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煲中药? 怎样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作者&投稿:葛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2、微波炉加热不会影响汤药的药效

  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保存两个星期,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病人在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另外,许多人也在考虑使用微波炉加热会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回答是否定的。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同样可以放心服用。因为微波炉对食物的加热原理不是靠热传递,而是靠微波振荡产生的不断变化的磁场使药液中水分子振荡产生热量,达到对药液的加热。整个食物加热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的发生,所以药液有效成分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3、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

  饭后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时服用: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

  睡前服用: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次数: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4、在您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粘腻、辛辣的食品,我想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要最大限度发挥中药药物的作用,对如何煎药和如何服药是个关键。

(一)煎中药最好选用砂锅。在没有砂锅的情况下,搪瓷器皿和铝制品也可充任,但忌用铁器。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贰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即可。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钟,并趁热服用。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在煎煮过程中要不时加水,用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

(二)汤剂服法。每日一帖,分头煎、贰煎两次服完。两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呕吐病人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补养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

(三)患病服用中药时,要适当忌口。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疽、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5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最好用砂锅,先将药浸泡半个小时左右,加水量一般来说,用手加压药物,药水浸泡过药物2厘米左右,或者多少许,一般药大火煮开,小火再煮25到30分钟,如果熬治疗感冒的药,大火烧开,小火煮10到15分钟,
煮一遍后,加开水再煮一遍,加水量,以第一次熬出的药为基础,如果第一次熬出药水少,第二次加开水适当增加,反之亦然。如果两次的药水合一起药水还少,可以继续熬第三次,药水过多,可以把药渣倒后,把药水再熬一下。一般把两次熬好的药合一起分两次服.

药物煲之前需要浸泡
中药一般煲一次喝一次 用沙锅煲 水开即关火
中药一般早晚各一次

怎么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如何正确煮中药?80%的人做错了!煎煮中药的禁忌要了解

自己熬中药,首先要注意器皿选择,还要把握火候和时间,应根据药效来区别对待。

正确煮中药方法 煮中药方法分享
答:1、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2、煎煮:通过煎煮能使药效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药材种类、性质有关。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时间比较合适,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时间也有所不同,15-60分钟不等,像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花叶为主的药材15分钟就可以,而...

中药的药效和熬药的方法有硕大的关系,怎样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答:熬中药的器具:熬中药时不要用铁锅,最好的是用陶瓷砂锅,可能很多人家里可能没有准备砂锅,其实家里可以常备一个砂锅,因为好的砂锅不仅可以熬中药,平常还可以用它煲汤也,这样煲出的汤口感要比铁锅和高压锅好,熬中药都需要时间长、慢火、砂锅的材质特点决定它不会与里面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且...

怎样煎中药才正确方法
答: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有2步。材料:器具、药。第一步:选用器具。1、砂锅,因为砂锅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2、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材质。3、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第二步:煎药的加水量。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答: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煎药器皿,中药浸泡,煎药火候和时间等。1、选择煎药器皿 在煎中药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熬中药的砂锅,或者用瓦罐煎药,同时也可以采用搪瓷锅等器皿,不可以用铁,铝铜等器皿,否则会出现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2、中药浸泡 在煎中药时,需要将中药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同时中药...

煲中药用什么煲比较好
答:中药煲汤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烹调方式。在煲汤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煲材料可以提高煲汤的营养价值和味道。据传统经验,煲中药一般选择用砂锅、紫砂壶或炖盅煮煲。其中,在煲中药时,砂锅是首选的煲汤器,因它有利于药材中的活性物质的释放,同时也能使药汤的营养成分得以完全保留。此外,紫砂壶的小巧和...

熬中药。 希望能简单的讲详细点!!!
答:客家中药之所以能煎的药汁那么少是有秘诀的,而秘诀就在于煎药法。客家煎药不用煎药罐,用的是两只碗,一个是吃饭用的小碗,一个是盛菜用的海碗,客家人称之为“碗公”,客家人一般用“碗公”盛有菜水的菜,无菜水的菜一般用盘子盛。煎药时把药倒入“碗公”,若是初煎则用小碗盛两到三碗的井水...

煎中药有什么讲究?应该煎多长时间为谊?
答: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2.煎煮次数:以多次...

煲中药怎么煲
答:怎么煲中药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2.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3.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

煎中药正确处理方法
答:1、煎药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选择,因为如果容器选择不正确,药效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最好选择砂锅是最好的,其次才是不锈钢。如果选择随意的锅直接使用的话,会很容易导致药效和其他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出现一些其他化学的反应,这样可能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2、在熬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一些药材...

关于中药熬法...所谓的熬两次,是怎么个熬法...!?!
答:正确的服用方法是这样的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