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耳曼人的历史? 日耳曼的来源

作者&投稿:纵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062.htm

  “当天地还没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仅有一处无底深渊,其两旁分成冰寒和焦热两个世界,有一天,从焦热世界刮起一阵热风,把冰寒世界溶化,生成水气和云雾,不久出现巨魔伊米尔。又过了很久,天神欧丁和弟弟杀死巨魔,进入深渊,於是世界起了变化,天神欧丁的肌肉成为大地,骨头成为山脉,鲜血成为江海,毛发成为草木,牙齿变成岩石,脑浆成为白云。”
  这古老的日耳曼神话好象正是这个民族苦难历史的一种象征,积淀着刚猛和桀傲、毁灭和再生。 日耳曼人兴起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直至今天,挪威和瑞典地区主要的居民仍是以纯种的日耳曼人为主。例如在瑞典,日耳曼族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在挪威日耳曼族人约占总人口的95%,而在丹麦人日耳曼族人占总人口的96%。他们与他们的祖先一脉相承。公元前,日耳曼人大部分向南迁至波罗的海南岸维斯瓦河附近。此后他们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部落和人口增多,势力逐渐向南、向西扩展。公元一世纪,日耳曼人已经占据了东起维斯瓦河、西至莱茵河、南达多瑙河、北抵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他们在森林里,在冰原上,在高山中,在河湖畔生活,罗马人把这片广袤的大地称之为日耳曼尼亚。 历史上的日耳曼人,长相酷似他们今天的后代——北欧人、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他们身躯高大,皮肤白皙,金发碧眼,性情暴躁,缺乏耐心。他们惯于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却不喜炎热潮湿的海洋气候。早期日耳曼人的部落成员一般以粗麻为衣,以动物的肉奶为食。那时的日耳曼人比起罗马来,性情更为憨厚、质朴,身体更为强悍有力,但是知识显得较为匮乏,有点象现在的城里人跟乡下人。但这却是个崇尚武力的民族,男人们不会无所事事,他们要不是去打仗,要么是去狩猎,平日以赌博和角力为乐,这点与罗马人绝然不同。

  日耳曼人作战非常勇敢,他们视死如归,很少临阵逃脱,连丢掉盾牌或是遗弃伤员都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罗马一直视日耳曼人为劲敌,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命帝国大军进犯日耳曼尼亚,罗马军团渡过莱茵河和多瑙河,企图把永远地征服和奴役日耳曼人。然而,他们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罗马的三支精锐部队约两万名士兵被日耳曼人击败,此后,为了避免日耳曼人乘胜反攻,罗马军队在莱茵河和多瑙河边界,修筑了长达550公里的“长城”。该长城虽然长度上与中国长城有天壤之别,但质量却远远胜之,从现在残存遗迹的图片来看,古罗马长城在高度和厚度上远远超过中国长城。有点跑题了,但总之一句话:罗马人从来就没有征服过日耳曼人,这一点证明了电影《角斗士》的情节纯属虚构。

  日耳曼人的武器是一种短矛,短矛的铁头极为锋利,短兵相接时用于肉搏,远距离交战时可以作标枪投掷。此外,日耳曼的骑兵都配备有盾牌,而步兵则背负标枪。没有人穿护胸甲,连头盔也极少有人戴。作战时一般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成楔型阵。其战术却显得较为简单,一般是列好阵势,首领向前举起兵刃一声号令,然后所有人跟随着一拥而上。日耳曼人的首领或国王主要是选举产生。这是一种完全的民主选举。作战英勇、贵族出身的部落成员更有希望成为首领或国王。打仗时国王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奋勇冲杀,至于权力则较为有限,许多事务都要由部落会议决定。首领或国王的职位虽然光荣,但却要牺牲在前、享乐在后,体现着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史载有许多日耳曼国王战死杀场。

  另外,妇女在日耳曼人的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很多是由妇女操持,所以使得妇女在部落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古代中国人相反,森林中的日耳曼人奉行一夫一妻制。西方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尊重妇女的传统、女子可以当继承人的传统,大概都是从日耳曼人这里流传下来的。他们相信妇女有一种神奇的预见力,因此遇事也愿意听取她们的意见。日耳曼的女人们在战时上鼓舞士气的方式比较特别,她们来到战场上,全体裸露上身,大声祈祷,以唤起男人们保卫自己的女人不遭受敌方蹂躏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将士们常爆发出非常的战斗力。传说很多战役都是因为妇女的出现转败为胜的。

  日耳曼人的许多战斗,双方作战的总人数不过数百人,有几千人参加的战役不多,几万人参战的决战更为罕见,但是,在公元初,在东方,汉武帝却命卫青、霍去病,统率着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令所有日耳曼人甚至罗马人都难以想象的数十万装备精良、勇猛骁悍的中原铁骑,向长期为之忍辱负重的敌国——匈奴发动了大举进攻,经过一连串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终于“却匈奴七百余里……封狼居胥”,其后,匈奴人在内忧外患下分裂成漠南、漠北两部,南匈奴举众内迁,逐渐为汉人同化,北匈奴地处荒僻偏远的苦寒之地,生存条件恶劣,“望长城而泣”是他们心情的真实写照。一世纪末,内外交困的北匈奴在汉朝和南匈奴联军的追击下,难以立足,不得不离开他们世代栖息的故乡——漠北草原,全族向西迁徙,以求避开以长城为基地的中国军队的打击。这艰苦漫长的跋涉历经了数代人,经乌孙、康居等国,终于在公元四世纪来到了日耳曼尼亚。而在他们的南面,是腐朽富庶的千年帝国——罗马——流奶与流蜜之地,按《圣经》的话来讲:“杀戮开始”。 长期的迁徙、游牧生活,不仅能把人们训练得能征惯战,而且使他们组织严密,治理有方。因为没有周密的计划和近乎严酷的纪律,人们就无法在草原上生活下去。而与世界上最强大帝国汉朝作战的经历,则使匈奴人在战争经验上要更胜一筹。反观日耳曼人,不是像东方民族那样生活在大河流域,也不是像古代希腊人那样集中地生活在狭小的河谷,而是分散地生活在北欧和中欧广袤的森林地带,由于地广人稀,所以日耳曼人没有建立起象汉朝那样的中央集权专制大国,也没有形成类似于古希腊、罗马那种紧凑强固的城邦,而是演变成为氏族公社形式。这种组织松散的公社不可能与斯巴达和雅典那样坚强的城市军事组织相提并论,所以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国家,这就注定了等待他们的只有是被个个击破。
  公元375年,匈奴大军袭击了居住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讲伊朗语的阿兰人,逼近第聂伯河流域的日耳曼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是日耳曼人中较强大的一支,他们奋起迎击侵略者,然而长期安逸稳定的生活使日耳曼人久疏战阵,他们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陌生的敌人一无所知,在决战中,日耳曼人虽然拼死抵抗,但仍遭到惨败,国王爱尔曼那利赫自杀身亡,东哥特王国覆灭了。
  由于其他日耳曼部落没有象东哥特王国一样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他们相对弱小,零散地分布在中欧大地,相互之间缺乏组织联系,无法凝聚成一个完整有力的军事实体抗击匈奴人,因此东哥特王国的灭亡在日耳曼人中形成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此时西哥特人在直接面临匈奴大军锋镝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向南逃遁,他们聚集在多瑙河下游的南岸,在首领菲列德根的率领下,向看似永恒不朽的罗马帝国寻求避难。在日耳曼人交出所有男孩作为人质并上缴所有武器的情况下,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终于准许他们渡过了多瑙河,于是日耳曼难民潮水般涌入了帝国境内。 匈奴人似乎对貌似强大的罗马帝国心存敬畏,就象初次见到黔之驴的老虎,在不明虚实前,没有为了追赶奔逃的西哥特人而冒然与罗马为敌,他们选择在匈牙利大草原上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然而,那时的罗马已不再是凯撒和屋大维时代的罗马,就象一个已经完成所有工作累得精疲力尽的巨人,任何一点轻微的打击令其崩垮。几百年来,罗马人驱使着无数异族奴隶,使自己的后代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人们承平日久,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他们不思进取,对治国安帮漠不关心,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试想:世界上还有哪里比罗马更为广大?世界上还有哪里比罗马更为富庶?世界上还有哪里的人比罗马人的生活更为舒适?所有人都愿意相信:罗马的威势和财富会赋予这个国家无穷的力量,凭借祖先留下的这份基业,他们可以永远享乐下去。于是罗马人自视高贵,飞扬跋扈,在生活中奢靡放纵,在官场上腐败成风。一切都酝酿着可悲的毁灭,优越的生活环境会使人类丧失起码的生存技能,无休止的贪欲正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不久,负责向西哥特人供应粮食的罗马官吏贪赃枉法,强迫西哥特人出卖自己的子女换取粮食,西哥特人忍无可忍,便联合东哥特人的残部,伺机举事,不料罗马人却抢先动手,负责日耳曼人事务的罗马将军鲁西皮乌斯竟布下鸿门宴,杀死了日耳曼人的首领。劫后余生的菲列德根立即起兵,率领西哥特人发起暴动,杀死了鲁西皮乌斯,击溃了前来镇压的罗马军团。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和罗马帝国在阿德里亚堡决战,在日耳曼人的车城战术面前,罗马军团遭到其战史上空前的惨败,6万名士兵有4万人阵亡,罗马皇帝瓦伦斯及许多高级将领被活活烧死在战场上的一间小屋中。两年后,日耳曼英雄菲列德根死去,罗马帝国新皇——一代英主狄奥多西,利用西哥特人群龙无首且内讧纷起之机,于公元382年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重创西哥特军,此后双方达成妥协:罗马在多瑙河畔划出一块区域给西哥特人居住,而西哥特人则向罗马帝国提供兵源。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去世,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利用这一时机再次率领日耳曼人起兵,他不屈不挠,虽经波仑提亚惨败也毫不放弃,经过一系列征战,终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于410年8月24日攻克了罗马。此后,阿拉里克和其继任者鲁道夫相继死去,西哥特人在罗马的封锁下,因缺粮不得不转向北非移口就食,不料又遇风暴无法成行,走投无路,遂向罗马求和,双方再次达成和约:西哥特人作为罗马的同盟者,得到高卢西南和西班牙北部的土地,于公元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是罗马帝国版图内的第一个日耳曼人国家。
  二十年后,又有一位日耳曼领袖格西里克,领导另一支日耳曼人——汪达尔人攻入隶属西罗马帝国的北非,突袭了迦太基城,并以此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455年,格西里克率军再度攻陷罗马,并放任部下烧杀抢掠了14天,宫殿、庙宇、议事厅堂、住宅和公共设施被洗劫一空,无数珍贵精美的艺术品被损毁,无数珍藏的书册典籍被付之一炬,花费几个世纪建造的美观实用的建筑被破坏,从此,“汪达尔行径”成为摧残文明野蛮行径的代名词,格西里克作为历史的罪人,为日耳曼人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在匈牙利草原上蜇伏已久的匈奴人似乎感觉时机已到,于是开始蠢蠢欲动,其首领阿提拉兵锋直指西罗马帝国。把西罗马作为打击目标是失算的,但在阿提拉可能进攻的两个罗马目标中,这一个更为脆弱,况且师出有名,因为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战争还远没有结束,两个民族的恩怨还在继续,西罗马帝国境内就宦养着不甘臣服的对手——西哥特人。但是他对这一事实估计不足,即西哥特人期望西罗马政府允许他们在西南高卢居住,因而会极力防止匈奴人占领西哥特人从罗马得到的领土。公元451年,匈奴人进攻高卢,在奥尔良城下被西罗马和西哥特人联合击败。公元452年,阿提拉进攻北意大利,但尚未进军罗马城就撤退了。453年,阿提拉去世。被他降服的日耳曼人和撒马利亚人举行起义。匈奴人在西方的部族大举东撤,日耳曼人报仇雪恨的机会到了,他们从匈牙利大草原穷追猛打,一直将匈奴人赶到黑海北部。 因此,西罗马帝国没有成为匈奴人的战利品。相反,它成了日耳曼人的战利品。这些蛮族人逃避了匈奴的征服,或者虽被他们征服,但又在阿提拉死后举行了起义,大批哥特人、汪达尔人、阿兰人和勃艮第人,渡过莱茵河进入西罗马领土。
  日耳曼人征服罗马,有好几股潮流。但是最初几股潮流,有的长久湮灭了 (例如征服北非以后的汪达尔人);有的留下了辉煌的史迹,却没有建立起持久的国家(如哥特人);唯一建立起国家并在近代现代欧洲还保留了它的传统的部族是法兰克人,那是查理曼大帝的功勋。
  对于西罗马,还有一次也可以算是日耳曼式的征服——维京征服。维京(Vikings)是挪威、丹麦、瑞典这些更北地区的日耳曼海盗,他们是海上的征服者。其大胆勇敢、尚武、爱好冒险等等,不亚于骑在马上的征服者。这些人征服过英格兰,法国的诺曼底,地中海的西西里等西罗马的属地。
  另外,日耳曼人的三个部落,盎格鲁人、萨克林人、朱特人,则从他们原先居住的威悉河、易北河流域出发,登上不列颠岛,征服了岛上的原有居民克尔特人(传说苏格兰著名歌星恩雅就是古克尔特人的后裔),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今天,英国人仍然是这三个日耳曼人部落成员的后代。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二战期间德国人对同样是雅利安人的斯拉夫人(例如俄国人)如此严酷,而对北欧人、荷兰人、奥地利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却都显得大度仁慈,而那些被侵略地区的人们并不象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极端反对德国的入侵,有的甚至自发举行盛大的欢迎式,欢迎德意志解放者的到来,究其原因,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归根到底他们都属于同一种族——日耳曼人,而这一点正是迎合了部分日耳曼人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为希特乐所利用,成为其建立“大日耳曼”帝国的理论基础.

  至于匈奴人,他们最终在罗马帝国只获得不多的领土。公元681年,一支保加利亚游牧部族(阿提拉所率匈奴人后裔的一部分),在多瑙河下游和海缪斯(巴尔干)山脉南麓之间的东罗马领土上、为自己赢得了一块永久立足之地。
  .
  美国记者汉密尔顿曾为《独立日报》撰稿写道:“日耳曼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帝与诸侯和城邦之间的战争史,诸侯与城邦之间的战争史;强者横行,弱者受压的历史,外国侵犯和外国玩弄阴谋诡计的历史;对人力的征调和财富的征收置之不理或部分服从的历史;企图实行完全无效或伴随杀戳和破坏,包括无辜犯罪的强制征募的历史;也是一部普遍的无能、混乱和苦难的历史。”话虽偏颇,却耐人寻味,我虽不完全赞同其观点,但对于对日耳曼民族历史感兴趣的人,也许可以作个参考。

日耳曼人的历史~

约公元前500年—公元前50年,被认为与原始日耳曼语使用者相关的前罗马铁器文化分布区,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南,以洋红色标示的部分为亚斯多夫文化分布区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约前330年希腊旅行家皮西亚斯从马赛出发报道了北海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民族。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奈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主条目:条顿入侵约前120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是迁移的原因。约前113年他们遇到罗马人。在两个民族的交战中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日耳曼人将一场突然来到的暴风雨当作他们的气候神的警告因此中止了作战。前109年、前107年和前105年罗马人一再与这两支日耳曼人作战,但每次都战败。一直到这两个民族分裂后罗马人才于前102年战胜了条顿人,前101年战胜辛布里人。 更多资料:高卢战争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向凯尔特人居住的德国中部山区的突破沉重地打击了凯尔特人在德国中南部的力量,使得后来其它日耳曼人(比如斯维比人)得以在今天的黑森州和美因河流域定居。在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的领导下他们甚至闯入高卢,但在那里被恺撒于前58年击败被迫退回莱茵河东。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但此后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和平。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决定将驻扎在高卢的士兵迁移到莱茵河。但莱茵河边境依然不稳定。奥古斯都因此改变了他的策略。从前12年到前9年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部族。但这些部族不是真的投降罗马帝国。前8年杜路苏斯在撤退时从马上摔落负伤死亡。他的兄弟提庇留从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一直反抗罗马的切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今天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6年罗马人企图从美茵茨出发进攻位于今天波希米亚的一个王国。但这个行动半途而废因为在潘诺尼亚爆发了动乱。虽然如此罗马人依然将到易北河的日耳曼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 主条目: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人的抵抗似乎被消灭后,普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卢斯受命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他在那里同时是省长和莱茵河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瓦卢斯在此前在叙利亚就已经获得了一个残暴贪婪的名声。他的统治很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他下令严惩反对罗马的人,而他引入的税在日耳曼人眼里非常不公平。对日耳曼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在这种情况下切鲁西贵族阿尔米纽斯得以团结多个日耳曼人部落。阿尔米纽斯本人拥有罗马公民权甚至是罗马骑士。他利用瓦卢斯对他的信任而将瓦卢斯引入一个圈套。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丧失了三个军团(约25000士兵)。这样罗马向东发展的计划就在9年结束了。到民族大迁徙为止日耳曼人受罗马的影响甚小。 原始日耳曼语时代(公元前100年以前)日耳曼部落的分布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扩张图(公元前50年,公元100年,公元300年),紫色部分是罗马帝国分别在公元前68年和公元117年的疆域。14年和16年在吉曼尼卡斯的领导下罗马军队再次渡莱茵河进入日耳曼人地区。历史学家对这两次远征的性质还争议不清。因此它们是罗马的扩张政策的继续还是惩罚性进攻不明。但此后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战争依然不断。29年罗马军队平息一场至此为止比较亲罗马的弗里斯兰人的暴乱。69年为了扑灭巴它瓦人的暴乱罗马不得不从西班牙和不列颠调兵。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和多瑙河以北罗马建立了一条很长的界墙来保护罗马和日耳曼之间的边界。同时莱茵河地区被分为上日耳曼省和下日耳曼省两个省。1995年后的研究认为上日耳曼界墙不是在83年/85年在多米提安统治时建立的,而是98年后在图拉真统治时建立的。100多年来的研究在上日耳曼界墙没有发现任何98年以前的文物(比如界碑、刻印或可用来确定时间的木头)。而且这道界墙更适合图拉真时期的军事需要。多米提安时期这个需要不是这么明确。122年在哈德良统治下罗马人将内卡河和多瑙河之间的界墙再次向北移了20到40千米。最后一次罗马将它的边境向日耳曼地区移动时在159年在安托尼努斯·比乌斯统治时进行的。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167年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的省的计划。但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许多历史学家将马克曼战争看作是民族大迁徙的前奏。其原因是哥特人向黑海和汪达尔人向多瑙河的迁徙所造成的罗马边境上的人口的变迁。这些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歌特语、古标准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 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 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 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公元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小。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日耳曼人是什么?是什么人的祖先?
答:1. 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时代,与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齐名,被视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欧洲人的一个主要民族成分。2. 记录显示,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一称谓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利阿尼乌斯·希罗多德。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指出,凯尔特人将居住在他们东边的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而罗马独裁...

世界历史:高卢人和日尔曼人
答:在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克尔特人被罗马帝国所征服,而日耳曼人虽然被限制在莱茵河以东地区,却也没受罗马人的统治。这表明,法国人的祖先曾被彻底地罗马化,而德国人的祖先几乎没有被罗马化过。不过,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竟也有相互融合的过程。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和...

关于日耳曼人的历史?
答:http://baike.baidu.com/view/108062.htm

日耳曼人是什么?是什么人的祖先?
答:已知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人波希多尼,罗马人塔西佗说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罗马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也在《高卢战记》中提到日耳曼人。约公元前2万年后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今瑞典南部、挪威西部),部分向欧洲南部迁徙,于罗马帝国时期南迁至德国北部并分裂为多个部落,...

日耳曼人和犹太人的简史
答:为了阐明问题,有必要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机关的回顾。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基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义...

请详细叙述一下日耳曼民族的历史
答:结果失败,最后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被拿破仑强制解散。之后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把碍眼的奥地利赶出德国,勒令永远禁止回归德国。第二帝国毁灭于一战。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毁灭于二战,奥地利再一次被赶出德国。日耳曼人现在正统就是德国、奥地利和卢森堡。

日耳曼人的历史是怎么回事?
答:越深入就补给越困难,也限制了军队的步伐。三、日耳曼人战斗力强。罗马虽然也着力打造一支强悍的部队,但毕竟不是来自草原,因此跟强悍的日耳曼骑兵相比无法实现足够抗衡。再加上后期罗马军队战斗力下降,为维持战斗力吸收了很多日耳曼人作为佣兵,因此对日耳曼人的打击力度自然无法与以前同日而语。

日耳曼人简史?与德意志的关系?
答:日耳曼人是对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

日耳曼人的起源是哪个民族?
答:纳粹党也把这些白种人特征用作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属于优秀民族的标准,历史上这些显著的白种人特征陆续衍生出关于日尔曼人的传说。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在德语地区日尔曼人往往被表现为“超人”,这个形象的主要缘由是塔西佗、恺撒等的描写。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将日耳曼人描写为金发碧眼的巨人,他们拥有超人...

日尔曼人是谁的后代?
答:日尔曼人是今天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人的共同祖先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前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绍德国历史时,就想到了古老的日尔曼人,在此,不妨进一步说明一下。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