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政治》读后感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读后感

作者&投稿:钭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农民的政治》有感
《农民的政治》的作者赵树凯先生曾在中央书记处农村 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工作,作为农村改革的亲历者和观察者, 曾到“弱”村禁牧、在“穷”村修桥、于“乱”村修路,有 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读了这本书,大有裨益,收获颇 多。
作者在本书中集中呈现了他自80年代以来的经历与思 考,其中不乏鲜活的案例以及基于此展开的深入分析。在书 中,作者首先通过上访信件及实地接访,勾勒出了30年代以 来农民诉求的变迁概貌。改革初期,农村纷争多为“民与民 争”,往往由历史遗留问题或土地承包不合理引起。从80年 代末起,农民负担急剧增长,农民与基层政府间的摩擦日增。 到本世纪初,征地问题又远超税费负担,成为社会冲突的主 因。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从那一年起,国家逐渐废除收容 遣送制度,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并出台 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对抗程度减 弱,形成了许多农民和基层干部心目中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但作者在2007年敏锐的意识到体制深处的巨大隐忧,这隐忧 表现为农民对中央的信任显著提高,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反而 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因征地引发的矛盾迅速 蔓延。
不过,探讨民生疾苦只是这本书的由头,作者在书中重 点探讨的是农民在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以相当多得篇幅来 破除关于中国公民“该管”的误解,世界范围内的农民形象 却离不开守旧涣散的影子,农民政策的设计者也往往强调农 民虽有“自发”意识,但很难形成自觉的利益判断必须通过 政策和制度安排加以引导,但就实际而言,农民在过去30年 里恰是最具进取精神的群体,乡镇干部眼里农民难管的现 状,也从反面说明农民的组织和博弈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 高。作者认为,30年来的历史证明,不论多么聪明的学者, 多么有能力的政治家,都没有能力去规划设计农村发展的方 向和道路,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观察和追随农民的脚步,因 为农民的考虑要远比设计者们更加的理性。这一论断看似平 和,却可能是解决当下困局的唯一出路。
目下农村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形势与80年代已大不相同, 80年代的第一轮政策是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改革,以“包产 到户”为代表的生产方式与已“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生 产主体,之前因“解放生产力”而受肯定,之后因粮食总产 徘徊不前而受质疑,褒贬之间的衡量指标始终是经济增长, 显示了某种框架性的局限。而眼下所面临的困局,较80年代 更为复杂,因其不仅设计经济因素,更需直面极为敏感的体 制身份的革新。
作者提出,中国农民的政治属性之所以值得重视,根本 原因在于。此农民不是彼农民。当下,农民工、农民企业家 等群体的存在,表明“农民”早已不再单纯指向一种职业, 更多成为一种身份制度的群体划分,他们的权利要求有相当 部分与职业活动无关,甚至于与土地,与农业生产无关,而 是将矛头指向因体制身份而带来的医疗、教育等问题,而在 关键性的产权分配方面,诸多土地冲突也超出了经济的范 畴。作者用这样一段话来述这一困局:
当谈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得不合作甚至对抗的时候,一 些地方官员常常说,给农民的补偿已经相当高,甚至农民生 活水平比原来高出很多,政府的安臵也很好,可是农民还在 闹,这是不应该的。但是上访农民的理由也很充足,那是他 们的土地,不论卖多少钱,这是他们的事情,政府强行卖他 们的地已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而通过他们的土地来赚大钱 更加不合情理。
而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我所面临的农民身上,乡政府从 过去的“向农民索取”到现在的“给予”,但在“给予”的 过程中却越来越多的遭到农民的质疑,他们并不太关心“给 予”的多少,而更多地会追问“给予”的对象是如何确定的, 比如低保、救灾救济等。在我看来,乡村干部在执行政策中 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农民群众表述权利的程序,或者说利用体 制上的漏洞以少数人行使了大多数应该行使的权利,而这恰 恰与农民在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高冲破压抑了几千年的受剥 削桎梏后而越来越出现的政治参与需求产生了矛盾。农民政 治参与需求渐次增高能从村级换届选举中越来越多的参与 人数可以看出。
作者赵树凯先生显然已经深刻地洞悉了新形势下农民 与政府双方分歧的根本所在,并且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独到 的观点,农村改革已经到了关键之处。废除农业税带来的制 度利好还未消失,以征地为焦点的农村冲突也未到不可调和 得地步,新一轮的改革可谓恰逢其时、呼之欲出。作者认为: 应视农民成为改革棋局中强有力的博弈力量,通过弘扬农民 的权利来推进政策执行和改善乡村治理。“现代的中国农民, 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尊重,或许,唯有追随农民的脚步,才 能让我们准确把握政治上的方向”。
现代中国农民身上的政治能量已经快速积累,并且正在 寻找释放渠道,把握不好这种能量的释放渠道,或者不能引 导这种能量的良性释放,将导致社会灾难。
作者的观点能否成为农村新一轮改革的推动剂,而最终 变成可执行的政策来让我们执行,我不能断言,但是作为一 名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基层政府领导,首先,作者在书中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透视问题的途径,或许,我们 今后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应该揭下农民“得寸进尺、 刁玩难缠”的面纱,抱着给农民以政治上尊重的态度重新打 量和对待农民。

农民的脚,和尚的脚读后感~

我读了新美南吉的童话,我觉得他写的非常生动,他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他笔下的动物也活灵活现 。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农民的脚,和尚的脚》。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农民叫菊次,一天他和云和寺和尚去收大家给寺里的奉献品。他们白天出发,直到下午才回来,和尚为了喝东边山村给的酒,于是和农民菊次了来到了东边山村。他们喝得号啕大醉,忽然有一个老爷爷跑上来给了和尚一碗米,谁知他们酒性大发把米弄在地上,踩了几脚便离开了。第二天菊次的脚非常疼痛,他知道自己受了天罚,于是向老爷爷道了歉,而和尚却没有道歉。最后当他们死了后,菊次上了天堂,和尚却下了地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安德鲁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是一本深入浅出、充满启发性的政治学入门指南。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1. 内容丰富: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涵盖了政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制度、权力、政策、政治行为等。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2. 客观中立: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没有明显的政治立场,而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探讨政治学的各个领域。这使得读者可以自行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的立场,而不是被作者的观点左右。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不仅介绍了各种政治理论,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4. 启发思考: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不仅提供了政治学的知识,还引导读者思考各种政治问题,如权力、民主、自由等。这使得读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安德鲁海伍德的政治学作品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政治学入门指南。它不仅适合学生和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以作为普通读者的参考读物,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

《农民的政治》读后感
答:抱着给农民以政治上尊重的态度重新打 量和对待农民。

读后感。观后感。急急急!!!
答:王冕是个农民出身的放牛娃,他凭借聪明好学,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还自学得到了画荷花的绝招,但从来没有迈进科举的轨道,从不被功名富贵所连累,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孝敬母亲自食其力,当他得知朝廷要他出来做官时,他却连夜逃到了会稽山隐居。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

求《乡土中国》读后感。。
答:《乡土中国》读后感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古至今,农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是很高的,农民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感到无比骄傲。以前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没有太多感想,在读完《乡土中国》后再去回想,乡土社会果然都是大同小异的。在农村生活...

周祯伟:《上海罢工》读后感
答:[周祯伟:《上海罢工》读后感]作者在序中言,对上海工人运动发生兴趣,源于自己对近代中国的民众反抗、革命和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长期痴迷,周祯伟:《上海罢工》读后感。并认为传统形式的农民暴动之所以发生,亲缘与地缘关系比起阶级地位更重要(这一论断无论放在淮北农村(作者另一本书)还是上海都成立)。作者认为工人的分...

求五篇读后感
答: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

读后感 作文
答:<<母亲>>读后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 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深刻地反映了 20 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 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 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小说一开始描绘...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

读政治经济学原理有感
答:《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一)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第一章“论价值”开篇即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或用它交换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须的相对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支付这种劳动的报酬多少”,《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在承认亚当·斯密区分商品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前提下,李嘉图对价值有...

读后感200字左右30篇
答:《红与黑》读后感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

名著读后感(100分)
答:1、水浒传读后感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水浒传》是—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