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会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作者&投稿:掌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不以急乎? 

  11. 及,连及:富以其邻。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文言文中“以”作为介词的用法是什么

1、huì
(1)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乃置酒大会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会。”《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3)机会;时机。《后序》:“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4)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
(5)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会饮食时便吃药。”
(8)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9)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1)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①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约会的帖子。
扩展资料1、含“会”的句子、诗句: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译文: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译文: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5)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出自清代:林嗣环的《口技》
译文: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组词:
1、开会 [ kāi huì ]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联欢、听报告等。
2、机会 [ jī huì ]恰好的时候;时机:错过~。千载一时的好~。
3、盛会 [ shèng huì ]盛大的会:团结的~。
4、后会有期 [ hòu huì yǒu qī ]以后还有相见的时候(多用于离别时安慰对方)。
5、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融会:融合领会。贯通:彻底理解。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几种
答: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

以 在文言文中的几种解释
答: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

“以”在文言中常用的意思
答:1、 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 例:猥以微贱。(“以”位于两形容词之间,并且)2、表目的、结果,常译作“来”“以致”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表目的,来)3、表修饰,“以”前一般是形容词作状语,译为“……地”,“以”后是动词中...

文言文中的“以”字的所有意思
答: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⑷卷石底以出。⑸而托于柑以讽耶?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⑻属予作文以记之。⑼杀之以应陈涉。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答:以拼音:yǐ 释义: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7.姓。8.用在单纯的...

“以”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答:“以”在古文中意思很多,归纳如下:1、因为,由于: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2、而,来。⑴有好事者船以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3、把,拿,用。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⑵以钱覆其口。⑶屠惧,投以骨。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答: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9、古同“已”,已经。10、太,...

文言文中“以”的一词多义
答:以人废言: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rén fèi yán,意思是指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以升量石: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ēng liáng dàn,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以手加额: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ǒu jiā é,意思是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以...

“以”在古文有什么意思
答:17.助词。1.用在纯方位词和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2.用在句中,用来调节语气节奏;3.用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4.加在能愿动词之后,用作词后缀;5.相当于“所”18.通“已”。1.完结,停止;2.副词,表示完成,相当于“既”“已经”19.现在可以做以色列的...

文言文以有几个意思是什么
答:1. 文言文中的 以 的意思有几个 动词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