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在哪里诞生的

作者&投稿:何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百度百科对汉文化的定义是:“汉文化指汉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又称为华夏文化。”,这一定义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对汉文化的理解。但显然这一定义并不准确。在传统的汉语中,并没有民族的概念。清朝末年才逐渐有相关“民族”的词汇出现。从民国才开始有民族之间的划分。民国时期把中国民族划分为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信仰伊斯兰的诸多民族(白);藏族(黑)五个民族。中华民国倡导自由和平等,为此有“五族共和”之说,把五色旗作为国旗。现代意义上的汉族只是一个相对的划分。这种对不同民族的划分本身就缺乏严格的依据。用一个不够准确的族群来定义文化的范畴显然并不科学。
要厘清汉文化的准确含义,首先要追溯华夏56个民族人的起源。中国东部、南部是浩瀚的大海、西南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西部是广袤的沙漠、北部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人类第四纪冰川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中国的第四纪冰川在中国大陆并不明显,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冈底斯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其余地区只是气温相对较低。中国大陆大部分腹地并未遭到毁灭性破坏,这也可能是中国早期文明得以延续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在远古时期,受自然条件诸如高山、河流、大海、沙漠、高寒地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外来人种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国大陆由此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区域,稳定的生态和气候使得这一地区的文明高度发达且未中断。在相对封闭的中国大陆区域,交流和融合则显得相对充分,也正是如此文化的趋同性则非常明显。同时因为其封闭性,中国原住民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征。无论语言、文字、习俗也自成一体。
很多古典文献和现代考古研究印证了中华民族同源有理论和科学依据。曾被视为异族的蚩尤,现已被大量史学证明,蚩尤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已经被国家列为中华三祖。《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九黎君号蚩尤。”九黎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的一个部族,其部族首领就是蚩尤。我们通常把百姓成为黎民,就和九黎族有莫大关系。而现今的西南、湖南、湖北等很多少数民族仍然视蚩尤为先祖,继承了九黎族巫蛊和祭祀的传统。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甚至将炎帝与蚩尤视为同一人。
曾经在历史上扮演着侵略者角色的匈奴,据考证也是华夏后裔。《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殷商取代夏之后,夏的后裔淳维逃到北边草原,逐水草而居,渐渐发展成北边的游牧民族,成为后来的匈奴。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北方少数民族的演变做了系统概括,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可能是后世的匈奴。
中国肤纹专家30年来的研究得出结论:“新华社上海1月31日电(记者 张建松)经过30年不懈努力,我国上百家研究单位、千余名研究者共同参与的一项肤纹研究项目最新成果,证实了中华56个民族的肤纹特征有很强的民族杂合性、各少数民族互相间的肤纹基因有渊源且影响至今,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家人。”
2009年12年25日,北京科技报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所率领的研究团队,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研究藏族群体获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藏族的祖先群体绝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以后来自于中国北方的人类群体,这为“汉藏同源”提供了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另外,他们还发现,至少早在2.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现代人类祖先就开始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12月15日,美国最新出版的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华民族自古同源。只是在部族竞争和朝代的更替中不断的迁徙。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
从陆地形成和地质考古研究,昆仑山、秦岭是中国大陆较早隆起的山系。因气候的原因,秦岭一带是中国大陆陆地生物最为稳定也最为繁茂的区域。同时自秦岭隆起后,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形成了中国第一大河流—汉江。《汉江流域地理调查报告》中指出:根据汉江流域的地层情况,经过三叠纪末期的造山运动以后,本流域不再受到海侵。也即是说自2亿5千年开始,汉江基本成型,当时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河流。现代意义上的长江、黄河当时还不存在。黄河成型的年代仅有300万年,长江成型的年代约6000万年。现代意义上的黄河不到30万年,而长江也仅有2300年的历史。早期大巴山南部还被海水侵蚀,长江西流。
从中国古猿人考古发现,较早的有云南禄丰古猿人(距今约800万 年)、湖北恩施建始人(距今约200-250万年)、重庆巫山人(靠近湖南、湖北,距今约200万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湖北郧县人(距今100万年;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先生以及该所的黄万波副研究员,顾玉岷副研究员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对郧县人化石已显露出来的特征,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研究、比较、鉴定,专家们亲笔写出了鉴定意见,一致认为,此化石属于南方古猿类,距今已有200万年左右的历史)、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00万年)、湖北郧县梅铺猿人(距今约75万 年)、北京猿人(距今约60万年)、河南南阳南召人(距今约60万年)、湖北郧西猿人(距今约50-100万年)。从已有远古人类考古地理分布分析,绝大多数中国远古人类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已发现的早期远古人类大多集中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江流域。
汉江流域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遗址,其典型的文化代表有: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石家河文化。在汉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初步统计,距今8000-3500年的遗址达2000多处。
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区域,北纬30-32度是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带。从两河流域、汉江流域、到密西西比,都见证了人类早期发源的足迹。
汉江中上游集中了大量的中华远祖文化元素,有随州的炎帝故里,竹山女娲山,神农架神农氏、安康市伏羲山、女娲山。伏羲故里甘肃天水也是属于秦岭山脉,接近汉江流域。
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地区象汉江流域发现如此密集的远古人类化石、新旧石器遗址、人类始祖,也印证了中华远祖可能是从秦巴山区的秦岭和大巴山走向汉江,走向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同源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如果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汉江就是中华民族的祖母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成型区,而汉江流域则可能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
中国最早文字记载中关于汉均指汉江。汉江,古名沔水、汉水,又名襄河,初名漾水,亦名漾川。《尚书·禹贡》篇:"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江汉有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诗经》还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刘邦建立的汉朝,经过400多年的统一,先秦时期的优秀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和固化。汉人、汉语、汉字这些代表中国的符号成为外邦对中国印象的认识。中国文化包容的特性,兼收并蓄了各地文化的精髓,并在这一时期高度融合:楚国的道家文化、齐鲁的儒家文化、秦国的法家文化为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中国先祖留下的先进文明使得中国能够引领世界。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恐怕非“汉”莫属。汉文化是中华儿女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主体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

~

为什么中国人叫华夏民族,华夏是什么意思??
答: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从汉朝起称汉族。华夏始祖——轩辕黄帝《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所谓的“中国”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这是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而言的。“夏”《左传》中提到礼仪之大谓之夏。

谁知道汉族最初是怎么来的?
答: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和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的楚族。在这...

中国各民族的迁徙过程
答: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其源盖出于此。其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民族--夏民族与...

梁启超关于华夏族的形成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华夏(Hua Xia)条目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人、商人、周人和其它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华夏族。”《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夏。《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是什么地方?
答: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座落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农山腰。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规划建设,以“...

如果二里头是夏文化,那从考古学上来说,夏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根据《路史》、《吴越春秋》等记载,夏人的始祖禹来自西羌,因此夏人可能与古羌人同源。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中提出夏人源自中国西部。学者徐中舒也主张夏民族源自羌人,他同时主张,中亚的大夏为夏人西移后建立的国家。冉光荣等认为夏人为羌族先祖。学者余太山认为,以黄帝为共同先祖的部落,如陶唐氏、有虞氏、...

夏代是个少数民族国家吗
答:当然是啊。夏民族的历史,无论从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或从文献资料记述中,都可得到坚实的证明。现在可以认定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在河南偃师,古称西亳,为成汤所都。遗址的最下层是客省庄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是晚于仰韶,既有后岗又有齐家因素的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现已发现百处以上,只在...

汉族原本是由哪些民族组成的
答:汉族 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

汉族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
答:汉族的族称正式形成是在汉朝时期。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在先秦时期分布于各个部落、地带,活于黄河中下游,代表文化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有多处文化分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华夏民族从分散走向了统一。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建筑秦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

为什么叫华夏民族
答:中国叫华夏民族的原因:汉族最早是由夏民族发展而来的,汉族的先民们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长期发展后,到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了用“华”、“夏”的单称和“华夏”连称的族体,并在中原一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即华夏族。汉族的称呼始于汉代。又由于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