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解

作者&投稿:隆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想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 的事情。很多人说,我来到人间,我觉得人间很苦,在 人间很难修成,我可以以后在天上修,师父告诉你们, 只有人间的人才会想修行,因为只有人间有苦难,在人 间吃了苦,人们才知道要解脱。一个人不吃苦,他是不 会想要解脱的。人间就犹如一个中转站,如果你好好修, 你可以通过这个人间上天成佛,你能自主生死。也就是 说,在人间你修得好,你就上去了,你修得不好,你就 下去了。能自主生死就是脱离人间之苦。脱离人间之苦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好好地修;如果你不好好地修, 那么你就脱离不了人间任何苦难。怎么样脱离呢?你们 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脱离。很多人想明白了,我到 人间来,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受罪的、还债的,那么 受完苦之后呢,我们以后就不再造业了,无业就能够脱 离这个人间了。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会好好地修心。
人的毛病就是在人间吃喝玩乐不好好修,不但不好 好修,而且很多人还造恶业。要记住,当一个人不好好 修行的时候,他很快容易造恶业了,而且一旦造孽,就 要下地狱去受苦煎熬,以后还会在六道里轮回。这个人 间的位置是特别敏感的,如果你能够好好修,那么你就 能脱离六道;如果你在人间修得不好,那么你就继续在 人间受苦,以后还要到下面去受苦。所以,人间是我们 相识之后一个还业的地方,人和人相识之后,这个人对 他好,那个人对我好,实际上,大家就是相识之后在还 业债。前世的业缘相互牵扯,就是上辈子你是他的谁, 这辈子他是你的谁,上辈子你欠他,这辈子他欠你,都 是欠来欠去的,相互牵扯的,都是前世的,让我们痛苦 不堪。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感情上会痛苦? 就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债没有还清啊,想解脱,只有修 行。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深一点,如果念佛的人有相, 就是着相。有相是什么?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 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 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 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 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 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意思呢? 无相亦非大乘,何况有相呢?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 那你取相即为凡夫。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 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 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 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 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 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 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 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 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佛经讲,“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果你的心很 干净,你就是佛净土。你的心今天不干净,你就不是佛 净土。要懂得,若心清净,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所到 之处、所在之处,皆为净土。皆为净土是什么意思啊? 所有的都是净土世界,就犹如一个善良的人浑身都善良, 做事情、想问题、行为永远都是善良的;一个做生意的 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行为上做的都是做生意; 一个自私的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讲的、行为全部都 是自私的;我们心很安静的人,嘴巴讲的是佛法,脑子 里想的是佛陀,行为出来是菩提,所以我们就会得到净 土、清净心。
我们在人间怎么学习安静和干净呢?那么悟即得, 开悟的人就得到清净心了,不悟不得,想不通的人就是 不开悟。你们今天坐在下面,很多人对很多事情还是想 不通,就是不悟不得,因为你们没有开悟,还想不通, 所以你们还是一个凡夫,心里还是没有净土,所以你们 就干净不下来。心中一定要空,而且必定要空,就是说, 因为你想不通,到最后你也不得不想通。为什么他不生 病,而你生病了呢?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一个 生病的人。为什么别人的老婆那么好,而我的老婆那么 差?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差老婆,他还是有一 个好老婆,想到最后还是空啊,你还不如不想呢。心空 才能人净空,心里要完全想明白,人才会很干净地真正 地空,叫净空。心中无物,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挂碍在心 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理念让你觉得可以执著,那你 就是开悟的人。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这是 我的,那是他的,那你还是没有开悟。
师父跟你们讲,在这个世界当中,只要任何一个人 喜欢讲别人不好,你只要讲了别人不好,你马上就得到 一件东西了,得到什么东西了呢?即得傲慢之果。所以 不要去讲别人的不好,你去讲别人的不好,你马上就会 将傲慢之果又分出一个恶果,就是执著。你不能自己解 决掉吗?人家做错了,你把他的事情说好不就好了吗? 老公今天没有把家弄好,他在家休息没有把床整理好, 怎么样?你就不整理了?他做错了,跟你有什么关系 呢?你应该弥补,如果你执著下去,为什么平时我把家 搞得这么好,而他就是懒,经常想不通,你得忧郁症; 你执著下去,你永远不开悟;你永远不开悟,你就永远 是个凡人,只能慢慢地去烦吧。
要懂得一个道理,人的目光不能狭窄,你只要看人 家不顺眼,说明你的目光比较狭隘。每个人如果都从自 己的角度去看事物,而不是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你就会 批评别人。因为你站在你的角度上,你觉得他不对,因 为这是你的理念,你就会很快地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 人的时候,你就是属于偏见。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既 然来到人间了,不管是有修,还是没修,就算你是有修 的人,你也不要说人家没修的人,没修的人也不要去说 人家有修的人,不管有修、无修,你要懂得,做人要正 直在于宽大的胸怀,一个做人很正直的人,他的心胸很 宽大,他很愿意原谅别人。
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去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 的理解和观点。如果你总是以为“我认为怎么样”,那 你永远不会听人家的意见。所以,永远不要去认为自己 的认为是对的,你还有机会得到别人做人的理念来理解 这个事情。做人要是用固定的眼光和思维看问题,你就 会慢慢地沉迷在人间的各个事情当中,家里不开心了, 我认为这个老婆太不好了,那你天天看老婆都不好,因 为你沉迷在人间的烦恼之中,因为你是永远用你的观点 去看人的。有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很勤劳,他就把所有 的人都当成他的妈妈一样,他看自己的媳妇也好,看任 何人都不如他的妈妈,都不勤劳,所以他看谁都不满意, 他就执著,最后他就脱离各种人缘,沉迷在人间的自私 的狭隘的空间里。

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杲日,尽被乌云遮盖。光明全暗。太阳看不见了。此亦如是。妄念纷动,未曾暂停。今欲观之,而能观所观,莫非无明妄识。何能观见本性?此与满天黑云看不见日光,看来看去,无非昏扰扰相,是一个道理。故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轮回者,生灭之意。寂者,无声。谓真如非可以言诠也;灭者,无形。谓真如非可以相显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曰大。体备万德,用赅万有,曰海。如来大寂灭海,即谓如如不动之本性也。可怜凡夫,全是生灭心。即发心作观,亦是生灭见。今欲以此生灭心,生灭见,观不生灭之圆觉性海,全然反背。故曰不能至。不能至者,言其南辕北辙也。­
  然则修圆觉者,欲觉照如如不动之性,岂非竟无下手处乎?我世尊大慈,今语之曰:勿忧,有妙法在。其法云何?宜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矣。此意,无异曰:初不必强息妄念。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一样。使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时,现有生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从此可知,表面虽万象森罗,而其底里,全然乌有。时时处处,如是观察觉照,便有不可思议功德。­
  何谓功德不可思议?当知观诸法缘生之理,若领会得一切法当体是空,便能契入诸法空相。相空则性自显。何以故?有相,则诸法千差万别,相空,则诸法一如故。诸法一如,即是性光显现故。性光显现,即是无明已明故。虽无明未必遽断,未必遽与如如不动冥合,而智理冥合,实基于此。何以故?妄念从此日薄故。对境遇缘,不易为其所转故。由是言之。观诸法缘生,无异观诸法空相。观诸法空相,无异观如如不动也。换言之。观生灭之有为法,如梦如幻。便不知不觉引入不生不灭之无为法矣。功德何可思议哉!此第二要义,为吾人更应了知者。­
  合上说两重要义,可见作如是观,譬如用起重机,四两可以提千斤,毫不吃力。轻轻巧巧,拨云雾而见青天。真善巧方便也。­
  一部甚深经典,归到极平淡,极切近,四句偈中。一切众生,无论利钝,皆可随顺而入。此之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之谓真实义。­
  此与序分所序穿衣吃饭等事,同一趣味。皆是指示道不远人,即在寻常日用中。须于寻常日用中,看得透,把得定。成佛、成菩萨,便在里许。所有自度度他等行愿,乃至礼佛诵经诸事,当视同寻常日用,造次颠沛弗离。而又行所无事。庶乎其近道矣!­
  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经在握,一切佛法在握,而成佛、成菩萨,亦在握矣。所谓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者。今乃知诸佛及法,皆从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是如是梦幻泡影露电等观出耳。­
  ­
  佛经中所说有为法之譬喻甚多。梦幻等喻之外,如乾闼婆城、水月、树橛、绳蛇、空花、兔角、龟毛、等等。其大旨,无非显示万法皆空之理。警告凡夫,不可认以为实。以破其分别执著,引令出迷耳。魏译金刚经,其喻有九。曰: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秦译则约之为六。多少虽殊,理则一也。­
    人人皆知水中之泡,极其脆薄,最易坏灭。殊不知世界亦然。勿谓江山千古也。虽整个世界,未遽坏灭。然而陵谷山丘,桑田沧海,时起变化。足证时时在成坏中。此年事稍多者,所常经验之事。原非理想之谈。­
  且楞严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有漏微尘国,有漏,明其必坏。微尘,明其其细已甚也。三有,谓三界也。此段经文,是说晦昧之虚空,在大圆觉海中,如海上之一泡。沤,即泡也。而微尘国土,更是依附海泡之物。泡若灭时,且无晦昧之虚空,何况三界耶!一切学人,常当观照此理。所认之虚空,尚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渺小如泡。何况世界,何况此身,何足算哉。岂可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之真实圆明性海。而认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之浮沤乎。­
  至于影者,望之似有,考实则无。此身亦然,虚妄现有,考实则无。譬如镜中人影,因照则现。肥瘦长短,纤毫不爽。此身亦然,因心造业,循业而现。寿夭好丑,因果难逃。南岳思大师曰:净心如镜,凡圣如像。此明身之可见,因净心本具见性。犹如像之可见,因明镜本具照性。岂可因其可见,遂误认为实有!且净心之见性中,本无此身。不过见性发现之影耳。亦犹明镜之照性中,本无此像。不过照性发现之影耳。以上所说,犹是以幻身望于净心,明其为净心所现之影。若约幻身当体说之,亦复如影。何以故?除五蕴外,了不可得故。而且五蕴中之色,即是四大。四大既如浮沤。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又莫非虚妄。(名曰妄想,故是虚妄。)然则即五蕴本身,已了不可得矣。何况五蕴假合之幻身,其为似有实无可知。了不可得者,言其有即非有也。正如影然,但昡惑人眼耳。其实本空也。­
  一切凡夫所最执著以为实有者。识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曰:识心如幻,(前言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埸中脚色,莫非识心业缘之所变现,故曰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尚且虚妄非实。则其余一切有为法相可知矣。然而迷途众生,虽知身心世界非实。或犹因循怠忽,不能勤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之观。因又警策之曰:如露如电。露则日出而晞,留不多时。电则旋生旋灭,刹那而过。所谓生命在呼吸间。当加紧用功,如救头然也。合此如幻等五喻观之。即是观于万事如梦,有即非有。故曰:如幻等五观,是别。如梦观,是总。­
  观此六喻,虽是观诸法空相。即是观如如之性。以性相本来融通故也。故观缘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动。故无为法性,从观有为法相如梦幻入手,便是两边不著,合乎中道。此义前已详谈。­
  今再以三性三无性说之六喻中随拈一喻,皆可明三性三无性之理。兹且约总喻如梦说。余可例知。­
  三性三无性,见于楞伽经,及法相宗各经论。此为相宗精要之义。佛说法相,原为明此。若不知注重,但向琐细处剖晰。虽将一切法相,剖之极详。未免入海算沙,失其所宗。当知三性三无性之义,学性宗者,亦应通晓。因此义贯通性相。若知此义,则于缘起性空,更能彻了。修持观行,更易得力。盖上来所说如梦观,尚是总观大旨。若依三性三无性之理观之,则更入深微矣。­
  何谓三性?(一)遍计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遍计执者,谓普遍计较执著也。即性宗常说之分别、执著、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性宗亦谓之分别性。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性耶?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性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性,是单约凡位说;性宗名曰分别性,则兼约凡圣说。圣位之分别性,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
  总而言之。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而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无明烦恼而不破也。故应如是演说,如是受持。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法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譬如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无真实体性,称之为“无”;虽不实,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这虚妄的相,故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就是:‘色’(相)既是空(心),空既是色“(’心‘觅不可得,因而谓之’空‘)。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如梦、如幻,是真如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而已。

万事万物皆如梦幻泡影,此刻有彼刻无的无常啊。只有深入观想其无常,心才放得下,才不会生烦恼,才不妄想。

这时代正是根器浅时代!
阴气重及浊气重时代!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
字面意思: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不永恒的存在。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应当这样去体会、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深层次意思: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两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后两句是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段的意思大概是说,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跟梦幻一样,好像泡沫中的影子,雾霭一样,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如同闪电一样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同时也是佛教经典经书之一,其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历史上流传最广、时间最早的译本。

《金刚经》当初在印度有唯识家(的论释。传入中国后,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6个比较出名的译本,除了鸠摩罗什翻译的之外,其余的5个分别是: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及唐义净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等到明清之后,三教九流也都开始注解《金刚经》,通过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加上密教的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时的《金刚经》早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于佛教在唐朝时特别盛行,使得《金刚经》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不少官方组织的认可。一直学习唐朝文化的日本自然也跟随着学习唐朝的风气。特别是在奈良时代,官立写经所就已经大量抄写过《金刚般若经》,直到平安时代,关于《金刚般若经》信仰都非常普及,那些从唐代传来的《金刚般若集验记》中的故事,都被收录于《日本灵异记》。

南无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答: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 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 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 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 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 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

“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此话说明越在乎色相离佛...
答:如来:明心见性。反之,众生执着于表相而不知本性,就会自性妄执,贪嗔痴慢疑诸苦恼缠身,南无阿弥陀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怎么理解
答: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的虚妄分别出来的,待达到了无色无相的境界时候,才能达到佛的境界(即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块。“凡所有相”...

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话是《金刚经》所说,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着它,就会产生智慧。《六祖坛经》讲的无相,是说一切相都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相。现象虽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缘有而自性空,只因为因缘的凑合...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答:开心的活着,快乐的活着,骄傲的活着,自信的活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南无阿弥陀佛!另:已有上师,不敢题偈,敬上四句祝福:    自性清净     自心通达     自相释空 自然幸福 祝愿众生及业烦恼尽,阎浮世界皆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怎么理解?
答:首先是要明白《楞严经》《法华经》的真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出自《金刚经》,这句话其实是破相见性,整个《金刚经》基本上也就是破相见性,主要讲我们的真心空的一面,没有强调有的一面,所以有的人可能会偏空,不中道,那么你说“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做工都是...

如果如佛陀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为什么佛陀又提倡放生的相呢...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陀是叫你不要执着于相,而不是否定相,否定相是断灭见。后面还有二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佛说金刚经是不二法门,不执空空行于中道。如果执着于一切相就是常见,认世间万有为实有贪执不放不能超越轮回,如否定一切相就是断见,就为拨无因果无作非为,造恶作坠恶道...

求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含义?
答: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梦中境、镜中花、水中月,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 阿弥陀佛! 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睁着眼睛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答:非。佛之意,是为 世间一切相都是虚妄,都是不真实的。心能察觉到真实,让这一切真实变化的是我们的思想(头脑、欲望)。一切相皆虚妄非为一切都是假的,石头是真的,太阳落下是真的,你存在是真的,别人也是真的,几乎一切都是真的。但是因为有你的观看,一切都是假的,你所认为的一切都是假...

谁有这首《佛语说》歌手刘清沨的歌词?
答: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情不附物 物岂碍人 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可说 一切中知一 一中知一切 嗡 哑 吽 嗡 哑 吽 嗡 哑 吽 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如来 一砂一极乐 有心无相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一念愚即般若绝 一念智即般若生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