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作者&投稿:鄘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勤于练笔
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文贵于精,精在于练”。我们不仅要多读, 更要重苦练, 任何好文章都离不了苦练。公文等文稿的写作才能、技巧,也是从刻苦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多写常练, 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
当然,练习公文写作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可以先从通知、大事记、会议纪要等相对来说内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也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也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增强写作信心。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通过练笔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开阔知识面,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日不见长”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巧于借鉴
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应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只有读多了,读熟了,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和作法了。如,总结、报告、汇报材料的开头,通常会用到 “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下”,“在×××的亲自过问下”;在总结成绩时,通常都会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是“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等等进行归纳;以领导为主角的新闻报道,通常会有“×××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领导不辞辛苦(根据天气变化可相应改为“冒着大雨”、“冒着严寒”、“顶着烈日”等)走访和慰问了×××”等语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都会用“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用此语来增强危机感,类似的语句还有: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困难同在;在结尾通常都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勤奋的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来鼓舞干部职工的士气,增强信心。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读书是读他人之书,作文是作自己之文;借鉴只是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依葫芦画瓢。
三、乐于思考
理论观点是文章的命脉,它是文章生命所系,价值所关。因此,必须切实注意材料的思想性和观点的正确性。只有从理论和全局的高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炼出鲜明的观点,文章才有方向、有深度,指导性才强,才有生命力。而深邃透彻的观点、闪光发亮的思想来自在掌握客观事物之后的深入思考。所以,在写文章之前,必须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材料变成系统的语言,把系统的语言变成书面文字。
在公文写作前,谋篇布局是思路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认真锻炼思路,加强思维活动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训练。只有对内容经过精心思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动笔写作,才能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要列好提纲,或打腹稿。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列提纲,一定要在掌握领导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布局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会得心应手。
四、博于选材
撰写公文通常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上要着天,下要着地”。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公文重在实用,鲜明的实用性是公文首要和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公文写作之前,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将相关的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
收集材料,需要搞好材料的积累, 努力建立自己丰富的“材料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通过积累材料,一是能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我们在看书读报时,对重要的、好的文章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不足?假如换我来写篇文章又会是怎样?这样一对照,自己也就慢慢有提高。二是可以从中获取信息,积累各种资料。具体的积累方法是:把自己一本书后的最大感想和书中好语句记录下来,把它抄在本子上;把报纸上的有关资料,如好的观点、标题、典型事例及数据等你感兴趣的东西记下来,条件许可时,最好剪集成册,分类保存;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下基层调查和同他人聊天时的一些好想法,他人的好语言记下来。如此长久坚持下去对写作文章是大有好处。有人说,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资料的过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你觉得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材料就摘录、收集,并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善于比较
学习公文写作,需要根据行文意图去辨析文体,准确使用公文文种。怎样辨识运用的文种呢?首先能够区分行文的方向,依据隶属关系来确定适用文种。例如,“请示”和“函”都有请求批准的功能,但由于行文方向不同,则要使用不同的文种。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应该用“请示”;向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行文,应该用“函”。如,关于购置**设备的请示,**公司关于与**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函。其次能够区分公文功能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依据公文的具体事由来确定适用文种。报告与请示两种文件,因为同是上行文,人们往往分辩不清,在工作中常常混用、错用。我们通过比较,是完全可以将两者区别开来,区别是:第一,从性质上看,报告是陈述性公文,是阅件;请示却是请求性公文,是批件、办件;第二,从内容上看,报告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上级询问用的,不能写请示事项;请示重在请求,要写清请示事项,要求上级批复。第三,从时限上看,报告是事后说明,请求是事前陈文,请示的发出机关,要等上级批复之后才能把请示事项付诸实施,决不能“先斩后奏”。
一个事物特点,总是在同别的事物比较中显示出来的。具有以上辨体能力,是正确使用公文文种的前提条件。为此,善于运用比较来学习,是辨识公文文种特点,掌握公文写作的重要途径。
六、精于修改
公文写作多写多练固然重要,但每次拟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改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规律,也是写文章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文章频改,功夫自出。事实上,多一次认真修改,就多一份写作的体验,就多一项具体的收获。学习公文写作,要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克服怕人挑“刺”的思想,对每一篇文章反复推敲,精思细改,这样写作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
公文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修改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也可以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请高手帮助修改。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也可以自我修改,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或者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如何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

一要学习公文写作格式。看有关公文写作有关书籍,掌握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二要多看好的公文范文。包括领导讲话、致辞、工作总结、工作谋划、实施方案、经验交流材料、规范性文件(通知、请示、决定等),还要多看报纸、刊物上好的通讯、新闻稿件,通过多看公文范文,学习公文标题的拟制、结构形式的选择、熟悉公文语言的组合和特点。
三要勤加练习。初学公文写作,往往眼高手低,不知该从何处入手、何处选材、何处落笔,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极为欠缺,这些常见的问题,会在不断的写作锻炼中加以改正,使自己的文风老练成熟。有一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一个人能给你抛砖引玉很重要,往往能给你醍醐灌顶的作用和效果,但关键还要看个人的悟性和修行。如果有好的悟性,能很快入门,但只是坚持一阵子,不能长期坚持写作的辛苦,不能体会写作中的乐趣,那么你就out了。另外,送你一句话“学无止境”,永远不要说自己不行,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永远不要说自己写的很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1.
写稿质量需拿捏得当。

即使你写稿水平不差,也别锋芒毕露,得学会低调。可能你最享受的是领导对你写的稿子一字不改,而作为领导,最难受的是对你写的稿子一字改不了。

2.
文稿定位要适应领导。

想要研究材料,就先研究领导。什么样的文字材料才是好材料,不是用词华丽,文采飞扬的材料,而是适应领导的材料。所以,你得经常去接触领导,关注他近期讲些什么,写些什么,信息越多越好。

一般领导重复三遍以上的观点就是他认为比较成熟的观点,写讲话稿时切切不可遗漏。

当然,还得研究领导的讲话习惯,尤其是领导经常重复的要高度关注,……总之,一切以适应领导为上。

3.
说到这里,再提一下交稿时间应恰到好处。


不管是得心应手的稿子还是绞尽脑汁的稿子,都要把握好交稿的时间点。


别急着交差,当然,也不能交得太晚。


交的早了觉得应付,交的完了觉得拖沓。

4.
想要写好公文,要注意勤积累、勤练笔、勤比较。

积累资料对于写公文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

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

不管公文还是普通文章,其实都离不开关注与积累,再加上勤奋。有了这三种状态,并持续行动,想必很是受益。

我是老显,把读书写作当作一辈子的事,有兴趣关注一起行动
‍‍‍‍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
答: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材料工作,深深明白写公文做材料的不易,最近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公文写作素材系统。包括了公文写作范例素材、总结汇报、材料汇编、发言致辞等等,全部整理微信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密查查,也是希望能给广大写材料的同道中人积累写作素材的便利,里面都是平时积累的各类金句,...

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答:知道答主 回答量:2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多看多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2011-11-06 如何才能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195 2018-09-14 今后工作中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

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答: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材料工作,深深明白写公文做材料的不易,最近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公文写作素材系统。包括了公文写作范例素材、总结汇报、材料汇编、发言致辞等等,全部整理微~信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金蝉书社,也是希望能给广大写材料的同道中人积累写作素材的便利,当然,也算是我自己额外的一个...

怎样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答:通过练笔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开阔知识面,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日不见长”中逐渐得到提高。二、巧于借鉴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应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只有读多了,读熟了,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和作法了。如,总结、报告、汇报...

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答:1、多看看相关的文件、书籍和报纸——实话说,真正的公文写作高手总是很认真地看日报上你平常只看标题或者连标题都不看的那一版的内容的,而且他们做的简报资料厚度你绝对猜不到。2、如果你是准备靠写公文吃饭,那么劝你借阅一下你单位此前的各类公文、你单位上级机关近期的发文,注意最近业务范围内都...

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五要”助提写作能力】
答:常言道:阅读是写作的起步。阅读的好处是①能够加强词语的积累;②能够加强精彩片断的积累;③能够加强写作方法的积累;④能够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⑤能够大大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学习语文,练习写作就不可能离开阅读。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专门准备...

如何提升办公室秘书公文写作能力
答:五、研究一点写作之道。根据一些同志的体会,学习写作之道的主要途径,一是学习公用文书拟制的有关规定。公文分类、作用、一般内容和拟制要求,以及公文格式,是最基本的写作之道,要认真学习并熟记。二是读一点写作理论方面的专著。六、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经过实践这个中间环节...

他山之石 | 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这几招干货学起来!
答: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也是一个人思维方法、思考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沉下心、坐得住。长期的写作训练可以提升公文写作能力,同时会让一个人的思维更加缜密、思考更有深度、谈话更有逻辑,这种回馈是长久的、持续的,使人受益终生。下面,我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我们处在一...

机关公务员如何提高材料写作水平
答:作为机关干部,要想提高机关公文写作能力,成为公文写作的行家里手。要多研究,打好实践根基,须做到: (一)登高望远 人们常讲,登高才能望远。起草机关公文,也应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文以载道,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给人以启示和共鸣。文章依赖“思想”而永生...

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阔视野勤实践,功夫到家业自精。”在办公室读书、看报、上网学习积累固然重要,但是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样是一种锻炼和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途径。3、勤于笔耕,熟能生巧。多练笔,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经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