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塔山水旱马槽成因探秘行程

作者&投稿:巧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塔山是浮槎山山脉(姑且称之为山脉)东北端的一个小山岗,周末准备去看个究竟。

导航到包公祠附近遇到一位包大爷,大爷说顺着路到南文村问一下都知道塔山。

来到南文村,两位大姐说穿过高速公衫消衡路左拐上山就能找到水旱马槽,但是昨天刚下雨,车子上不了山的。

高速公路左拐的小路上,还有山水往下淌,确实不能开车。不死心围着山转,遇到一位开着三轮车的大姐,看我问路,果断停了下来,热情地指了几条可能上山的路,试了试,还或做是不行。

围着塔山转到张杨村时,一位给油菜打农药的大爷说,下雨没路能上山,还是回到高速路旁走上去吧。

老老实实地顺着泥泞的山路往上爬,初春的塔山格外荒凉,到是只有几棵小松树还显得有点生机。

山坳里的车辙显示,天晴时,还是可以开车上山的。

塔山的水马槽、旱马槽传说很多,摘其二个以食头友。

一说:塔山山腰有两石槽,传说金国太子金兀术驻军此地时,以凹石为槽注水饮马,一石倒水即干,名旱马槽,一石马饮不竭,名水马槽。

二说:建安年间,曹丕亲率大军40万,常年征战东吴,庐州(合肥)到建邺(今南京市),塔山是必经之路,曹氏父子多次经过岘山驿站,就饮马于塔山。旱马槽喂草料,水马槽饮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水旱马槽的千秋典故。

千说万说,并没有解释孤秃秃的塔山上一块孤秃秃的石头上是怎么出现两个凹槽的!

旱马槽大约长2米,宽1米,深0.5米。水马槽长宽深小一号,不够躺下一个人的。看到这个尺寸,不知道你可想到这个石槽是干什么用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要解开这个谜底,先从另一件事说起。

寿县是个千年古城,走路不小心就能踢出一个古墓来。曾经看到老百姓挖石头时,就在石头上挖出个古墓来。一半在石头上,一半在土里,其尺寸、形状跟旱马槽几乎一模一样。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桥灶,凿石为墓呢?

要知道古时,墓葬要讲风水的,风水先生测到哪儿就要葬在哪儿,老先生测到石头上,也只好凿石头了。

你可能又问,为什么要凿一大一小呢?

古时,这块石头上是有表土覆盖的,只是风吹雨淋,水土流失,如今才露出了石头。当时开挖时并不知道下面是石头,挖下去才遇到石头,重要的是还有水,不可能将墓安放在水里面吧,如是风水先生说刚才罗盘受磁场干扰,应该稍微挪动一点就对了,这样凿下去果真没水。其实风水先生还是有点水平的,他看到小石槽四周密实没有裂隙,能存水,再挖下来也是白费劲。大石槽有几条大裂隙,雨水都顺着缝隙渗走了,所以就显得比较干,于是乎,今天人们看着像马槽就称其为旱马槽。

你有什么高见吗?说说看!

上一篇:烔炀河的源头

~

肥东县塔山水旱马槽成因探秘行程
答:一说:塔山山腰有两石槽,传说金国太子金兀术驻军此地时,以凹石为槽注水饮马,一石倒水即干,名旱马槽,一石马饮不竭,名水马槽。二说:建安年间,曹丕亲率大军40万,常年征战东吴,庐州(合肥)到建邺(今南京市),塔山是必经之路,曹氏父子多次经过岘山驿站,就饮马于塔山。旱马槽喂草料,水马槽饮...

三国水旱马槽遗址地址在哪里?
答:据说,在三国时期,曹操、曹丕父子曾多次路过此山,并在塔山上设立营地,用旱槽喂草料,水槽给马饮水。这也成为了水旱马槽的由来。此外,还有传说称张果老与吕洞宾云游到此,两人兴致打赌,就在岩石上点石为槽,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水旱马槽。如今,水旱马槽已经成为岘山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