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六二五"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样的? "一推六二五"有什么来由吗?

作者&投稿:乾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们之间发生纠葛时,常会听到“一推六二五”的说法。如有的人在推脱自己的责任、或对某件事情推出去不管时,常爱说这样的话。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至于这个一推六二五由何而来?这和过去使用的老秤有关。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算靠算盘。 过去的老秤是十六两为一斤。如果一斤物品的价格是一元,一两的价格就是六分二厘五,二两应为一角二分五厘,依次类推,算起账来就便捷多了,买卖人在算账时打算盘,都会很流利地唱出这样的口诀:“一退六二五,二为一二五……”后来,人们就把“一退六二五”这句口诀借用改为“一推六二五”来表示一推而了之,被广泛用于日常口语之中。

“一推六二五”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句口语。其实,“一推六二五”原本是“ 一退六二五”,因解放前,不少地方仍沿用16两为一斤的旧制秤,后来城市开始使用10两为一斤的新制秤。但“新”代“旧”得有个过渡时期,此时,新旧秤换算很麻烦。于是数学家就研究出一种换算方法, 珠算叫“斤秤流法”即“ 一退六二五”(即一旧两等于0.625新两)、“二一二五”(即二旧两等于1.25新两,依此类推)、“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方言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任的谚语。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装作不知道,把责任都推给其他人,自己什么锅都不接,这个由来是出自”一退六二五“,一种称重的口诀

这是一种新旧计重单位的换算,在建国之前一斤是十六两,之后规定一斤是十两,那么原来的一两就相当于之后的六钱二分五厘,所以意思就是一两推算后是六钱二分五厘。

是由珠算除法口诀转过来的。通常使用的珠算除法口诀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诀,还有一种除数是二位数的飞规除法口诀。除以11到99都有口诀,而除数是16的飞规口诀使用最多,一退六二五是其中第一句。

指办事的人不负责任,喜欢推卸。它的由来与我国的衡制有关,秦朝时统一用称,为十六两一斤,简称六二五 。

词语“一推六二五”是什么意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一推六二五”常常用来形容有些人在某件事情上不负责,推脱自己的责任、或对某件事情推出去不管,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句俗语。那为什么不说"一推二三四",为何偏偏要说"六二五"这三个数字呢?其实个俗语都有它的起源,而且都是有故事的,不是凭空而来,并且还有一定寓意和文化属性,那么"一推六二五"本意是什么,最后又是怎么演变形容人、事的?

一、“一推六二五”的本意。解放之前,不少地方仍沿用16两为一斤的古代旧制秤,要和现在的10两一斤的新规定换算很麻烦,但“新”代“旧”得有个过渡时期,不能“一刀切”,而智慧的中国人就研究出一种换算方法,就是珠算的“斤秤流法”即“一退六二五”(即一旧两等于0.625新两)、“二一二五”(即二旧两等于1.25新两,依此类推),像什么“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就是换算的口诀,方便人们度量换算。

二、“一推六二五”的演变。当时,由于“一推六二五”是换算的第一个口诀,所以最容易被记住,经常被人们广泛地应用,慢慢地就成了日常用语,而且只要记住口诀,问题就游刃而解,以前的"麻烦事"就不存在了,相当于很容易的就解决了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推一下就省去了自己的麻烦,因此就演变成了推卸责任,互相推诿之意,就是不想负责任,省去自己的麻烦事。

由此可见,“一推六二五”是新旧度量单位之间换算的第一个口诀,被解放初期广泛地应用,最后成为日常用语,又延伸演变成了俗语,用于表示不负责任的推卸。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佯装不知, 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它的出典在 “一退六二五”。

在实行千克公斤制以前,老底子市秤 为十六两制,即一市斤有十六两(俗称“旧 秤”),后来为了计算方便,市秤改为十两制 (即“新秤”)。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 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 算靠算盘。于是会计或账房必须背熟珠算 换算口诀。如:一通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 八七五、四二五……即:旧秤1两等于新秤 0.625两,2两等于1.25两,3两等于l.875 两……只是现在随着 公斤制的实行,计算机和电脑的出现,这种 口诀早已进了历史档案。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杭州 话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 任的俗谚。


yī tuī liù èr wǔ

成语:一退六二五

--------------------------------------------------------------------------------


【解释】: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含有"一"字的成语
答:一扫而空 一石二鸟 一身而二任 一岁九迁 一双两好 一世龙门 一丝两气 一蛇两头 一身两头 一身两役 一室生春 一身是胆 一视同仁 一手托天 一事无成 一身五心 一丝一毫 一生一世 一觞一咏 一手一足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手遮天 一世之雄 一塌刮子 一榻横陈 一团和气 一塌糊涂 一推两...

算盘口诀???
答:一、加法口诀 说明:“上”是指拨算珠靠梁 。“下”是指拨上珠靠梁。“去”是指将靠梁的算珠拨去靠边。“进”是指在前位(左一档)上加数。口诀中的每句第一个字表示要加的数,最后一个字表示要拨动算珠的数。二、减法口诀 说明:“上”是指拨下珠靠梁。“下”是指拨下珠离梁靠边。“去”...

俗语大全
答:“小二”管“大王”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

民间俗语大全
答: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如下:1、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

俗语大全
答:“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

AABB、ABCC、AABC、前两个字意思相反的、13两字相近(相同)还有..._百 ...
答:回答者:雨雾_搁浅 - 童生 一级 6-17 10:53 大大咧咧、浑浑噩噩、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形形色色、风风火火、熙熙攘攘、洋洋洒洒、郁郁葱葱、卿卿我我、慌慌张张、期期艾艾、清清楚楚、扭扭捏捏、林林总总、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唯唯...

含有数字“二”的成语有哪些?
答: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别无二致 不二法门 不管三七二 … 不管一二 不擒二毛 才贯二酉 朝三暮二 尺二秀才 尺二冤家 的一确二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独一无二 二八佳人 二把刀 二分明月 二缶钟惑 二缶锺惑 二虎相斗, … 二话不说 二惠竞爽 二龙戏珠 二满三平...

中药 一分等于多少克 是0.3克还是5克 +30
答:“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成语一什么什么二
答:一分为二 一退六二五 一家无二 一身而二任 一山不藏二虎 一是一,二是二 一则一,二则二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心无二 一不做,二不休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客不烦二主 一般无二 ...

带有“一”字的成语
答:一推两搡 一吐为快 一通百通 一天一地 一塌胡涂 一榻胡涂 一索成男 一岁载赦 一岁再赦 一岁三迁 一死一生 一丝一毫 一丝不挂 一手一脚 一时之选 一时之秀 一时之权 一式一样 一矢双穿 一时三刻 一时千载 一事不知 一时伯仲 一时半晌 一时半霎 一生一世 一生一代 一生九死 一身两头 一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