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欣赏及解说

作者&投稿:宇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名言欣赏及解说一】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7.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0.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名言欣赏及解说二】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_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_孔子语录_

【志 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见《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夺去他的意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逝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见《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他一起学习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的原则;可以和他一起遵循坚定原则的人,不见得可以和他一起通达权变。

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年少后生,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走出自己居室就敬爱兄长;说话谨慎,说了就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去躬行实践之后,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的也不会牢固。要亲近怀有忠和信两种德行的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吃食不要追求饱足,居住不要追求安逸,做事要勤敏,说话要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见《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15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30岁,完全成熟。到40岁,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50岁,懂得了天命。到60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70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孔子语录及译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1]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 人生大全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语录翻译集锦


从孔子的经典名言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

孔子的名言和解释
答: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

1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答:【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孔子名言欣赏赏析
答:孔子说:那种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横涉黄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临事知道恐惧谨慎,善于谋划并能作出决定的人。 孔子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义而富且贵,于...

孔子名言及注解
答: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

孔子的名言
答: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孔子的名言
答:【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36、子曰:“后生可畏,焉...

庄子名言及解释
答:庄子名言,庄子语录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解释
答:、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名句赏析】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庄子·外物》里的“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这两句话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2、...

淮南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答:淮南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释义: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变得低贱;丑恶的事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价,也不会变得尊贵。2、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释义: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

孔子名言和人生名言
答: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23、放于利而行,多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