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提问 关于历史的问题

作者&投稿:柏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个问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清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指出日本将为“中土之患”。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以京师门户北洋为设防重点,主要防御对象为日本。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编练成军,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然清朝政治腐败,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体制不顺,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第二个问题: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后,日本为实施“作战大方针”中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决定以陆军第2集团军向中国辽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突破渤海湾门户。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隶平原决战方案,代之以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为此,以陆军第2集团军为基础组建“山东作战军”,大山岩上将任司令长官,共2.5万余人。又令联合舰队协同山东作战军作战,并以陆军第1集团军在辽东战场进行佯攻,继续吸引清军主力。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第1、第2集团军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锦州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则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今旧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 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
第三个问题: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4.增辟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中国地图上都有这些地点!!
第四个问题: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五个问题:1、清朝统治腐败:例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铺张扬厉”筹备六十庆典。2、李鸿章一再妥协退让。3、清军军备松驰,部分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4、装备和技术依赖西方。5、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清朝洋务运动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社会制度,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结果,中国不但落后于西方,也落后于日本。

有关历史的问题(20个)~

1、请对春秋战国出现的“百家争鸣,万花齐放”历史现象作出历史评价!
2、请简单阐述秦朝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请对造纸术的发明与运用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4、请概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5、请说说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6、请简单概述唐朝的经济文化条件!
7、请谈谈宋朝火器的运用及历史评价!
8、请对元帝国的历史版图作出概述。
9、请对郑和下西洋事件作出历史评
10、请对《南京条约》作出历史评价!
11、请对《瑷珲条约》作出历史评价!
12、请对《北京条约》作出历史评价!
13、请对《天津条约》作出历史评价!
14、请对《马关条约》作出历史评价!
15、请对袁世凯作出历史评价!
16、请对孙中山作出历史评价!
17、请对蒋介石作出历史评价!
18、请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历史评价!
19、请对改革开饭作出历史评价!
20、请说说您对“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的看法!这尼玛全是手打的,你该做什么你懂滴!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大全
答:29. 列出历史上四个老四皇帝。答: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雍正、唐睿宗李旦、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 30. 曹操的长子是谁?生母是谁? 答案:曹昂、刘夫人 32.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谁? 答案:王充 33. 汉章帝是生母是谁? 答案:贾贵人 34. 由谁率领的军队打的北匈奴在中国历史上破散?

历史的五大提问
答:1.某地点的纬度是北纬85度,请问那里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D:北极熊 A:企。鹅 B:大象 C:袋鼠 D:北极熊 2."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指的是:D:季风 A:龙卷风 B:台风 C:飓风 D:季风 3.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度N,75度W,关于纽约地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

历史 问答题
答: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原因有哪些?东汉末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特别是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进一步开发;两宋时期北方人民抗击周边少数民族入侵,南方相对稳定,正所谓...

清朝历史问答题(30道)
答:第1题 清朝一共有几个皇帝?答案: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原因是皇太极一个皇帝先后用了“天聪、崇德”两个年号。古代皇帝用了一个年号即称为一朝。所以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第2题 清朝康熙时的三藩指的是哪三藩?A 吴三桂 耿精忠 王锡阐 B 尚可喜 鳌拜 施琅 C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答...

关于历史的提问
答:第一个问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

问个几个历史问题。
答: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问个几个历史问题。史论三篇。越快越好。越具体越好。谢谢。①“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②“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

就中国近代史概述提出10个有价值的问题
答:1、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2、19世纪60-90年代,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3、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家是怎样探索到新的救国途径的?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从鸦片战争到辛亥...

历史的2道问题
答: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的殖民扩张,指出世界在15、16世纪时进入了历史的转折时期。到18世纪中叶,这个变化更加明显。让学生观察《手工工场》、《蒸汽工厂》和《普鲁士纺织工厂》,提取有效信息,以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第一目“珍妮机的问世”与第二目“‘蒸汽时代’的来临”构成了...

有关历史的问题
答:建议教师利用史实和影视资料,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问题一:通过史实,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为什么康有为要求维新变法?光绪皇帝为什么会同意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开眼看世界”,教材以鸦片战争以后为坐标,阐释了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

历史提问
答:王孙满说周成王定都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现在天命未改,周鼎的轻重还不可问。因为作为姬姓的周王朝子孙,要到战国后期的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 249 年)才最后被灭,所以历史上把春秋战国统称为“东周”。实际上,东迁后的周王室,它本身已降为一个诸侯国,春秋的政治是“礼乐征伐自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