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起温州江心屿景区对温州常住人口免费开放-游玩攻略

作者&投稿:宾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温州江心屿景区开始免费了,目前景区优惠活动是从3月开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免费游玩这些景区的哟,首先看看你是否属于免费的人群里面,再看看详细信息。

温州江心屿景区免门票啦

江心屿是温州的历史文化地标,也是全体温州市民的后花园,承载着一代代温州人的乡愁记忆。山水有知,孤屿留痕。为了凝聚瓯越乡情,共享发展成果,江心屿景区实行免门票惠民政策。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免门票时间

2021年3月1日起

免门票范围

1.温州市本地户籍居民。

2.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由温州当地公安机关签发)的新温州人。

免门票形式

免除景区门票;

轮渡费单程3元/人次,暂统一收取往返渡轮费6元/人次。

提醒:景区原有优惠政策不变,市民需提前通过景区预约平台预约进入景区。同时门票免除后,景区将针对免门票市民推出轮渡年卡政策,价格为30元/年。市民可选择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办理。

注意事项

温州市本地户籍居民凭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新温州人出示《浙江省居住证》(由温州当地公安机关签发)购买轮渡票后进入景区。

市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预约进入景区。(咨询服务电话:0577—88197557);

景区提醒广大市民,因改造提升工程需要,江心西园已封闭,目前不可以从西园进入景区,市民游客须从江心屿景区码头(安澜码头过街天桥西)坐渡轮进出景区。

江心屿景区游玩攻略

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温州江心屿、厦门鼓浪屿、长沙橘子洲头和镇江焦山岛并称为“中国四大孤屿”。她就像一座天然的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岛上两塔对峙,亭阁翼然,四面环江,景象独特,被人们誉为“瓯江蓬莱”。多年来,江心屿一直以它得天独厚的奇秀轮廓代表着温州。

江心屿被称为中国诗之岛,其历史悠久,历代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如宋高宗赵构、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董其昌、郭沫若等都涉足于此,留下诗词楹联千余首。

南朝郡守、著名诗人谢灵运zui早登临,传下名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正是这首诗使得这座岛扬名天下。

东西双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增开温州为通商口岸,在东塔下建起英驻温领事馆,英官员借口东塔塔顶有鸟群栖息,鸟粪飘落,便强令地方政府拆除东塔塔顶、飞檐翘角及塔内走廊,乘机盗走塔内佛经文物,仅仅留下了中空无顶的塔身。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浩然楼

浩然楼也称孟楼,位于信国公祠东,临江面城。

明万历八年(1580年),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享建盖。楼名一说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又说为纪念到过江心屿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原址在信国公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建筑系三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抬阁式名楼。楼上中间悬有“江城如画”匾额,清乾隆学使李芝令撰联一幅“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白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屿东面,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浙江省文保单位。

文信国公祠创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后经多次扩充、重修。今祠为晚清建筑,碧瓦彤墙,铜钥朱扉,颇见古朴:祠正中新塑了文天祥彩色立体像;回廊四壁镶嵌《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零丁洋》等;还有张宗祥、沙孟海、王遽常、方介堪、启功、张伯驹、郭绍虞、夏承焘、陆俨少、潘受、谭建丞等当代名家楹联碑刻。

江心寺

沧海桑田,江心屿几多变迁。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二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期间有龙潭,深幻莫测。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而来的蜀僧青了,率众抛石填塞中川,二屿合而为一,并兴建中川寺。

江心寺即中川寺,庙宇宏伟,造型优美。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明清年间,曾两度毁于台风,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1983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寺院山门面临瓯江,悬有相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这幅对联就是当年王十朋看江心寺前潮涨潮落、云集云散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写成的。此联用词奇特,别出心裁,几种读法,含义深远,构成意境。利用汉字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巧妙地写下这副名传千载的绝妙佳联。

寺前排列七座石塔,每座石塔内的佛龛内,均塑有一尊庄严慈祥的佛像,称作“七宝如来塔”。

樟抱榕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前临江靠堤处,有樟树榕树合抱的连理树,距今有800余年历史。其中樟树有1300余年树龄,苍劲蓬勃,常年枝叶葱绿,二树相交相生,盘根错节,共兴共荣,故又有“爱情树”之称。

澄鲜阁

江心西端江边,旧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宋崇宁元年(1102)建成,明万历十年(1591)重建。万历年间邑人王叔杲修复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名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易其名。

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面阔三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现匾“澄鲜阁”为谢稚柳所题。

谢公亭

在西峰下,相传为谢灵运观海处,后人建亭纪念。

zui早发现江心屿得天独厚之自然景观者,当属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在温一年间,游遍山水,写下《登江中孤屿》一诗,内中有“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妙句。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

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现为温州近代开埠史馆,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兴造三层西式楼房一座为领事馆,建筑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韵味。

2019年,江心屿改造计划完成,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是此次江心屿东园提升改造的一大亮点。

2号楼的前身是领事馆警卫人员的住所,俗称“巡捕房”。2号楼的改造更加注重互动性,设置了老影片放映室、融合温州地方特色的拍照点等展区,集中展示了温州地域文化。3号楼建于1956年,改造后的3号楼以山水诗词为主题,将江心屿的山水诗文化通过创意布展的形式向游客展示。



~

3月起温州江心屿景区对温州常住人口免费开放-游玩攻略
答:江心屿景区游玩攻略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温州江心屿、厦门鼓浪屿、长沙橘子洲头和镇江焦山岛并称为“中国四大孤屿”。她就像一座天然的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岛上两塔对峙,亭阁翼然,四面环江,景象独特,被人们誉为“瓯江蓬莱”。多年来,江心屿一直以它得天独厚的奇秀轮廓代表...

温州常住人口
答:2022年,温州市户籍总人口831.8万人。根据百度百科得知,2022年,温州市户籍总人口831.8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29.9万人,女性人口401.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常住人口967.9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出生人口5.8万人,出生率为6.0‰;死亡人...

温州去哪里一日游好玩
答:1.文成百丈魁温州百丈矿是中国最高的瀑布,但是它的名字很难念,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念,广告也打不出来,但是去过的人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百丈矿也是温州仅有的两家5A景区之一。2.苍南山海苍南是浙江省最南端的县。苍南有中国东南最大的沙滩钓鱼小屋,世界上最大的明矾矿,万窑之类的地方也值得...

温州哪里最繁华的区有那几个?
答:最繁华的当属鹿城区。另外瓯海区和龙湾区也是中心城区,比较繁华。温州鹿城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名鹿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鹿城区常住人口为129.3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1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0.23万人,增长30.50%...

温州中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
答: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有雁荡山、江心屿、楠溪江、铜铃山、百丈漈、南麂列岛、百岛洞头等景点。温州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1月份平均气温4.9—9.9℃,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

温州是什么城市
答:温州是地级市。三级城市。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921.5万人。一、地级市设立标准:1、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2、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3、地区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4、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

温州市有多少个县?
答:温州市有6个县,744万人口。温州县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洞头、永嘉。温州市 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鹿城是哪个城市?
答:我来补充,辽宁省西丰县也有鹿城的称呼。虽然这座县城没有名。

3月起温州江心屿景区对温州常住人口免费开放-游玩攻略
答:江心屿是温州的历史文化地标,也是全体温州市民的后花园,承载着一代代温州人的乡愁记忆。山水有知,孤屿留痕。为了凝聚瓯越乡情,共享发展成果,江心屿景区实行免门票惠民政策。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免门票时间 2021年3月1日起 免门票范围 1.温州市本地户籍居民。2.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由温州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