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看我们要如何实施技术 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看我们要实施创新战略应当如何做

作者&投稿:英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国学位授予的学科目录中,属于哲学这个一级学科的,原来就有“自然辩证法”这个二级学科,在前几年修订学科目录时,将这一名称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对于这一改动,当时就有不同看法;现在,多数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已同时接受了科学技术哲学的称谓,但对它的外延和内涵仍有看法的不同。自然辩证法由来已久,古代就有朴素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黑格尔在其自然哲学中论述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观点,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科学形态的自然辩证法。
对我们来说,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得名于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的。我们进行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开展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归属于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也有理由认为自然辩证法与辩证唯物主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大都确认,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自然辩证法包括和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用形象比喻说,也可以把它看成为“大口袋”,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
那么,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这个名称对我们来说是否就完美无缺、无可推敲了呢?未必,这里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首先,学科名称要尽可能符合学科分类的种属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包括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等二级学科,除自然辩证法外,其余均为学,显得不够协调。
其次,学科名称要尽可能符合学术交流(包括对外交流)的需要或与国际接轨。在国外,与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性质相类似的学科多称之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有的则名之为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我们所说的自然辩证法往往需费较多口舌才能被理解,或虽一再解释仍不易沟通。为此,最好有一个相对更为通行的学科提法。
再者,学科名称要尽可能贴近学科发展内容。从原来意义上,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认识自然的辩证法。在延伸拓展后才从天然自然观过渡到讲人工自然的创造,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过渡到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此也可认为,原来的名称有点不够了。再如,从原来意义上,自然辩证法学科可以不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在看却需要“超越”了。
基于这些考虑,采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名称是有必要的。当然,为了表明历史渊源和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技术哲学的特色(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可称之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尽管这个括号常常可以省略。
在我们的学科目录中,可以把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作为同一的东西看等,但从学科的内容、层次看,似乎这两者又不是完全同一的;如果把当今出版的和习用的《自然辩证法讲义》、《自然辩证法概论》原样不动地就换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讲义》、《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则未必相宜。科学技术哲学总应该有更深的哲学思考和更多的哲学色采,而不全等于科学观和技术观。也许,采用(或同时采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名称,会使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研究自然辩证法,会给我们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增添新的内容的表述方式。
00二、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哲学
采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名称,乃至象某些单位把“自然辩证法研究室”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也不是完美无缺、无可推敲的。这里的问题主要是发生于如何看待自然哲学,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上。
长期以来,我们所确认的自然辩证法是把自然观作为重要内容的,乃至有人主张自然辩证法主要的就是自然观。但是,由于人们对自然哲学的看法不一,就出现了以下一些观点:第一,有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没有也不应该再有自然哲学(复活自然哲学的企图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第二,应当对自然观进行反思、批判、研究,自然观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包括着自然观也可以说在本质上包括着自然哲学,或说自然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哲学著作,自然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
本文不可能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大体上说我是持第二种观点的。我认为应当重视自然观、自然哲学的研究,特别是由于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兴起,非常需要有新的自然观和新的自然哲学。我们不应回避自然哲学的名称,尤其不应漠视当代自然哲学研究的内容。
基于这个观点看,与自然辩证法相对应的学科就不仅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而且还有自然哲学。对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加上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副标题,我是赞成的。与这点相关,我也赞同将“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建议[(1)]。仅就此而言,把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与自然辩证法同一起来是有缺陷的;只从字面上看似乎科学技术哲学不包括自然观或与自然哲学不相容,我们在学科的研究和宣传中要注意到这点。
同时,我们又不要夸大这个缺陷,也不要因有某种缺陷而否定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学科名称,就涉及自然哲学来说我认为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第一,作为学科名称总免不了要有某种简化。就采用“自然辩证法”作为学科名称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当代的(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应当包括技术辩证法,却未必由此认为学科名称应叫做“自然辩证法与技术辩证法”。类似理由,我们在采用“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学科名称时也可以略少一点全面性,例如未必都要用“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之类的提法。不能说采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名称就是要连根去掉自然哲学。
第二,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本是密切相关的。说科学哲学已使独立的自然哲学成为不必要固失偏颇,说自然哲学可以分立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之外也可商榷。原则上说,关于自然本身的哲学、人类认识自然的哲学与人类改造自然的哲学是彼此不可分割的。自然哲学必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离开了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很难把自然哲学讲清楚。
第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把自然哲学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例如在探讨科学技术哲学进展的专著中设专章研究“自然哲学问题”,[(2)]在科学技术哲学的教材中“自然论”为开篇。[(3)]担心采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名称会低估或取消自然哲学,是不必要的。
00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
以科学技术哲学为学科名称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行的,至少在用到这个名称时会联系到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易于大致上了解我们所研究的学科的对象和性质。用不着费多少口舌也能说明,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广义的,它也是个“大口袋”,不仅可以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包括作为其基础的自然哲学,乃至在延伸意义上包括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
然而,如果从更严格的要求和准确的划界来看,以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仍需辨析,这个名称未必就是很贴切或不言自明的。目前在欧美国家有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的学科,与它并行的也有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Technology)的学科,这两个学科虽有点联系(如有的科学哲学家论及技术哲学),基本上是分立的,它们在成熟程度、学科规范等方面差异较大。科学哲学颇有资格,学派林立,更象认识论;技术哲学仍很幼稚,学派划分相对不明显,更象社会学。至少在现在,还不能说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已经走到一起来了,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体化的科学技术哲学或作为一个学科的、统一的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我们如果只把科学技术哲学看作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合取,或只是宣布它们已经实现一体化,并不足以讲清科学技术哲学的对象、性质和范围。
科学技术哲学暂时主要还是一个可用的学科名称,在这里,界限和相关性的某些模糊是难免的、允许的,可不过苛要求,尔后再细推敲。
那么,作为一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在学科内容上名实相符的科学技术哲学,或把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否就可望而不可及或不可能形成呢?我以为,尽管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原则性的区别,尽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有较多差异,统一的科学技术哲学仍是可以设想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些区别和差异的存在,统一的科学技术哲学乃是必要的。
实际上,确有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根本性问题是只从科学观、科学哲学,或只从技术观、技术哲学所难以说明的。例如,很难只用科学哲学来说明科学的价值,很难只用技术哲学来说明技术的价值,也很难只用科学哲学或只用技术哲学来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转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不只是由科学哲学也不只是由技术哲学来论证的,对科学技术决定论不能只由科学哲学或技术哲学去反驳。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形成、发展,需要有一个探索、研究和辩论的过程。这种研究也会与一般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略有区别,这里应当有稍多一点的哲学反思,达到稍高一点的哲学层次。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观已经是在哲学层次上了,如果对于科学技术观作进一步的、更深入的反思,将会更加符合科学技术哲学的要求。
这种反思是值得尝试的,当然要求下一番功夫。例如可能需要写出诸如“从哲学的观点看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从哲学的观点看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和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生产的双向作用”、“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向工程实践的转化”之类的文章。这里多应用了“从哲学的观点看……”的提法,无非是想更具有科学技术哲学的特点。[(4)]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还有一个学科倾向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倾向不仅是指导思想上的(如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或反科学主义、反技术主义),而且是侧重点或视角方面的。在欧美技术哲学中,就有工程技术的哲学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或Technological Philosophy(技术的哲学)和Philosophy of Tec-hnology(技术哲学)两种倾向。[(5)]或许,对于科学技术哲学来说,也既有着重于从内部对科学技术作分析的或着重于研究科学技术本身的“科学技术的哲学”,又有人文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后者与科学技术社会学(如果已经有了这门学科的话)有更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到这两种可能的倾向。
00000000000000参考文献
[1]吴国盛主编:《自然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97页。
[2]黄顺基、刘大椿主编:《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沿与进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
[3]黄顺基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
[4]陈昌曙:“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向”,《哲学研究》1994年第11期。
[5][美]C.米查姆:“什么是技术哲学”,《哲学译丛》,1987年第5期,第30—40页。
作者简介:陈昌曙,男,1932年7月生,东北大学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看我是有道德的XD

看楼主要写什么东西了。这类大题材不是一篇小论文甚至是一篇稚气的高中作文能够说清的。这里,仅提供一些思路:

便随着治疗和优胜的希望,生物基因科技、大脑研究的种种发展或是喧嚣,技术正在高歌猛进。它产生的效果是,那种对人的自然化、对象化理解,渗透到人的日常交际之中。这种渗透反过来要求他的造物者—人,训练处一种自我客观化——即一种将理解、观察彻底还原为自然科学或是机械论的理解——的视角,这促进了一种自我工具化的趋势。毫无疑问,人固有其自身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基础,但是引发的问题是。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将人变为技术的客体。这里,技术可以被理解为广义的技术,一种旨在控制自然(和人类)的方法,这种方法奠基于一套严格的、客观中立的方法之上,将所处理的对象一律视为僵化的客体。

上面言及的或许有些抽象。举几个例子说明下。钟表是为了提示时间而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钟表使那些懒汉不得不早些起来工作,提醒他们按照特定的时间安排去生活。毫无疑问,这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但是,之后的发展则似乎偏离了原有的乐观,对技术的信任似乎出现了裂痕。人为了克服自身的惰性,而使用技术(钟表),但是一旦技术被广泛运用,被视为标准,那么人的自由便成了问题。为了人的效益或是好处,人们不得不每天在由钟表——机械时间的支配下——生活。车站中不时总在看时间的乘客、匆忙赶时间的人成为了现代人特有的面向。技术同功力混淆在一起,一切的生活规划全部朝向功利、效益,而技术则为效益划定日程中,然后将生活中的人关入这作有日程而搭建的铁笼中。他们告诉人们:“那些不服从技术、不服从效益的人,有祸了。” 人变得越来越匆忙,眼前虽然拥有无数的选择,但是神色慌张的人们却不再拥有选择的能力。技术同功利的联合愈发将人变成一个为自己和经济共同体产生效益的零件。因为生活的日程化,他们也不再有足够的精力、时间或是心情去考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贝娄在《雨王亨德森》中,以主人公之口表达了这种无所依凭之感,他总在说“我要!我要!”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实际要什么的。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拒绝现代技术。首先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然生活在现代技术之中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都深深地涉及技术。其次,这也是不可欲的,因为放弃技术意味着放弃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福利。文人或是学者可以轻易地谈论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大谈技术的僭政,并在想象之中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之中,但是一旦他们自己的生命陷入危机,任何人都首先要去乞灵现代技术的奇迹——现代医学。放弃是不可能,我们需要的一是发展技术——这几乎是常识,其次则是遏制。如何遏制,这点谁都说不清。海德格尔对现状不抱有希望,他说“只有一个上帝能够救度我们”。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基调同样是悲观的,他们仅把唯一的几线希望留给了审美。技术撕裂了我们,将我们变成服务于技术的工具。一个世纪前的韦伯对这等状况无比痛心,他的失望、痛心、以及对大多人的麻木的愤怒化为激昂的文字,见于他关于资本主义最著名的研究中,他写道:“没有人知道未来谁将生活在这个铁笼之中没有人知道这惊人发展的终点会不会又有新的先知出现,没有人知道哪些老观念和旧理想会不会有一次伟大的新生,甚至没有人知道会不会出现被痉挛性妄自尊大所美化了的机械麻木,‘专家已没有精神,纵欲者也没有了心肝;但这具’空心的躯壳‘却在幻想着自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水准。’”

(未完,懒得再往下写了,当然目前写得也很草率。这里提下之后的思路:

自然主义的理解构成的结果是人性的物化。于是,便催生了一种宗教的诉求。祈求用一体化的宗教去克服生活世界的扭曲变形。这种对分裂的体验可以举出很多,比如马克思、黑格尔、席勒、波德莱尔。从技术视角去看待二十世纪的非理性主义是有教益的。正是因为技术理性将自己变成神话,变成宗教,所以人开始返回到古老的、温情脉脉的一体化观念之中,“血与大地”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西方没落的世纪病体验,是难以解释其对普通人,尤其是德国一干知识分子的吸引力的。在挂着“血与大地”旗帜的二战德国,我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荒谬的、令人发指的集体杀戮。我们也见识到了人的麻木,正如阿伦特所指出的“平庸的恶”。神话和非理性看似在对理性和科学实施着暴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使得大屠杀得以执行的,是现代技术以及同这套冰冷技术相配合的现代技术官僚。我们愈算是接近于技术理性,我们便似乎悖论似地接近野蛮。非理性主义神话的泛滥,生成自技术理性傲慢;而泛滥的非理性主义则反过来又接手技术理性的成功将其运用于罪恶。所以说,傲慢的技术理性同野蛮的非理性神话,就好比雅努斯神的两面。只是片面地批评一方,而肯定一方,就不得不说是思想的眼睛太近视了)

如果需要书单的话,倒是随时可以提供。

我们国家讲究修身和修心。修身代表你有多大的力量,修心代表你能掌握多大力量。与之同理,科学技术代表我们拥有多大力量,而哲学的发展则代表我们能否使用好我们的力量。科学技术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哲学具体表现为道德和法律,教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等。当今的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不缺乏力量。但我们缺乏掌控力量的心。所以,才有屠杀,所以才有战争。纵观人类历史,其实一直是一个约束自身力量的历史。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实施技术?这个话题太空泛太大,我答不出来。只能说一句:有节,有理,有利。那样,我们也许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少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

关系:哲学指导科学和技术更好的实现,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在正确的哲学的指导下, 实施有利于人类的科学技术。

从哲学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看,我们应当怎样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1.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1)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3)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2.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活动方式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和技术密切相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科学的职能在于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技术的职能则是利用世界、改造世界。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车等也有力学。
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相应的科技政策,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
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
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
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
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
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
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
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
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这么大题目,够写本书了

从哲学、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看我们要如何实施技术
答:在我们的学科目录中,可以把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作为同一的东西看等,但从学科的内容、层次看,似乎这两者又不是完全同一的;如果把当今出版的和习用的《自然辩证法讲义》、《自然辩证法概论》原样不动地就换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讲义》、《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则未必相宜。科学技术哲学总应该有更深的哲学思考和更多的...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如下:哲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带领哲学迈进更高领域的殿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拓展知识: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

科学技术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带领哲学迈进更高领域的殿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的东西;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规律,体现的是个性和特殊的东西。因此,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是?
答:两者同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思考的总结,科学技术有唯一性,具有客观性;而哲学则不唯一,可以有多种观点,主观性较强。

哲学和科学有什么关联
答:从理论上讲,哲学和科学是互相联系的,哲学给予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智慧,从某些方面上来说,人们正是在哲学的指引下才能够充分的了解到科学的魅力,而且正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认知和感知这个世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和改变的过程,所以说两者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总的...

科学和哲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具体表现。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早期的哲学家研究...

哲学和科学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答:从理论上讲,哲学和科学是互相联系的,哲学给予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智慧,从某些方面上来说,人们正是在哲学的指引下才能够充分的了解到科学的魅力,而且正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认知和感知这个世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和改变的过程,所以说两者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总的...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答:也有另一撮哲学家,愿意思考一些宏大叙事的问题,什么科学技术会使人异化啦,什么搞科学其实是为了追求权力啦,这些话科学家不太往心里去。二十世纪中叶左右,科学又进步了一大截,哲学家的压力更大了。原本物理学就已经抢占了物质领域的话语权,现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又威胁到了哲学家的自留地——心灵。原本...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答:那么假如分开来看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基础科学如果单纯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应用科学,假如科学是这么一种东西的话,那么科学就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玩物。科学家能在冥想与实验中获得快感与充实,好比一个数学家花费了一生,完成了一片树叶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对数学家来说是很有意思...

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答:其中大部分科学主要是涉及自然科学部分,社会人文科学这个概念还有些争议。严格的讲,哲学本身也不应该归到科学中来,像百度知道这个哲学平台,被放在了科学技术一级之下,这就是错误的,哲学不是科学。值得注意的是,当科学对待一些问题逐渐遭遇困惑的时候,理论科学部分往往就会重回幻想,这个过程就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