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据抗震烈度确定抗震等级 重点设防类如何确定抗震等级

作者&投稿:姓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
抗震等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2条由设计确定。应注意表中等级为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为其他类建筑时需调整,还需要考虑建筑场地影响。

抗震烈度是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抵御最大地震的烈度等级。抗震设防是国家为抵御地震灾害而制定的规范,其中规定我国的重要城市重要建筑抗震设防不小于6级。

查规范

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等级确定
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3)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5)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6)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U%;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扩展资料
地震震级 M ,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度)。
计算公式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 A N ------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 m;
A E ------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 m;
T N ------ A N 的相应周期, S ;
T E ------ A E 的相应周期, S ;
量规函数σ ( Δ ) 为:
σ (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 M 。
地震震级 M 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重点设防类就是设防乙类,房屋结构根据结构类型、地区设防烈度、房屋高度,按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划定的抗震等级,在此基础上提高一级,照GB50011-2010规范规定,该做抗震验算的做抗震验算;抗震构造措施按提高一级后的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有什么关系啊
答: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关系是:设计人员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及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类型、房屋高度等确定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是设计人员确定抗震等级的一个条件。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

抗规中乙类建筑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答:也可以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文说明6.1.2条可知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8度)确定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烈度后查《抗规》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此抗震等级确定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同时《抗规》3.3.2条有规定乙类建筑1类场地可按本地设防烈度(7度)确定...

抗震等级如何划分?
答: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

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答:1. 地震的破坏力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抗震等级的确定变得至关重要。抗震等级是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烈度进行评定的。评定抗震等级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土地和地质条件、建筑物重量和高度、地震烈度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震等级。2. 抗震等级的实际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

甲类,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答: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抗震等级是根据哪四个因素来划分?
答:一级,二级,三级抗震表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

怎么算抗震等级?
答:2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

抗震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答: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7;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5。2、柱剪力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3。3、柱轴压比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6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怎么转换成抗震等级
答:地震的级别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5.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6.0-6.4级...

图纸中只有设防烈度为6度,如何判断抗震等级呢?
答:一个地震只有一个等级,地震等级是表示地震的能量。烈度是地震破坏的单位(程度),烈度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比如震中烈度10度,离震中50公里变成9度,100公里变成8度。 9级深源地震,对地表震中的破坏烈度可能只有7度,而7级的浅源地震对地表震中的破坏烈度可能有10度。因为建筑抗震就是对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