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的全文翻译 初二语文23课《马说》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佐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的粟(谷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驶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祇 :同“只”,只是。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一石(shí):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石”在古代读shí,在现在读dàn
  5 食:同“饲”,喂养。
  6 故:因此
  7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所以。 虽:即使。
  8 于:在。
  9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10 槽枥:马厩
  11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
  以:凭借 称:著称
  12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一食:吃一顿。食,吃。
  14 或:有时,或许
  15 能:可以
  16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7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8 石(shi),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9 其:指千里马,代词。
  20 是:这样,指示代词。
  21才 :才能。
  22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 且:犹,尚且。
  24 欲:想要。
  25 等:同等待遇。
  26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27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8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9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30 之:代词,指千里马。
  31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
  32 道:正确的方法。
  33 食之:食,通“饲”,喂养。
  34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5 材:通“ 才 ”才能。
  36 鸣:马叫,
  37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8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9 临:面对
  40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1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
  42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确实。
  43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4 知:懂得,了解。
  45 美:美德。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4)祗:通“只”,只是。

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得千里马啊!

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并译文~

【原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食马者:食——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初二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的全文翻译
答: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

23课马说怎么翻译
答: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马说
答:关于"马"的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2. 初二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的全文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

初二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核舟记》《活版》
答:2课后每人抄录一篇与《马说》在写法上相似的文章,并在文后写明它与《马说》有哪些地方相似。 第二课时 一、课堂调查 两篇文章在章法上认为基本是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各有多少人? 在语言风格上认为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各有多少人? (解说:课堂调查有两个作用,一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对学生表现出...

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并译文
答:【原文】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

马说的翻译 知道的告我下
答:《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本文收录于人教版八上语文书中的23课。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

文言文马说ppt
答:展开全部 1. 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并译文 【原文】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马说》教案
答:《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

初二语文练习册23课马说答案
答:5.(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养马的人真的不了解千里马吧。6.“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7.喂马的人不了解千里马,没有慧眼。8.(1)派遣(2)尚且(3)通“返”,返回。(4)买 9.我寻求的是活的马,你怎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23、24课原文 各位美女帅哥 帮帮额
答:人教版第23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