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先秦散文,考试要考,谁能给一个全面的答案,谢谢啦

作者&投稿:乐正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汉族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先秦散文怎样赏析~

  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2、重点内容: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 
  《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 
  《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如:《荀子。劝学》

  四、楚辞
  1、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体”诗歌的创造者是屈原。最早把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楚辞体作品辑录成集的人是西汉学者刘向。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政治抒情诗。
  背诵:“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解释: 
  (1)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苟:只要。信:真正,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顑颔:面容憔悴,面黄肌瘦。 
  句意为:只要我的内心真正坚持美好的操守,精诚专一,即使一直遭受困苦,饿得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值得悲伤!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违反。规矩:这里指法度。错:同措,即措施。 
  句意为:现在的世俗是善于投机取巧者得势;他们违背国家的法度,改变正确的政策措施。

  3。《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和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离骚》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的极端痛苦。诗人的理想是革新楚国政治,振兴楚国。诗中一再提及要实现“美政”,就是要“举贤授能”和坚持法度。诗中回顾自己为此不懈的追求和斗争经历,最后在救国事业走投无路之际,表示要以身殉国。《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诗人反复强调“好修”和美德,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

先秦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啊,包括先秦历史散文像《左传》《国语》《战国策》;也包括先秦诸子散文像《庄子》《荀子》《韩非子》,这些市面上都有单行本的解读,书店里很容易买到。
推荐中华书局的一套解读诸子散文的书,注释很详尽。其他像古籍类的选择权威出版社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是很好的,其他像不知名但是听起来很有韵味的那种出版社名不要轻信。
这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呵。
对了,《经典常谈》那部小书不错,了解经典的指南,推荐一下。

解释先秦散文,考试要考,谁能给一个全面的答案,谢谢啦
答: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先秦历史散文名词解释
答:1、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先秦诸子散文收录各家著作,有文曰“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2、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

《先秦散文·墨子·鲁问(节选)》原文鉴赏
答:我想参加纺织来使天下的人有衣穿,但至多只顶得上一个女人所织的布,分配给天下的人,每个人不能分得一尺布;就算每人分得一尺布,也不能使天下挨冻的人都得到温暖,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来拯救诸侯的患难,但我至多只能顶得上一个战士;一个战士打仗,不能抵挡敌人的三军,这是显而易见的。...

《先秦散文·荀子·天论》原文鉴赏
答:用合理的措施来对待它就能得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来对待它,就会遭凶灾,加强农业、节省用度,天就不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备、动作得时,天就不能使人病;遵循自然规律、不三心二意,天就不能使人遭受祸殃。所以,水灾和旱灾不能使人发生饥荒,严寒和酷暑不能使人发生疾疫,异常、不祥的现象不能使人发生凶险。农业...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一①(节选)》原文鉴赏
答:《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一①(节选)》原文鉴赏 历山之农者侵畔②,舜往耕焉,期年③,畋亩正④。河滨之渔者争坻⑤,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⑥。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⑦,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⑧,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⑨。舜其信仁乎⑩!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11)。故曰:...

《先秦散文·战国策·燕昭王师郭隗求士(燕策一)》原文鉴赏
答:《先秦散文·战国策·燕昭王师郭隗求士(燕策一)》原文鉴赏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①,卑身厚币②,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③。故往见郭隗先生曰④:“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⑤。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⑥,以雪先王之耻⑦,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⑧?”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

《先秦散文·墨子·尚贤上》原文鉴赏
答:墨子说:这就象想要增加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一样,必须使他们富贵,尊重他们,表彰他们,然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增多。何况有贤良之才的人,具有笃厚的德行,善辩的才能,广博的学识呢!这些人无疑是国家的宝贝,社稷的辅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尊贵,敬重他们,表彰他们。这样,国家的优秀人才,也就可以增多了。因此古代...

重庆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之先秦叙事散文?
答:先秦叙事散文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主,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阶段 从夏朝到春秋时期 《尚书》《春秋》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 第二阶段 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 《左传》《国语》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

《先秦散文·战国策·冯谖为孟尝君凿窟(齐策四)》原文鉴赏
答:《先秦散文·战国策·冯谖为孟尝君凿窟(齐策四)》原文鉴赏 齐人有冯谖者①,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②,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③。 居有顷④,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⑤,食...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贵直》原文鉴赏
答:《先秦散文·吕氏春秋·贵直》原文鉴赏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①。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能意见齐宣王②。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曰:“意恶能直?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乱国,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