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十二生肖中除了辰龙均有实物,龙,是否真实存在?

作者&投稿:帛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相。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存在这个疑问,十二生肖中 鼠 、 牛 、 虎 、兔、 蛇 、 马 、 羊 、猴、鸡、 狗 、 猪 这十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均有对应的动物,为什么单单龙没有?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称为“龙体”,穿的衣服是“龙袍”,坐的椅子是“龙椅”......,龙这种生物在是否确实存在?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从早期的文字记录来窥探一二

《山海经》里面记录的有四种龙,分别是:烛龙、应龙、夔龙、蛟龙,这里的龙应该是指一个类别,并不是单指某一物种。

烛龙:《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而应龙和烛龙则和西方传说中记载的有些相同,都是身有翅膀可以在空中飞翔,所以这种龙存在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否则也不会东西方同时都有记载。

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蛟龙:《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先秦时期《竹书记年》卷上·黄帝轩辕氏记载:母日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惑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効百神朝而使之。应龙攻蚩龙,战虎、豹、能、罴四兽之カ。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秦汉时期《 史记 · 封禅书 》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

东汉时期《 说文解字 》中曾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南朝祖冲之所著《述异记》记载:" 蛟 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龙是可以进化的)

唐代《 新唐书 ·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年), 资江 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 韦皋 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

宋代《 辽史 ·太祖本纪下》记:" 神册 五年(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刺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

明代《 本草纲目 ·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清代 袁枚 则在《 子不语 》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以上各朝各代均有龙的记载,我个人认为并非杜撰,应该是有事实根据的。

 

其次,光有文字记载还不行,描述比较抽象,难以做到直观生动。我们再从出土文物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各种龙型文物中来探寻一番,我会把各种能找到的照片放在下面,各位看官注意注意龙的形态变化。

三星他拉玉龙,距今约7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C"形青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玉龙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位列十大镇馆之宝。

安徽凌家滩白玉龙,距今五千年左右,首尾相联的扁环形,鸡骨白色泛绿斑,此龙除背环一周明确的脊鬣,尤为形象的是龙首呈牛头形,头上两支微翘的弯角,直观就是当地水牛头上的双角。

新石器龙形玉饰,1955年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径2.5厘米 厚1.4厘米,器呈鸡骨白色,卷曲团身状,龙体宽厚,首尾相衔。头部有双耳,双耳中有小孔,菱形眼上挑,直鼻,脸部微鼓起,嘴部有一贯通穿孔,可系佩。龙背部有两组对称状脊齿,尾部弯卷呈尖状,与龙首相连。

商玉龙,商或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西周透雕龙形玉饰,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57号墓出土,长4.6厘米 宽2.6厘米 最厚0.4厘米。玉为青绿色,器表有光泽。体扁平,镂雕成双首共身龙,呈“S”形状,另一面光素无纹。龙首呈斜角对称分布,龙首有角,椭圆形眼,张口,上唇向上卷,长舌向后勾卷,并与龙体相连。足呈伏卧状。龙身边缘出脊齿,器身周边雕刻细阴线纹为轮廓线,身饰双阴线纹与二龙眼部相连,器身正中部刻一椭圆形目纹,并与身体双阴线纹相连接。器两侧与背部各有两对穿孔,便于与其它玉饰穿缀。

战国玉镂雕龙纹佩,1957年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一号墓出土,长10.4厘米 宽5.5厘米 厚0.6厘米。玉为碧绿色,体扁平。龙的躯体作卷曲状,龙首与尾向上勾卷,身躯向上弯拱。独角,扁圆眼,嘴微张,龙身中部较宽,近尾处分为二叉,一尾向龙背部弯曲,另一尾向下,在龙下腹部弯曲。龙首下颚、龙足、龙尾与龙身相连处,都雕刻成镂空状。通体雕刻单阴线卧蚕纹,龙身中腰处钻一孔,可供系佩。

战国双龙纹瓦当,瓦当为建筑材料,当面呈半圆形,上浮雕对称双龙图案,后用筒,已残。龙身体弯曲,前足扬起相对,后足踏于地上,作游戏状。瓦当周缘起凸棱一周。

我们知道, 早期的 动物 形象较为写实, 比如这一时期的四羊方尊、小臣艅犀尊、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可以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图文:用古董看犀牛末路》)等 ,形象是单纯的动物形,在后来的 创作 发展过程中,艺术成分 才 逐渐增加 。

唐十二生肖陶俑,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高36.5~42.5厘米,生肖的造型作兽首人身,兽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象。人身直立,身穿交领宽袖衣,长垂至足,两手笼袖拱于胸前。

元刺绣龙纹残片,长189厘米,宽18.4厘米,残片为真丝织成,上绣四条龙纹,相向而行,龙昂首扬抓,双翼变为火焰状。此墓系元末一度割据苏州的吴王张士诚的父母合葬墓。其母曹氏死于至正二十五年。

元代至元四年双龙纹铜镜,直径25厘米,边高0.6厘米,镜圆钮,长形钮座内有“至元四年”铭文,钮座上下饰两条穿行于云朵、花叶间的四爪龙,龙身弯曲起伏,龙口大张,作吞火球状,形象生动威猛。

元代玉坐龙,高4.8厘米 长5厘米 宽1.9厘米,白玉,镂空雕刻,龙蹲坐状,昂首,挺胸,弓背。头上有角,角向上勾卷,并镂空一孔,可系佩。张口露齿,嘴中吞一颗珠,双眼为椭圆形,腮部有卷云纹。双眉很粗,眉骨凸起,嘴下颔有胡须,与颈相连,颈胸处刻有横阴线纹,一股长发飘伏在脑后,尾从后腿下穿过,尾尖向上翘,与发相连。龙身光素无纹,四肢粗壮,前肢直立,后肢卧伏,刻出爪纹。

明青花云龙纹盘

明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清杏黄缂丝云龙纹朝服料

清 康熙釉里红龙纹瓷洗(笔洗)

清康熙五彩龙凤纹碗

清五彩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

关于龙的 近代记载也是有的, 其中就 包括大家 耳熟能详 的“营川坠龙事件”

营川是大辽河下游,包括营口市的河川及盘锦市大洼县一带。该事件的过程是:

1、首次坠落:1934年7月初,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看见者说它与画上的龙模样一致,有四爪和鳞片,嘴上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来米。

2、再次坠落即营口河湾坠龙,三个阶段:1)出事:8月初《盛京时报》“龙降酿灾”新闻报道: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坏日资厂的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这种奇怪现象,央视纪录片没谈。2)水中折腾。3)进入芦苇丛:8月8日,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发现一具与传说中的龙特征一致的尸体,腥味远飘,有双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这在动物界罕见,鳞片装了两大筐,死亡前声音如牛叫。

综上所述,龙的形象历时7000多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可以认为中国龙是确实存在。至于龙这种生物为何消失不见,那就需要历史学家来研究了。各位看官,你们认为龙这种生物是否真实存在,欢迎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下。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

~

图文:十二生肖中除了辰龙均有实物,龙,是否真实存在?
答: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相。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存在这个疑问,十二生肖中 鼠、牛、虎 、兔、 蛇、马、羊 、猴、...

十二生肖当中龙真实存在吗?
答:据考证,十二生肖纪年,是中原文化与西北游牧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最迟应当在我国汉代已问世,而被用来当做人的生辰符号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的排序是这样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我们都知道,“龙”是汉文化中最灵异的动物、最崇拜的对...

为什么12生肖唯独龙不存在呢?其他的都存在?
答:有鳞片,有尾,四爪,能腾云驾雾,而不是在陆地上行走。这说明龙不是陆生动物,而是海生动物,这与小说中龙住东海龙宫相吻合。如果龙是住在深海的话,有可能它还没有灭绝。只是,人们见到龙出现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有可能千年一遇。

...动物都是现实中有的,为什么龙会出现在十二生肖中呢?
答: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十二生肖里有哪几种动物
答: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

十二生肖都有什么动物?
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兽历)也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有诸多诗人写有描绘十二生肖的诗词。同时,十二生肖还被用于中药药材、动画片及成龙电影名称,详见电影《...

12生肖都有什么特征?
答:十二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十二生肖造型浓缩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十二生肖的感情,被人们艺术化了。那么这形形色色的生肖造型在传承过程中又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民俗特征呢?一、 原发性与工艺性的统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动物从远古顺序走来,除了辰龙之外的十一...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答: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

十二生肖当中哪些生肖是天上的
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龙是十二生肖里唯一的神话动物,其他十一个生肖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在《楚辞·九歌》和《山海经》中,有神人乘龙的内容,其中夏后启和南方祝融、西方蓐收、东方句芒诸神都“乘两龙”。传说中,黄帝也是乘龙离开人间的。所...

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一只
答:答:十二生肖中有7种动物可以称为“只”。即:鼠、虎、兔、羊、猴、鸡、狗 其余5种动物龙、牛、蛇、马、猪的量词分别是:龙一条、牛一头、蛇一条、马一匹、猪一头,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