下面是和24小时制的对应: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

古代把一天分成几个时辰?
答: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是:1.子时23~1点,2.丑时1~3点,3.寅时3~5点,4.卯时5~7点,5.辰时7~9点,6.巳时9~11点,7.午时11~13点,8.未时13~15点,9.申时15~17...

古代一天分为几个时辰?
答:古时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2个小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中国古代将人昼夜分为几个时辰,几个小时?
答: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具体12个时辰如下:1、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1:00)。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公历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所以称之为子时。2、丑时(01时...

古代一天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
答:更明确的划分可分为:早晨7-9点.上午9-11点.中午11-13点.下午13-15点.傍晚15-17点.黄昏17-19点.晚上19-21点.深夜21-23点.子夜23-1点。都是以现在24小时制北京时间计时,是全国的标准时刻划分。24时制与十二时辰:1、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古代12个时辰怎么划分
答: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2小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

我国古代把-天分为几个时晨
答: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寅 上午 ...

一天24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答:在我国古代,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划分的分段计时制度,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

古代所谓的十二时辰如何划分?
答: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