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庐山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龙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游庐山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记游庐山原文

嘉庆戊辰年三月十二日,余因有事渡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仍泊原地,余登岸游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三峡,驻足独对亭。时有一桃树盛开,右边有一株芭蕉叶刚抽出。月出后,沿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行至后山。山上松杉葱郁,百鸟争鸣。

次日经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已破败,道路艰险。余寻求李氏山房遗址,未果。再登含鄱岭,大风呼啸,从岭后呼啸而来。风停后,余攀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向正北远眺彭泽县,湖水清亮闪烁。未几,地面景物渐隐,最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

此时云朵遮蔽天空,由远及近逐渐浓厚。大块浮云成群结队涌动,布满天空,似乎将要下雨。余因此未至五老峰而转行下山。余观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望五老峰,夕阳照射下来,峰峦与云彩相映成趣。余游玩完毕,在文会堂过夜。

二、记游庐山翻译

嘉庆戊辰年三月十二日,我因为有事渡过鄱阳湖,把船停靠在左蠡。十三日,船仍然停在原地,我登岸去游览白鹿洞,远望五老峰,穿过三峡,驻足独对亭。

这时有一棵桃树盛开着花;右边有一株芭蕉叶刚长出来。月亮出来以后,我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记游庐山作品鉴赏:

自记庐山诗是一篇记游文章。从写作方法上着,它与其它文章不同,文章有诗有文,诗以文连缀,文以诗贯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话。从内容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庐山山谷奇秀的自然景观,而是着力从作者的耳闻目睹的思辨,引发深刻的哲理,达到一种新的意境。

全文以文为线,以诗阐发议论,起伏迭宕,结构严谨,取材贴切丽富于变化,题西林壁一诗可以说是在文中起到了蕊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苏轼写《自记庐山诗》的真正目的,使读者从中得到裨益。



~

文言文游庐山日记
答:庐山真是太美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真不愧人间的仙境。 通过这次旅游,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2. 求文言文《游庐山记》的翻译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

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原文及翻译
答:(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译文:越过山岭向东走二里路,到达仰天坪,因而计划游览尽汉阳峰的所有风景名胜。汉阳峰是庐山的最高顶,这仰天坪则是僧人庐舍的最高之处。仰天坪的北面,溪水都向北流,从属于九江府;仰天坪的南面,溪水都向南方下淌,归属于南康府。我怀疑仰天坪离汉阳峰应当不...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2)
答:环山带溪,乔松错落。出洞,由大道行,为开先道。盖庐山形势,犁头尖居中而少逊,栖贤寺实中处焉;五老左突,下即白鹿洞;右峙者,则鹤鸣峰也,开先寺当其前。于是西向循山,横过白鹿、栖贤之大道,十五里,经万松寺,陟一岭而下,山寺巍然南向者,则开先寺也。从殿后登楼眺瀑,一缕垂垂,...

徐霞客文言文
答:2. 游庐山记(徐霞客) 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庚辰, 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

匡庐奇秀甲天下原文翻译
答:匡庐奇秀甲天下原文翻译如下: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个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

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翻译是什么?
答: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代·李白的《李太白全集》。文章通过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专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诗人年轻时...

自记庐山诗原文及译文
答:自记庐山诗原文及译文如下:自记庐山原文:天地大,山河广。我独悲,黯然伤。念昔游,怀旧游。水石间,云霞里。庐山谣,松柏声。泉石激,风竹鸣。昔所游,今已矣。重来游,还复悲。自记庐山译文:天地广大,山河辽阔。我独自悲伤,黯然神伤。想起往昔的游历,怀念曾经的游览。流连于山水之间,沉浸...

《庐山纪游》文言文翻译
答:导语:对于《庐山纪游》这一文言文,各位同学可以试着翻译一下哦。下面是我整理的《庐山纪游》文言文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庐山纪游》原文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

自记庐山诗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答: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往来山南北十馀日”的苏轼,一路见闻,“不可胜纪”,虽然作了如漱玉亭、三峡桥等诗,但最著名的也是“仆庐山之诗尽于此矣”的是与宋代名僧、庐山东林寺主常总游西林寺时写下的《题西林壁》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

《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翻译
答: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原文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