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西班牙)的特点比较 古罗马和古希腊园林的主要区别??

作者&投稿:野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单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多采用自然、优美、婉转的造景手法,代表作多为私家园林。
而西方古典园林最为典型的有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多采用壮观、宏伟、开阔的规则式造景手法,代表作多为城市建筑、广场等公共性建筑物。
具体说来,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色为:1、自然古典的木构架;2、扑朔迷离的庭院式组群;3、构景艺术、多彩丰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4、自然风景突出。
而西方园林的特色为:1、严格拘谨的几何结构;2、突出体积美;3、展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4、突出建筑之美;5、展现开阔的规则式宏伟特色。
当然还有很多,如果想具体知道这两者的特色,建议买本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专业书籍,很好看的。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点与区别~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园林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一、起源的差异: 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然而“师法自然”作为中国园林一脉继承的基本思想已扎下了根,它以自然为审美对象而非斗争对象。这一思想形成过程是基于人顺乎自然、复归自然的强大力量,这种朴素的行为环境意识是由稳定的文化固有思想决定的。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滥,退水后需丈量耕地而发展了几何学。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用之于园林设计,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园林的兴盛,古希腊造园就如古希腊建筑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是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古希腊被古罗马征服后,造园艺术亦为古罗马所继承,并添加了西亚造园因素,发展成了大规模庭院。到此,西方园林雏形基本上形成了。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的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农业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天人相胜”的观念、理性的追求已体现在西方园林之中。 基于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中西方传统园林发展产生了迥异的结果。西方园林从一开始就同秩序密不可分,从一开始就是与自然抗争,并试图征服自然来产生他们认为的和谐美。而中国园林一开始就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他们利用自然的可持续性在为自我服务的同时“创造”出自然式的园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人与自然在起源上是合一的,随着时空的发展变化,人被动地从随同自然向改造自然进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又以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去改造和征服自然,因此,中西园林各自不同的特征,正是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亚里士多德提出物竞天泽,F.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目的在于征服,他又说:“务必将自然加上夹棍,逼她画出供来,”以便更好地征服她。康德宣称人是主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而黑格尔索性宣称,“绝对理念”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精神的“外化”,理性创造了自然界!其中培根、康德都是现代科学的先行者。在西方哲学传统主流中,几乎一边倒的是人与自然决无和谐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克。在西方园林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农业种植及灌溉发展到古希腊整理自然、使其秩序化,都是人对于自然的强制性的约束。西方园林经过古罗马、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这是因为从思想上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世界观对西方人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人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人是宇宙的缩影。”,这一思想以后被逐渐发展并形成一种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观念,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由人们对探求、利用和控制自然的兴趣作引导的。他们肯定个人,肯定现实生活,求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3、实践理性的差异: 中西方都有理性主义。所谓理性就是对整体性的一种反省、重新作把握的一种自觉。理性是自然发生的,只是各自的程度和方向不一样。中国民族特点是实践理性精神。中国人基于一种整体本体的思考,理性趋于具体化。而西方人则趋于抽象化。所以我把中国的理性主义叫作具体的理性主义,把西方的叫作抽象的理性主义。跟中国人谈话最好多举例子、就事论事,而跟西方人谈话则可以多谈观念、方法、法则,他们的理论理性发达。所以我们往往是说写文章,西方人则说是作论文。从整个的历史潮流来看,中国人的理性是较重视具体性的。这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正如任何的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一样。中国的理性主义是实践性的,是人格修养的实用主义。中国人强调社会意识,可是注重如何在集体社会中进行人格修养,来和社会意识相适应,不致于遭到批评。这就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以保护自身为目的的个人主义。西方的实用主义是功利的,他们追求个人的功利,也认为个人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体(社会)的功利是一致的。这也是西方自由经济最基本的假设:你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后出达到整体的目标。正如凯恩斯所说的:有一只无形的手,使自我的追求,最后达到整体的目标。这种实用主义讲究效率、效益,南北战争后它是促使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道家所提倡的讲究过程、境界、精神状态的修身养性的实用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的自然风导致造园艺术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同样达到高潮,古代中国,道家思想具有特殊的品格。在“天人合一”的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这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从汉以前的园囿式或自然山水式,到唐宋之际,诗歌、绘画等的发展都对园林产生重大影响,使其不象西方那样去展示宇宙的物理秩序,而是展现一种人与自然的情与理。到明清时,显示出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这种人文价值观,强调整体,注重统一。同时,它维系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并成为中国园林自成体系,稳固于今之缘由。 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是一种科学价值取向。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方园林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宗教桎枯中解放出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代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个文化高潮里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中叶,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园林布局更加对称,纯粹是观赏性的了。十七世纪下半叶出现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唯理主义的一种表现,反映了资本主义向往更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认为理性的东西才有价值,园林中提倡明析性、精确性和逻辑性,提倡“尊贵”和“雅洁”,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这是典型的古典主义美学价值观,它充分体现了西方人改造自然的创新价值。 结束语: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寻求文化上的融和是势不可挡的。中西园林文化的重建、发展,应是园林背后的文化意识、观念的重建。首先应基于各自合理内核的一面,然后针对不足相互汲取对方有价值的一面。具体的说,就中国文化而言,重视社会、道德的合理性,扬弃个体的软弱性,汲取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独创性、科学性的合理内核,摒弃个体的封闭、隔绝性。只有这样,中国园林创作才可能深入,才有可能在新的时期呈现出新的风采。

  要了解欧美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回顾一下欧美的园林传统。从历史来看,欧洲、美洲同属一个文化传统,其园林文化属于从欧洲园林发展而来的大的系统。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之后,公元500年,欧洲进入了黑暗漫长的中世纪。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为西班牙半岛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

  十五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意大利源源涌现。意大利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天才造园家勒·诺特尔(Le Notre)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被称为法国巴洛克式或勒·诺特尔式,逐渐风靡整个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英国风景园一反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巴洛克园林传统,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十八世纪,英国的部分皇家园林对公众开放。随即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群相效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洲大陆的欧洲后裔们的造园以殖民式为样板。直至1854年,继承道宁(A. J. Downing)思想的奥姆斯特德(F. L. Olmsted)在纽约市修建了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此后,美国的城市公园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十九世纪以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风格上以自然式为主,同时经常结合规则式。十九世纪没有创立一种新的造园风格,这一时期的园林多以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的面貌出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化艺术领域开始了一系列转变,这股强大的革新潮流也推动着园林设计开始摆脱传统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

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其实仔细想来,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好象没什么相同的,当然如果非要说相同那就是都有建筑物,都有植物,大都有水景。。。这可以称为相同点么?我不知道。中国园林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山水的自然形态而建造的,建筑是镶嵌在这山水里的。或者是用这山水的模仿来遮盖建筑物对环境的冲突。而西方园林是人为的来...

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答: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的区别 一,文化差异导致建筑文化的不同,中国建筑以儒家文化反映出来,讲究中庸,整齐,以体现其庄严风骨。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国 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中西文明的碰撞和融合。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园林造景,是东西方的景观和审美都有。使得整个园林,既有人天交合的自然一面,也有视觉上的整齐理性的一面。而好的园林造景,这是将西方园林和中国园林的优点相融合,达到审美更加的高度。我已经看到了许多小区的造景,许多城市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差异是什么?
答: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中西文明的碰撞和融合。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园林造景,是东西方的景观和审美都有。使得整个园林,既有人天交合的自然一面,也有视觉上的整齐理性的一面。而好的园林造景,这是将西方园林和中国园林的优点相融合,达到审美更加的高度。我已经看到了许多小区的造景,许多城市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是什么?
答:园林是人工天然,它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层面讲,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具有本质的区别。 近现代西方文化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驾驭自然。相对应,西方园林艺术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它以科学、技能为主,在明确轴线的引导下作前后...

外国的山水园林和中国的山水园的区别
答: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筑。 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

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地域差别有哪些?
答:一、园林的发展简史世界三大园林发展地:中国、西亚、希腊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3.中国园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园林遵从的是人能改造自然,不为自然环境所左右的思想(当然,这主要是西方古典园林)现在园林设计面更广,交叉的学科...

中式和西式园林的相同之处
答: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 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 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 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尤其是15~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 古典园林之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法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区别
答:法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勒诺特尔创造的最后在欧洲流行。最讲究中轴线还有规则的园林植物配置。在法国园林中都将植物修剪成规则的几何行,园林主要显示皇权至高无上不可欺犯的权利,一般的府邸都坐落在园林中轴线的顶端这样府邸就可以起到控制全园和俯瞰全园的作用,花坛和喷泉花格墙在园林中比较...

世界古典园林的特点?分为哪两类?
答: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能真正地揭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