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 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层系——“佳木斯-兴蒙地块”的建立

作者&投稿:包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许多花岗岩的时代均尚未能精确厘定,因此本项研究不得不着力进行花岗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所用的测年方法主要是同位素稀释法作单颗粒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测定。锆石的分选在河北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U-Pb同位素测年实验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室周慧芳研究员完成。锆石的溶解及铀-铅的分离在T.Knogh的程序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改进。锆石在0.25ml容积的氟塑料容器内溶解,使用205Pb-235U混合稀释剂,用硅胶-磷酸溶液与样品的铀和铅混合后加在单镍带灯丝上,在VG354型质谱仪上用高灵敏度Daly检测器进行铀-铅同位素测定。所有铀-铅同位素数据均对质量歧视效应进行校正,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全流程铅空白为0.03~0.05ng,铀空白为0.002~0.004ng。

(一)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1.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

位于白乃庙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北侧,侵入中元古代白银都西群变质岩和白乃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为一面积约40km2的不规则状岩基。岩体的主要岩石成分为石英闪长岩,呈灰—灰绿色,中细粒—不等粒结构,块状或片麻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含量为:钾长石0~5%,斜长石(An28):60%~70%,石英:10%~16%,黑云母:0~8%,角闪石:10%~20%。岩石绢云母化、黝帘石化和绿泥石化较发育。副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磷灰石和锆石。边缘地带过渡为花岗闪长岩或花岗闪长斑岩。

李之彤和赵春荆(1987)曾报导过白乃庙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66Ma,K-Ar年龄450Ma,但是未见详细测年资料。聂凤军等(1993)曾用锆石U-Pb不一致曲线获得上交点年龄665.3Ma。我们从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中采集了2个样品(99-11和99-14),每个样品各分析了3个锆石晶体,都获得了206Pb/238U谐和年龄(99-11:461.2Ma,459.3Ma,457.5Ma;99-14:459.6Ma,451.0Ma,447.6Ma),而且彼此十分一致(表3-16和图3-25a;表3-17和图3-25b),从而获得了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459±2.9)Ma和(454±14)Ma,代表了锆石样品的结晶年龄,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应当是比较可信的。由5个样品构成的Sm-Nd等时线还获得年龄(475.1±31)Ma(表3-18和图3-26),同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互为印证。

表3-16 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99-11)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对于年龄小于600Ma的年轻锆石,一般采用206Pb/238U比值的年龄,因为它的测定误差最小。207Pb/235U比值年龄,由于207Pb绝对量小,测定误差相对较大。207Pb/235U的比值受204Pb测定影响大,207Pb/235U比值的不确定性也就较大。因此年轻锆石的年龄值一般采用206Pb/238U表面年龄值或者是206Pb/238U比值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

表3-17 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99-14)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图3-25 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表3-18 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m-Nd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试。

2.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

分布于锡林浩特市东南约4km,面积约73km2,周围被第四系覆盖。岩石主要为中细粒晶洞正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肉红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钾长石,40%~50%,斜长石(An10):25%~35%,石英:20%~25%,黑云母:5%,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岩体中含有较多围岩捕虏体,闪长玢岩、煌斑岩、霏细斑岩、正长斑岩等脉岩十分发育,说明岩体定位较浅。锡林浩特幅1∶20万区域地区调查报告(1974)和内蒙古地质志(1990)均将其划入燕山早期。

图3-26 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m-Nd等时线年龄图

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2个样品(99-36A,99-36B),分别做了3个锆石和2个锆石的U-Pb年龄测定(表3-19和图3-27a;表3-20和图3-27b)。每个样品内部不同锆石晶体都获得了206Pb/238U与207Pb/235U内部和谐年龄。但是同一样品的不同锆石晶体之间具有不同的年龄。如样品99-36A,分析了3个锆石晶体,分别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297.2Ma,265.2Ma和242.7Ma等不同和谐年龄,这些不同组分点沿着和谐曲线不同部位分布。这种情况在年轻锆石样品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U-Pb理论曲线在0~600Ma间可以认为接近直线。在年轻锆石中,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含铀量差别所引起的X辐射损伤的影响不同,因而导致放射成因铅丢失程度也不同。因此,年轻锆石也有铅的丢失。由于年轻,它们的铅丢失就沿着和谐线进行。结合锆石形态分析,一般来说柱状晶体晶棱较清楚,颗粒大的浅色自形晶,代表较早结晶的岩浆锆石,通常位于和谐曲线的上部,代表岩体的成岩年龄。因此,对于样品99-36A来说,采取(297.2±9)Ma作为成岩年龄,对于样品99-36B来说,则采用(268±6.9)Ma作为成岩年龄。

表3-19 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99-36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图3-27 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表3-20 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99-36B)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3.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

位于锡林浩特市东南约50km,面积约200km2,侵入石炭系。岩石成分主要为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钾长石:60%,斜长石(An10):10%,石英:25%,黑云母:5%,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锡林浩特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4)和内蒙古地质志(1990)将其归入燕山早期。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1个样品(99-33),分析了4个锆石晶体(表3-21和图3-28)。其中3个透明长柱状自形晶体的206Pb/238U谐和年龄(231.1Ma,218.3Ma,215.1Ma)在误差范围内十分接近,唯有第4个黄色半透明短柱状蜕晶质化的锆石晶体206Pb/238U表面年龄为195.2Ma。采用(231.1±7.6)Ma作为岩石的成岩年龄。

表3-21 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99-33)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4.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位于镶黄旗城南15km,面积约70km2,侵入二叠系,岩石成分主要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钾长石:15%,斜长石(An35):40%,石英:15%,黑云母:10%,角闪石:10%,副矿物:磁铁矿、锆石、磷灰石。镶黄旗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和内蒙古区域地质志(1990)均将其归于燕山早期。

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一个样品(99-1),分析了3个锆石晶体(表3-22和图3-29)。采用206Pb/238U表面年龄值(261.7±6.1)Ma作为成岩年龄。

图3-28 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5.镶黄旗二长花岗岩

位于镶黄旗城附近,面积约20km2,侵入二叠系。岩石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钾长石:30%,斜长石(An25):30%,石英:25%,黑云母:10%,副矿物:磁铁矿、锆石、磷灰石。镶黄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和内蒙古区域地质志(1990)均将其划入燕山早期。

表3-22 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99-1)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图3-29 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图3-30 镶黄旗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1个样品(99-5),测定了3颗锆石晶体(表3-23和图3-30)。采用206Pb/238U表面年龄值(262.7±6.0)Ma为成岩年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值与附近上述巴音察汗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几乎完全一致,可以互为印证。

6.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

位于镶黄旗城西北25km,面积约600km2,侵入下二叠统,岩石主要为中细粒角闪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灰白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钾长石:0~18%,斜长石(An30):52%~72%,石英:10%~18%,黑云母:10%~15%,角闪石:5%~8%。副矿物:磁铁矿、锆石、磷灰石。镶黄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内蒙古地质志(1990)和聂凤军等(1993)均将其划入印支期。

表3-23 镶黄旗二长花岗岩(99-5)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我们从该岩体采集了2个样品(99-6、99-7)。样品99-6因为锆石样品太少,只能把不同形态特征的锆石归为2类,做了2个颗粒的分析(表3-24,图3-31a),获得2个206Pb/238U谐和年龄值,最大年龄值为(277.38±8.5)Ma。样品99-7的4个黄色透明柱状自形晶分别获得2个206Pb/238U表面年龄权重平均值(277.2±2.9)Ma和(260.5±4.2)Ma(表3-25,图3-31b),我们采用最大值(277.2±2.9)Ma作为成岩年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值与样品99-6所获得结果几乎完全一致,适可互为印证。此外,样品99-7还有一颗黄色透明等轴状锆石晶体获得207Pb/206Pb表面年龄(986.8±27)Ma,或许可以视为继承锆石的年龄。

表3-24 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99-6)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图3-31 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表3-25 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99-7)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7.东苏二长花岗岩

分布于苏尼特左旗城附近及其东北地区,平面形态为椭圆状,长轴走向北东,出露面积182km2,侵入下二叠统哲斯组碎屑岩,后者变质成红柱石角岩、矽线石角岩等。主要岩石成分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大小一般为7mm×15mm,其次有少量的斜长石和石英,斑晶含量20%~40%,基质为连续不等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0%~35%,石英:25%,斜长石(An25):25%~35%,黑云母:5%~7%。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锆石。苏尼特左旗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将其归入海西晚期,后因获得一个K-Ar年龄199Ma,内蒙古地质志(1990)将其改为印支期。唐克东(1992)报导过东苏花岗岩曾获得黑云母Ar-Ar年龄210.8Ma。在1∶5万地质填图中获得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186Ma(罗照华等,1995)。

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2个样品(99-20和99-24)。样品99-20(表3-26和图3-32a)3个浅黄色透明柱状自形晶的206Pb/238U表面年龄(208.1Ma,205.5Ma和204.1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获得表面年龄权重平均值(206±217)Ma,应是比较可靠的。另一个黄色含裂缝的蜕晶质化柱状晶体206Pb/238U表面年龄值为(141±3.5)Ma,显然是因为受到蜕晶质化的影响而使年龄年轻化。样品99-24(表3-27和图3-32b)4个柱状自形晶体都获得了206Pb/238U和207Pb/235U内部和谐年龄,而且彼此十分接近,沿着和谐曲线不同部位分布,我们选取谐和曲线最上部的(216.9±5.4)Ma作为成岩年龄。样品99-20和99-24的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可互为印证。

表3-26 东苏二长花岗岩(99-20)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8.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

位于苏尼特左旗城东约12km,面积约53km2,侵入于上述东苏二长花岗岩和二叠系。在岩体边部有少量二叠系顶垂体和捕虏体,后者多已变质成矽线石红柱石角岩。主要岩石成分为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石英碱长正长岩,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发育晶洞构造和文象结构。主要造岩矿物含量:钾长石:45%,斜长石(An10-25):20%~25%,黑云母:3%~5%。副矿物锆石、磁铁矿、磷灰石。在1∶5万地质填图中获得钾长石K-Ar年龄127Ma(罗照华等,1995)。

图3-32 东苏二长花岗岩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表3-27 东苏二长花岗岩(99-24)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我们从该岩体中采集了1个样品(99-19),分析了3个柱状自形晶体,其中2个浅黄色透明柱状自形晶体的206Pb/238U表面年龄(151.9Ma和152.3Ma)十分接近,因而获得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152.1±2.5)Ma,另一个半透明含裂缝的晶体只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值(119.7±1.7)Ma(表3-28,图3-33),可能是因为铅丢失的缘故。

9.白音乌拉等碱性花岗岩

在前述的东乌珠穆沁旗带内从苏尼特左旗北部至东乌珠穆沁旗分布着一条东西向的碱性花岗岩带。这些岩石侵入中-上石炭统并使后者发生明显热变质,下-中侏罗统泥砂质底砾岩不整合覆盖于花岗岩之上,其中含有后者大量已磨圆的巨大砾石。碱性花岗岩为中—细粒结构,晚期碱性花岗岩具细粒斑状结构,一般均发育晶洞构造和文象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条纹长石:52%~65%,石英:25%~28%,霓石:2%~4%,钠铁闪石:0.5%~2.5%。值得注意的是,碱性花岗岩中的锆石多为锥面发育、柱面不发育成等轴状的蜕晶质锆石,折光率和重折率明显降低,甚至成放射状球粒形态,因此不适作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我们采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测定了早期碱性花岗岩的年龄为284~286Ma,锶初始值0.7053~0.7056;晚期碱性花岗岩的年龄为276~277Ma,锶初始值0.7038~0.7088(洪大卫等,1994)。该岩带往西延入蒙古境内,蒙古南戈壁汗博格多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为(277±11)Ma(Zanlenvich et al.,1985),往东北延至小兴安岭的嫩江—黑河地区,大黑山等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290~260Ma(孙德有等,2000)。它们的形成时代均十分相近,共同组成一条巨大的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带。

表3-28 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99-19)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

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图3-33 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二)花岗岩年代学格架

根据以上所获得的年龄信息和近年来1∶5万地质填图的成果(罗照华等,1995;张臣,1999;陈斌等,2001)可大致勾画出本区花岗岩浆活动的年代格架。按照由老至新的次序叙述如下。

奥陶纪:典型代表是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U-Pb年龄454~459Ma),与温都尔庙蛇绿岩的时代(Ar-Ar年龄425~445Ma,Sm-Nd年龄446Ma,U-Pb年龄422~455Ma)大体相当。唐克东和张允平(1991)曾报导过,在苏尼特左旗南部白音宝力道东北的查干诺尔一带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分别获得U-Pb年龄452Ma、447Ma,与白乃庙石英闪长岩大体上属于同一时代,都是早古生代早期的产物。陈斌等(2001)还在白音宝力道以东20多千米处的石英闪长岩中用SHRIMP测出锆石的206Pb/283U年龄(490±8)Ma,虽然该样品的具体地质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但至少说明本区可能存在500Ma左右的花岗岩,也许还是本区目前已知最老的花岗岩。

志留纪:罗照华等(1995)曾报导在苏尼特左旗附近的浑德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被下二叠统哲斯组砾岩不整合覆盖,砾岩中有它的砾石,白云母Rb-Sr等时线年龄为420.5Ma。本区存在该期花岗岩是可能的,但是规模可能十分有限。

泥盆纪:唐克东和张允平(1991)曾报导过苏尼特左旗南部包尔汉喇嘛庙附近的二云母花岗岩中获得磷灰石U-Pb年龄375Ma,徐备等(1997)和张臣(1999)则在包尔汉喇嘛庙以东的达尔巴贵地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363Ma,罗照华等(1995)在该区北侧白音宝力道以东的哈珠车根庙石英闪长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375.4Ma,徐备等(1997)和张臣(1999)则在附近的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分别获得锆石U-Pb年龄418Ma和414Ma。Tang(1990)还报导过,在锡林浩特东的花岗岩中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409.2Ma,207Pb/235U年龄447.2Ma。这些资料说明,在苏尼特左旗南部的白音宝力道一带可能存在一对近东西向的泥盆纪花岗岩带,北侧的白音宝力道岩套为I型系列的花岗岩,南侧的包尔汉喇嘛庙岩套为S型系列的花岗岩(罗照华等,1995;陈斌等,2001),形成时代十分接近,向东经红格尔一直延续到锡林浩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对泥盆纪花岗岩带的南侧紧邻着前述的二道井—查干诺尔—红格尔蛇绿混杂岩带。前已指出,贺根山蛇绿岩的Sm-Nd年龄为403Ma(包志伟等,1994),而苏尼特左旗南部混杂岩带中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块的Sm-Nd年龄为409Ma(徐备等,1997),蓝片岩的Ar-Ar年龄为(383±13)Ma(徐备等,2001)。从时间和空间上看,苏尼特左旗南部这一对花岗岩带同蛇绿混杂岩带是密切相关的。

石炭纪:锡林浩特附近代托吉卡山晶洞正长花岗岩U-Pb年龄297.2~268Ma。陈斌等(2001)从苏尼特左旗南部白音宝力道西北石英闪长岩中用SHRIMP获得锆石U-Pb年龄(309±8)Ma,可作为该时期花岗岩的代表。

二叠纪:苏尼特左旗北部至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86~276Ma,洪大卫等,1994),是早二叠世花岗岩浆活动的代表。哈达庙石英闪长岩(277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Ma)、巴音察汗花岗闪长岩(262Ma)大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苏尼特左旗南部查干德尔斯二云母花岗岩曾获得锆石U-Pb年龄252Ma(罗照华等,1995),陈斌等(2001)则在附近地区的二长花岗岩中用SHRIMP对一颗锆石测出206Pb/238U年龄(254±4)Ma,证明本区晚二叠世花岗岩将活动的存在。这些资料说明,在整个二叠纪本区花岗岩浆活动都是十分活跃的。

三叠纪:苏尼特左旗城附近的东苏二长花岗岩(206~216Ma)、锡林浩特东南的白音钖勒正长花岗岩(231.1Ma)是这一期的代表,苏尼特左旗城南的阿萨哈二长花岗岩曾获得锆石U-Pb年龄220Ma(罗照华等,1995),唐克东和张允平(1991)还在苏尼特左旗南部包尔汉喇嘛庙一带的二长花岗岩中获得白云母K-Ar年龄234Ma,陈斌等(2001)则从该岩体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228±21)Ma,均可证明该期花岗岩浆活动的存在。

侏罗纪:苏尼特左旗附近的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152Ma)可作为其代表。

综上所述,奥陶纪的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聂凤军等,1993),且遭受过强烈的变形作用,与温都尔庙蛇绿岩的时代大体相当,而后者则被认为是寒武纪—奥陶纪中朝地台北缘洋盆消减的残留体(肖序常等,1991)。因此,白乃庙石英闪长岩当属加里东期同造山阶段的产物。泥盆纪的白音宝力道-包尔汉喇嘛庙花岗岩对,S型花岗岩套与I型花岗岩套并列,与二道井—查干诺尔—红格尔蛇绿混杂岩带紧密伴生,与贺根山蛇绿岩的时代十分接近,后者则被认为是中古生代古亚洲洋消减的残留体。因此,白音宝力道-包尔汉喇嘛庙花岗岩对,当属海西期同造山至晚造山阶段的产物。从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开始,本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花岗岩均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西伯利亚板块同华北板块碰撞拼合之后,当属板内岩浆活动性质。



花岗岩年代图件的编制~

造山带中广泛出露的各类岩浆岩体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年代学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约束造山过程具有一定意义,目前花岗岩的年龄资料相对比较丰富和系统,故本次尝试编制了花岗岩年代图(参见文后彩图2-30)。在图中主要标出了岩体的形成年龄和定年方法,不同的定年方法(锆石U-Pb法、Rb-Sr等时线法、Sm-Nd等时线法等)在年代学数据后面的括号中以缩略形式标示,并在图例中说明。
图中还标示了部分岩体的KN/A比值(K+Na/Al的缩写形式,表示岩石的碱度),KN/A比值的一定范围在图中用色块表示。本图件基本上是原始数据资料图,因此不作进一步分析说明。

前已述及,人们普遍认为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变质结晶基底,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东北地区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新领域和新层系研究的深入。
通过建立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发现东北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形成时代可分为5个阶段,其主体形成于中生代,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晚古生代。①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500Ma),佳木斯地块、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中均有这一事件的记录;②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330Ma),仅沿大兴安岭北东向展布,是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合的标志;③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260Ma),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基本一致;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190Ma),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东宁-延边地区,与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时间基本一致;⑤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125Ma),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是东北亚地区岩石圈减薄、白垩纪大火山岩和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重要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代学资料显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450~340Ma)是东北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相对宁静期,这说明,东北地区各基底地块在经历了早加里东期地壳固结事件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各地块上均发育有稳定型的古生代浅海沉积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认识。
上述证据表明,东北地区在晚古生代不存在区域性的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事件。根据花岗岩同位素年代格架和上古生界分布及沉积热演化等特征,可以确定,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不是一个活动的褶皱带或造山带,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至少在晚古生代早期就已由多个地块拼合而成,晚石炭世—二叠纪沉积是该统一单元之上的第一个具有规模的准盖层沉积,我们将这一构造单元称为“佳木斯-兴蒙地块”。上古生界盖层沉积中海相泥岩和碳酸盐岩及湖相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应成为今后重要的深部油气勘探新层系。

东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答:从区域构造格架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台和北部的兴蒙造山带所构成,它们在古生代以前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初期完成两者的聚合,其后发育统一的构造演化历史。仅就本书涉及的北部兴蒙造山带而言,它自西而东可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和最东部的饶河地体(吴福元等,199...

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区划有哪些?
答:得到大致成岩年龄或年龄区间的属于少数。因此,除中朝变质地区某些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能够建立古元古代地层的年代格架和层序外,在全国范围进行古元古代地层划分及横向对比尚不具备条件。 Ⅰ 天山—兴安变质地层区 本区位于中朝变质地区和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地区以北,大地构造位置属中亚—蒙古古生代地槽的一部分(黄汲清指导...

南华系年代地层再划分与区域对比综合研究报告
答:集中精力对江南分区典型南华系地层剖面进行以同位素年代地层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重点研究南华系下统冰期、间冰期的沉积特征、地层格架以及关键层位的同位素年龄测定。进一步完善华南地区南华系的划分对比问题。研究目标是,通过系统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江南分区与扬子分区南华系划分对比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南华...

南华系年代地层再划分与区域对比综合研究报告
答:集中精力对江南分区典型南华系地层剖面进行以同位素年代地层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重点研究南华系下统冰期、间冰期的沉积特征、地层格架以及关键层位的同位素年龄测定。进一步完善华南地区南华系的划分对比问题。研究目标是,通过系统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江南分区与扬子分区南华系划分对比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南华...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体系构成
答:通过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的Tg、TE3、TE4和TE5等地震反射界面,这些反射界面均为层序的界面。根据这些反射界面,将百色盆地下第三系沉积地层划分为3个层序:即Tg~TE3为第Ⅰ层序,地质层位相当于六吜组至那读组的沉积地层,在地震剖面上,该层序底部存在上超、...

桌子山拉什仲剖面奥陶系层序地层分析
答:蛇山组下部为浊积砂岩,中部为粉砂岩与页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上部为介屑灰岩。属于盆地边缘相至台地边缘浅滩相。 宏观古地理格局再造,有助于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 二、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以不整合及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为界的、周期性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在这个格架内分析沉积...

宁德—湖口地学断面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时代——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捕...
答:本文主要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来探讨宁德—湖口断面下地壳的性质。 2 宁德—湖口地学断面的地震波速结构 近些年来,华南已相继完成了宁德—湖口[15]、温州—屯溪[18]、泉州—黑水[11]数条地学断面(图1),其中宁德—湖口断面东起福建的宁德,经政和、崇安、乐平,至江西的湖口,穿越了华夏地块和...

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
答:澳大利亚大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其基本构造格架形成于中新生代。澳大利亚大陆主体由厚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最厚达150公里。大陆壳主体由太古代、元古代和若干显生代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薄的、主要为显生代的沉积岩盖层覆盖在其上。 大地构造背景上,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冈瓦纳...

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答:表8-2 古元古代侵入岩岩石单位特征 本次研究有关早前寒武纪地壳的构造格架和演化问题的认识(表8-3)简述如下。 (1)早前寒武纪岩石有过少量的K-Ar法、U-Pb(或U-Th-Pb)法和Sm-Nd法同位素测年数据。原密云群和四合堂群中获得微量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44±12)~(2563±50)Ma,为确定本区存在大面积的...

山东省地质构造研究状况
答:地层学方面,已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发展到包括同位素年代学、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磁性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等现代地层学多方面领域;沉积岩石学方面,已从岩性描述发展到包括现代沉积学、岩相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及沉积格架研究等多方面研究领域;岩浆岩石学方面,已从一般描述发展到包括区域岩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