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拍案叫绝的作诗典故

作者&投稿:家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盘点历史上几个作诗的典故,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

   1、解缙与朱元璋(一)

  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诗一首?”

  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

  君王昨夜降金龙

  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呢。”解缙脑筋急转,吟出第二句:

  化做嫦娥下九重

  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 解缙马上跟进:

  料是世间留不住

  这句将其不幸处理成“才下凡又走了或升天了”,很妙。朱元璋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 解缙立马吟出:

  翻身跃入水晶宫

  只有龙种才会这样,这句与第一句呼应,更妙。

   2、解缙与朱元璋(二)

  某日解缙与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钓鱼,解缙技术好,接连钓了几条大雨,而皇上钓了半天则一无所获,甚为尴尬郁闷。解缙道:“皇上,你没发现鱼也如此知礼节吗?”皇上听了疑而问曰:“此话怎讲?” 解缙道,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入水中,

  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龙颜大悦:“原来如此!”

   3、唐伯虎:这个婆娘不是人

  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多次邀请唐伯虎,伯虎推辞不得,只得出席。席间,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婆娘”有鄙视之意,“不是人”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

  生下五男都是贼

  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献母亲

  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长寿的蟠桃,可是万寿无疆了!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惊险刺激而绝妙。

   4、祝枝山题画

  同是江南才子的祝枝山到唐伯虎家客住时,杭州太守慕名拿出一画交唐伯虎请他题诗。祝枝山开口要200两银子。太守哪里舍得出这么多,只送来100两。祝枝山大为不快。他展开画轴,见画的`是个码头,岸上有几株杨柳,杨柳上有几只鹧鸪和杜宇(杜鹃鸟),一小船泊在柳荫下,一商人模样的男子站在船头似要远行,有女子则立于岸上,脸现依依不舍状。祝枝山沉吟片刻,挥笔题下四句: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写罢,请伯虎拿去送给太守。

  这哪里是诗?这怎么会是祝枝山的诗?太守看后大怒,令伯虎让祝枝山退还100两银子并赔偿糟蹋了的画的价值。伯虎一一告诉了祝枝山。祝枝山却说:“他只给了我一半银子,所以我的诗也只写了一半。你让他把银子补齐,我写下另外一半,定让他的画价值大增。”

  伯虎只得跑去转告太守。太守其实搜刮的资财无数,原本不在乎这100两,只是想以官压人,不愿意全部满足他,现在到了这个份上,没办法,只得答应。但他坚持要在大宴宾客时当众给他银子,让他当众写后半部分的诗——他其实是想让祝枝山出丑,因为他觉得前面四句如此俗鄙,祝枝山再怎么写也不会出来一首好诗。

  这天,太守官邸高朋云集。酒过三巡,太守命人取出银子,同时笔墨伺候。祝枝山大笑接过银子,挥笔题下: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有了后面这几句,“送别”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片赞叹声中,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

   5、某僧人与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时,曾带兵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他是谁,就问其尊姓大名。朱元璋心想,我纵横天下,你却还问我姓名,实在是太不像话。但他原来也做过和尚,不好发作,就不搭理他,只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光腥。

  野僧不识英雄主,

  只顾哓哓问姓名。

  诗写得非常嚣张、傲慢、骄横。题完诗他就领兵离开了。

  数年后,朱元璋成为皇上,竟然又派人去不若庵查看御笔题诗还在不在。得到回报说诗已经被人洗掉了。朱元璋大怒,派人将寺僧抓来要斩首。寺僧显然修行不够,还不想这么快就离开人世,马上说是有重要原因才洗去皇上的诗的,皇上问:“到底什么原因,快说!”寺僧战战兢兢写了首诗呈上:

  御笔题诗不敢留,

  留来惟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

  尚有豪光射斗牛!

  皇上的诗连鬼神见了都发愁,这实在厉害啊!虽然洗了,豪光都能冲到天外的斗宿、牛宿上,皇上的诗神啊!皇上自然因此留了他的小命了。



~

令人拍案叫绝的作诗典故
答: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有了后面这几句,“送别”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片赞叹声中,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5、某僧人与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时,曾带兵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他是谁,就问其尊姓大名。朱...

白居易勤学苦读经典故事
答:然后他又腾出了那只轻捋胡子的手拍案叫绝道:“能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难可言哉!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这是顾老诗人欣赏白居易该诗中野草所蕴涵着的顽强生命力,纵然在历经野火焚烧之后,但它一经那春风(请注意,此二字在古代诗文中是一个蕴涵极为丰富的词汇)吹拂,...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意思是什么?
答:《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这首诗全篇只有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

夏日绝句翻译及原文
答:她正是在朝廷败逃的情势下被弄得家破人亡,更因此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时局,她不得不兴起“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的怨愤。这种怨愤也正是当时千万蒙难人民共同的怨愤。因此,此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愤,还是广大百姓的心声。这样一首诗出自一位封建时代的女子之手...

急需一些关于神童的故事或典故,急!!!
答:登时满场皆惊,景泰帝当场拍案叫绝道:这小孩有前途,将来肯定当首辅。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

史上最具讽刺性的对联,令人拍案叫绝
答:”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酒...

李清照的人物生平
答: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

在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女作家是谁?
答:她丈夫赵明诚在莱州、淄川任太守时曾与她分居两地。时值重阳佳节,李清照饮酒赏菊,心底涌起凄凉孤独之感,当即写了一首《醉花阴》词,托人捎给赵明诚。赵明诚读后,内心里既喜又惭,也想写首和词,超过妻子。可是,接连作了五十多首,和李清照的词混乱,请懂诗的朋友鉴赏,最后朋友说:“明诚兄此令...

杨贵妃为李白磨墨的典故是怎样
答:在此前的宴会上,还蒙贵妃用自己的勺子喂他汤喝。到后来,大家都说“文人无行”并从此找到典故。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出自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实为文人快意编出的小说家言而已。前人对此早有质疑。早在唐李肇《国史补》记载:“李白在翰林,多沈饮。玄宗令撰乐辞,醉不可待,以水沃之,...

纪晓岚写下一首诗,能一次读顺的人,考普通话一定没问题,你知道吗...
答:纪晓岚出生于1724年,是河北献县人。他的文采究竟有多高?在他1730年参加童子试的时候就由于优异的成绩获了得‘神童’的绰号。当时他还与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齐名,被称为“北纪南袁”。纪晓岚的文采超群,加上他的思想活跃,常常脱口而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话语,所以世人评价他的时候少不了要说他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