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原文加译文.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及翻译

作者&投稿:壹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 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 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 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读解】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 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 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

【原文】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 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读解】

我们今天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似乎与孟子所说的路数恰恰相反。

关键是出发点不同。

我们今天面对利益,要求奉献,所以强调公而忘私,先人后 己;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

儒者则是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为本,所以是先己 后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大学·经》)

可见,路数虽反,道理却是相通:都是要求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才是最根本的。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 ①,乐其所以亡 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②之 水清兮,可以濯③我缨④;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 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⑤:‘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解】

①菑:同“灾”。②沧浪:前人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水名(汉水支 流),或认为是地名(湖北均县北),或认为是指水的颜色(青苍色)。各种意 思都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③濯(Zhuo):洗。④缨:系帽子的丝带. ⑤《太甲》曰:《公孙丑上》(3·4)已引过这句话,可参见。

【译文】

孟子说:“不人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从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听了说:‘弟子们听好了啊!水清 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都是因为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解】

水的用途有贵有贱(“濯缨”与“濯足”),是因为水有清有 浊成的,人的有贵有贱,有尊有卑又何尝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呢?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莫不如此。

人因为不自尊,他人才敢轻视;家由于不和睦,“第三者”才 有插足的缝隙;国家动乱,祸起萧墙之内,敌国才趁机入侵。所 有这些,都有太多的例证可以证实。我们今天说“保垒最容易从 力部攻破”,其实也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名言及翻译~

孟子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之幸事。
意思是:能做教师,教育天下的有才能的人,是人生中最快乐幸运的事。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论语名句及翻译
答: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译文
答:【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的名言加翻译
答: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斯焉取斯?”是什么意思,逐字翻译,再说一下里面所包含的语法_百度知 ...
答:这句话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原文为:“子曰:‘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整句翻译为:子曰:子贱,君子哉若人?(孔子说:子贱,岂不是君子的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哪能招募到这样的人才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子贱虽然出身卑微...

孔子名言欣赏及解说
答: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语录翻译集锦 从孔子的经典名言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求墨子 非命 天志 的所有原文&译文
答: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翻译: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答: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1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

论语治学十则翻译及原文
答:论语治学十则翻译及原文孔子治学名言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2)说——同“悦”。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答: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