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的事件分析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这三次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得特征

作者&投稿:凭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南以边僻一隅来对抗袁世凯,在形势上来说,强弱之势人人皆知是很悬殊的。癸丑(民国2年)第二次革命,国民党几乎奄有半壁山河,和袁一开火,就迅告失败,所以袁在称帝前后,确是没有把云南看在眼中。然而,云南有它有利的条件,在地理因素上,云南居高屋建瓴之势,易守而难攻,滇军骁勇善战,并且极能吃苦耐劳,这是云南用兵的有利之点。
唐继尧在蔡锷抵达云南后召集军事会议时,曾分析整个战略形势,他说:“云南东北与川黔桂毗连,出师形势关系甚钜。兹就三省地势言之,贵阳为滇南门户,辰沅为湖南西门,以云南为根本 ,奋师东征,以一支上辰沅经新化取长沙;以一支由辰沅下沅水取常德,长沙取,北向岳州逾洞庭之险以有武昌;常德取,北扼虎渡规荆州以指襄阳。有武昌则长江之消息通,有襄阳则中原之消息通,不出旬月,东南大势俱属云南矣。此上策也!要之云南之险,不在云南而在西蜀,以云南为根本,大举东上,以一支出叙、沪进渝、夔下宜昌、武汉,以一支出宁远过成都上泯洮赶秦、陇,如是则以西南而忽据西北,天下视听必且一新,以为亚夫之兵从天降也。此亦上策也!若夫南宁者,广西心膂,梧州者,西江上游,由云南展膂而东,驻师梧州,以一支东下广州,封城绵远,田壤沃饶,大海南环,五岭北阻,北出则可以震动江左,东出则可以进据闽浙,以一支由梧州向桂休逾衡、永、浮湘直下,长岳既得,武汉震惊,此中策也,故据以上所论,我可发展之时机可分为三: 我军势力完全达到黔、桂、蜀三省。 我军由黔、桂、蜀以达武汉,闽、浙、秦、陇。 向闽、浙之兵以取守势,进秦陇之兵相机威迫袁军右侧,然后以武汉主力大举北向。 今拟两策并用,三路出师。” 蔡锷出了帝都一路西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达到云南,这边一票老兄弟们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他回来斩鸡头烧黄纸,大家一起打丫的袁大头,抢了金银好过年。
这时候的护国军,钱袋子里是真没几个铜子了。以前云南就是个吃中央救济粮的穷地方,从晚清到民国,每年要靠中央每年补助八十万元。现在蔡锷回来可好,袁大总统脸一翻断了奶,手里就剩下几个大佬卖房子卖地弄来的四十万元,不赶忙忙誓师北上,到四川抢丫的,过两天连房子都没得卖,难道要两万多滇军弟兄喝西北风么?
血酒喝过,蔡锷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匆匆忙忙向北,开进了四川境内。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里有一段颇为煽情的记载:“此路虽然声势浩大,但人马却少得可怜(李烈钧那路就更是说不得了--他手里的人马还是这路挑剩下的),对外号称是一路军,实际不过五千来人,更要命的是,该路所携弹药不敷一月之用,军饷亦不足两月……”
就是这不足两月的军饷,里面还充了大量的“滇土”,也就是鸦片,这玩意的价值等同于大洋黄鱼,比什么滇元好用多了,走到哪里都能消费。
即使这样,在这场三个星期的微型战斗中,蔡老大的第一军还曾因为缺饷而发生哗变,闹事的小弟们险些将蔡老大所在的堂口冲散:
“3月5日军事严重受挫,蔡锷致电其它将领:'刘部弹乏饷竭,战斗意志尤为腐窳,不堪用之战线,前夕八时,即由阵地抢先溃退,势如潮水,途经司令部,经弟吓以短枪,复反奔,闻其出东门后,仍鸟兽散……饷宜多方为谋,或希密商滇省,能否海外协款,酌筹若干,惠济本军。'(注:《蔡锷为刘存厚等部饷弹两缺战斗意志不振应设法解决致李梓畅董干臣电》,载《护国运动》,第212页。)”
这样的经济状况,这样的一支部队拉出去作战,也难怪历史上护国军与北洋军仅仅在泸州等几个地方彼此拉锯鏖战,不是蔡锷不想大打,实在是真没钱,仗打到这个时候如果还能撑下去,那蔡锷就不是蔡锷,而是比尔盖茨了。 滇军
有人或许说,前面都列举了,蔡锷的护国军穷到快要当裤子地步,怎么会奢侈到这种地步,拿大炮与北洋军对轰?实话实说,若论护国军家底,还真有这个实力:“光绪末年,云贵总督锡良就向德国订购了管退山炮五十四门,每门附弹一千发;马克沁机枪四十九挺;新式五子步枪一万多支,每支附弹一千发;十响手枪一千多支。”(《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
加上清末云南长官一向注意储备武器,此时滇军账面上的枪弹倒是足以支应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问题是,第一,这些数字是账面的,至于库房里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准,第二,以云南和四川的道路状况,要运送足够两万人打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军械弹药,需要征发多少民夫来运送?
距离泸州如此之近的滇军尚且如此,从外省千里迢迢进入四川作战的北洋军又能好到哪里?大家过来四川一趟不容易,身上还背了枪弹,要爷爷多背?做梦吧。
再有,此时的北洋军的诸位大爷作战风格,那是枪口朝天,放完子弹就撒丫子开撤,有时候子弹没打完也跑,如果不能跑,就用排枪把敌人吓唬走,然后大家隔着几百米大眼瞪小眼,美其名曰:对峙。
就这样的打法,别说美国战争大片,怕是连美国西部大片的水准都没有,更不要指望什么炮弹横飞机枪喷吐火舌的场面了。
北洋军
按说北洋军战斗力何止如此,但谁让此时的北洋玩扩招,人数好像吹气似的增加,战斗力么,也就吹气似的下降。可是,这一次在四川,北洋军上下玩的更过分。
比如伍祥桢的第四混成旅,开战前就推三阻四,与蔡锷那帮叫花子兵稍微一碰,就来个卷帘大散,跑的那叫一个干净。跑下来的这些兵大半被一个叫做冯玉祥的给收容了,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叫做鹿钟麟的营副,几年以后,就是这个家伙把小皇帝溥仪从紫禁城撵了出来。
别以为冯玉祥肯收容败兵就能打,这位冯旅长玩的只比伍祥桢更大:
“他一上阵,便寻机会与蔡锷私通文书,此后该旅官兵在战场上一概敷衍了事:挖战壕不足一尺深,开枪朝天放,还把宝贵的炮弹整箱地往山沟里倒。撤退时该旅炮兵营长宋子扬(士官七期炮科)更露骨,居然托词道路泥泞,明令部下扔掉大炮……”(《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
冯玉祥如此,那么同为旅长,还是曹锟心腹的吴佩孚也干得很出格:
“袁称帝期间,入川镇压护国军,再获嘉奖,被擢为师长。他因‘深知袁氏躬行非义,必无善果’,劝曹锟一面与袁虚与委蛇,一面与反袁势力暗通款曲,以待时局之变。”(《中国男》,作者余世存)
北洋中下层军官通敌至此,护国军就是爬也爬到了泸州,然后双方在前线的“鏖战”,护国军没有力量吃掉北洋军,北洋军压根不想打垮护国军,于是双方你来我往,基本属于演戏的范畴,唯一一个肯真打的就只有北洋第七师的张敬尧,可惜,这位爷让身边的同僚们卖的一干二净,被撵进了泸州城,没能改变这场战争。
护国军本就没太强实力,以战争强弱而论,实力强他们太多的北洋军才应该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可是,北洋军确实成了主角,很好的控制着护国战争的节奏,只可惜,这种主角负面感觉更多些,战场的种种行径让人捧腹,说他们是主角,实在玷污了主角这个词汇。 护国战争从刚一开打,袁世凯就拿出了全狮搏兔的架势,仅仅为了对付四川战场的蔡锷万余人,就压上四万大军,其他各个方向更是大兵云集。按照老袁的盘算,能干净利落的将蔡锷等人干掉,打个样给全国人民看看,更是给别的社团老大们看看:蔡锷这个有枪有兵的老大都被我带人灭了,你们都给老子闭嘴吧,老老实实听中央的。
只可惜,从战争一开始,本来手下哼哈二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就因反对他称帝被晾起来,现在前线这些大大小小的倒戈将军又给他添堵。
手最黑的是广西陆荣廷,连自己儿女亲家都给下黑手,白得了老袁一万人枪,然后立刻宣布广西独立。
而最可气的是张勋,不仅拒绝了出兵的命令,更提出“四个不忍”,话里话外的意思:中国要皇帝的有现成的,老子何必效忠你这个后冒出来的。
试想,被手下这群二五仔包围着,再牛的老大也好过不了,更何况,时间到了1916年4月,广东和浙江宣布独立,加上以前的贵州、广西独立,岭南各堂口已经不听老大招呼。
最要命的,四川前线本来半死不活的战斗终于出现改变,5月四川湖南两个堂口看着好像南风压倒了北风,立马宣布独立,这下可好了,还说讨伐呢,等着护国军打上门吧。
接着,张勋冯国璋这些坐镇外藩的大哥们一个个凑到了南京,私下里开会反对袁老大,这些人可不是那些每天只能喷喷唾沫星子的政客,都是实打实握着枪把子,他们要反水,老袁已经感觉脖子被勒上绳子。
眼见着要出现清末全国十几个省独立的状况,恐怕下一步就是身边那个谁出来逼宫,老袁又气又恨,也不得不宣布退位。
综上所述,搞掉老大的,只能也必须是社团内部的诸位大佬,至于起事的蔡锷,不过是在四川境内打了几个月仗,然后将大把的烟土沿途贩卖过去,导致“滇省大宗鸦片充斥各地”。 在军事会议中,有三个重要的课题引起争论,第一:起义讨袁后应该成立一个什么型式的机构?当时有的主张成立元帅府,有的主张设立军政府,可是蔡锷也好,唐继尧也好,都主张不要包办讨袁,应该示天下以公,于是决定把袁世凯所派的地方官制“将军”和“巡按使”合并,恢复都督府,召集省议会。第二:起义讨袁后,义军应如何称呼?当时有的主张称讨贼军,有的主张称定乱军,最后决定用李梓畅所建议的护国军。护国的含义是维护中华民国国体。第三:护国军政府的都督应由谁担任?唐继尧推蔡锷,蔡锷推唐继尧。在唐来说,蔡是他的学长(蔡是日本士官三期,唐是日本士官六期),又比他长一岁,蔡且一直是唐的长官,唐回任滇督也出于蔡的推荐,蔡在国内外都有大名足资号召,所以诚心诚意地推荐蔡出任都督;可是蔡推唐也有理由,护国兴师举义全赖云南,唐是云南人,蔡自己是湖南人,主客之势已成,自己不能喧宾夺主,何况唐督滇已有三年,在云南已有基础,所以也是诚记诚意地推让唐为都督。两位贤者的谦让,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的佳话。最后,蔡以严肃的口吻说:“我们这次举义,最要紧的是要赢得全国各方的同情,以求得多助。蓂赓(唐继尧号)身为地方大吏,如果率军出征,很容易引起邻省认为是假名侵略之嫌,过去滇军扰川已有猜疑,今若不避嫌,更容易被袁世凯挑拨,中其反间,所以统军出征应由我和协和(李烈钧号)。至于坐镇后方,领导军政府重责蓂赓万万不可谦让。”蔡锷的这番话非常感动人,他自己也泪随言下。于是与会人士一致鼓掌赞成。
这一次会议,在一张长条桌前,唐和蔡是并坐主席位子,唐为了尊礼蔡,他的位子一直侧一半,以示不与蔡并肩。会议中决定唐继尧为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护国军成立三个军,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出四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广西;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出武汉。
唐继尧郑重地向与会人士表示三点意见: 关于军制军令,凡涉总揽之事,只以云南军督府名义行之。 蔡、李两将军均聘任,来往文书用咨函。 对外文告,由唐、蔡、李三人共同署名。 因此,后来护国军发出的通电檄文都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共同列名。三位元戎往来的文电均系平等语气,军总司令虽隶属于军政府,可是组织大纲上并无统属之规定。 云南护国都督府和护国将佐名单职别姓名籍贯党籍备注军都督唐继尧云南会泽同盟会 左参赞戴戡贵州进步党转任统兵官右参赞任可澄贵州进步党 政务厅厅长 陈廷策贵州进步党 财政厅厅长籍忠寅山东进步党 参谋厅厅长张子贞云南国民党 军务厅厅长庚恩旸云南墨江国民党 秘书厅厅长由龙云云南姚安国民党 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湖南邵阳进步党 总参谋长罗佩金云南澄江江同盟会 第一梯团长刘云峰山东国民党 第一支队长邓泰中云南同盟会 第二支队长杨蓁云南国民党 第二梯团长赵又新云南顺宁国民党 第三支队长董鸿勋云南国民党 第四支队长何海清湖南无党籍 第三梯团长顾品珍云南昆明国民党 第五支队长禄国藩云南同盟会 第六支队长 朱德 四川 原国民党,后共产党  第四梯团长戴戡贵州进步党后改为右翼总司令第七支队长熊其勋贵州无党籍 第八支队长王文华贵州国民党 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江西武宁同盟会 第一梯团长张开儒云南文山同盟会 第一支队长钱开甲云南  第二支队长盛荣超湖南  第二梯团长方声涛福建同盟会 第三支队长黄永社 同盟会 第四支队长马为麟山西  第三梯团长何国钧云南宜良同盟会 第五支队长林开武   第六支队长王锡吉   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云南会泽同盟会总司令兼任第一梯团长赵钟奇云南凤仪同盟会 第一支队长华封歌云南呈贡  第二支队长李植生云南同盟会 第二梯团长韩凤楼河南  第三支队长吴传声贵州  第四支队长彭文治云南  第三梯团长黄毓成云南同盟会后改挺进军司令第五支队长杨杰云南大理国民党后改第一纵队司令第六支队长叶成林云南 后改第二纵队司令第四梯团长刘祖武云南文山同盟会 第七支队长杨体震云南  第八支队长李友勋四川国民党 第五梯团长庚恩旸云南墨江同盟会 第九支队长唐继虞云南会泽国民党 第十支队长赵世铭云南  第六梯团长叶荃云南同盟会 第十一支队长马骢云南  第十二支队长邓埙云南无党籍  洪宪帝制以前,云南军队因袁世凯实行削弱南方兵力计划,极力缩减云南军费。早在民国3年的云南军费是32万余元,民国4年就减为24万余元,减少了四分之一,由于军费减少,自然不能多编部队,所以当时现役兵只有陆军两师和一个混成旅,一队宪兵和十余个独立步兵连,一个独立步兵营,93个警卫队而已。云南举义讨袁,出师计划中,第一军要编三个梯团出四川。第二军编两个梯团出广西入广东。第三军编一个梯团及先遣一纵队出贵州会师湖南,别一支队扎武定,远图成都,另编挺进一军由贵州直趋辰、沅、常德,出没武汉、荆、襄。这一来,云南的精锐现役部队大部分都已抽调。无论前方后方都需要大量补充,唐继尧及委蒙自道尹兼护国军第二军参谋长何国钧为义勇军司令官,募集义勇4000余人,派马文促为游击统领,黄文忠为游击队统带,并在昆明设立征兵事务所,增编新军20团(原有八团),警卫团四团(原有二团),骑兵、炮兵各一团。
新编各团团长是:禄国藩为第九团长、朱德为十团长、盛荣超为十一团长、杨体震为十二团长、李修家兼十三团长、黄永社为十四团长、李植生为十五团长、刘法坤兼十六团长、马为麟为十七团长、马骢为十八团长、缪嘉寿为十九团长、马轸为二十团长、马梁为二十一团长、邓埙为二十二团长、林桂清为二十三团长、徐振海为二十四团长、方声涛兼二十五团长、钱开甲为二十六团长、段廷佐为二十七团长、周宗濂为二十八团长、陈维庚为警卫第二团长、叶荃兼领警卫第四团长、廖鼎高为骑兵团长、李朝阳为炮团长。
各团先后成立,日夜勤加训练,厉兵秣马,准备出征,较起义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唐、蔡、李三位起义领袖并发出两通电报给华侨,请求捐饷助义,两电如下: 第一电:”华侨公鉴:比年以来,国内盗贼满地,萑符遍野,水旱灾害,环起迭生,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惧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挥霍金钱,滥施名器,牢笼要结,无所不为,而于国计民生曾未尝画一长策,展一良图,此尚可谓有人心者耶?继尧等因是义愤风云,志除国贼,但有进死,更无退生。现已简料云南常备各旅团,合黔省各团营,编制为护国第一、二两军,次第出发,由锷、烈钧分将之。拟长驱西北,会师武汉,直捣幽燕。继尧坐镇滇南,可澄、戡赞助一切,筹运饷需,以为后盾。惟是义师既起,需饷浩繁。滇、黔瘠区,库储无几。民生困敝之秋,复不忍再加负担,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怀祖国,高义薄云,是以率同滇、黔全体士民,南面顶礼,电乞援助。子文之毁家纾难,讵让昔人。卜式之输财助边,定多来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随时径汇滇垣经收,或汇集沪、港,候派员领解。倘得源济无缺,士饱马腾,拯同胞于陷溺之中,复共和于危亡之际,则贵埠义声,烁古今震中外矣。专此布恳,敬请矜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率云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电:”华侨同胞公鉴:前电计蒙鉴察。继尧等既经宣布反抗帝制,拥护共和,袁氏顽强,空言无效,不能不以实力解决。现已编制护国第一、二两军,次第出发,分道湘、蜀,直捣幽燕,破釜沉舟,誓达目的。惟是饷需浩繁,罗掘无计。夙仰我海外诸父老昆弟,眷怀祖国,高义薄云,谨率滇黔全体士民南望顶礼,启赐援助。或解囊以充军实,或选械以济急需。如蒙惠许,即乞随时径汇滇政府照收。或汇集港、沪知照,派员领取。异日共和重建,民国维新,则贵埠义声,烁古今震中外矣。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同叩。印。“



为什么说护国运动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夺取。在窃取了中央政权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对外卖国,对内独裁。令中国人民发指的是,1915年12月12日竟然宣布复辟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这就是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赢得胜利,推翻了洪宪帝制。但代之而起的仍是直、皖、奉北洋集团的军阀统治。
因为其目标(真正的民主)没有达到,所以说还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④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①②④。

解析:三次运动都是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都是武装斗争。辛亥革命的矛头是指向清王朝而不是北洋军阀。三次运动均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B。

护国运动的事件分析
答:各团先后成立,日夜勤加训练,厉兵秣马,准备出征,较起义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唐、蔡、李三位起义领袖并发出两通电报给华侨,请求捐饷助义,两电如下: 第一电:”华侨公鉴:比年以来,国内盗贼满地,萑符遍野,水旱灾害,环起迭生,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惧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挥霍金钱,滥施名器,...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答:所以在太平天国的性质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农民打仗,但是也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因为农民阶级有局限性。事实上,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老农起义,二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这些是历史学家得出的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有人认为,当时的农民已经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了,...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宗教组织来组织群众的,它所具有的思想是拜上帝教,这并不科学,而且还害了农民战争。不仅如此,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农民阶级,当时这种阶级的局限性意味着不能提出正确完整的政治纲领,他们也无法保持集团内部的团结,所以这场运动注定是失败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勇敢的运动,它是农民阶级...

国民革命运动大事件的前因后果
答: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和意义...
答: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答: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2、具体原因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在对外问题 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3、 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答: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希望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

国民革命运动的起止时间及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开始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结束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答:7、对比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历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独特性和特点,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8、考虑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应该考虑其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从...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之所以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主要是从“天京事变”之前和之后的形势变化来衡量的。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同年12月,太平军在永安城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