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铜矿找矿潜力区  研究区金、铜综合找矿预测模式及区域金、铜找矿方向

作者&投稿:归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Ⅰ号铜矿找矿潜力区

区内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分布较为广泛。共有矿产地23处、成因类型有砂岩型、火山-热液型、层控碳酸盐岩型。其中后者仅见于哈拉墩铁铜金矿,主要为沉积砂岩类型特征简述如下:

(1)砂岩型

是区内最主要的铜矿成因类型,共有小型矿床2处、矿点及矿化点16处。容矿地层分别为阿克苏岩群(ChA)、未分二叠系(P)、克孜勒苏群(K1K)、乌恰群(N1W),其中以后两者中矿点分布广泛,含矿性较好、规模大,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下面以产于各时代的典型矿床花园铜矿、索阔塔什萨依铜矿化点、索库塔什铜矿化点为例简述其特征。

1)乌恰县花园铜矿

位于乌恰县康苏镇南西约15km,有简易公路可通行。地理坐标:东经75°00'00″,北纬39°39'30″。

出露地层为乌恰群(N1W),其中灰白色钙质砂岩为含矿岩性,矿区内共有十多余含铜矿层,规模不等,长200~710m,宽2~20m,横向不稳定延伸;矿石有星散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少量为团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铜矿,并有少量辉铜矿,自然铜较为少见,次生矿物以孔雀石为主。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长石、黑云母、石膏等。铜品位一般为0.6%~1%,另外伴生有Pb(0.05%~1%)、Fe(5%~10%)及微量的Cr、Ni、V、Zn等。矿体受地层和岩性双重控制,与砂岩密切相关。经储量计算为小型矿床。

2)乌恰县索阔塔什萨依铜矿化点

位于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北东6km处,交通尚且方便。地理坐标:东经74°24'02″,北纬39°53'12″。

出露地层为克孜勒苏群(K1K),其中灰白色厚—巨厚层状含砾岩屑石英砂岩为含矿岩性,共见有2层,厚50cm左右,横向上延伸达8km,略有变化;矿石主要呈星散状、团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目估孔雀石含量20%左右,单样品铜品位4.89%。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明显,为沉积砂岩型铜矿。

3)乌恰县恰尔阿尔恰铜矿化点

位于乌恰县康苏镇西反修煤矿西侧1km处的恰尔阿尔恰一带,有简易公路可通行。地理坐标:东经74°45'42″,北纬39°50'32″。

出露地层为阿克苏岩群(ChA),含矿岩性为其中的灰色变质石英砂岩,共见有1层,可见延伸1km左右,宽2~4m。矿石为致密块状构造或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铜矿,粒径0.5~1mm,呈星散状不均匀分布,地表多数已转变为孔雀石,目估含量15%左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等。单样品铜矿石品位2.19%。矿体受地层及岩性双重控制,找矿标志较为明显。

(2)火山-热液型

区内共有小型矿床1处,矿点及矿化点4处,均产出在石炭系乌鲁阿特组(C1k)火山岩系中,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稍晚,其矿床特征基本相似。下以古鲁滚涅克沟含金铜矿为例叙述其特征。

古鲁滚涅克沟含金铜矿

位于乌恰县南西73km处的古鲁滚涅克大沟上游东侧,交通较为不便。地理坐标:东经74°30'07″,北纬39°18'33″。

出露地层为乌鲁阿特组(C1k),含矿围岩为石英霏细斑岩,局部产在石英脉中。矿区共见有7条矿脉,呈雁行排列,矿体为脉状、凸镜状,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规模不等。延伸长10~250m,宽2.5~10m,沿走向变化大。围岩蚀变极为发育,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矿石为致密块状构造或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偶见斑铜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褐铁矿、铜蓝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及少量的方解石和绿帘石。铜品位偏低,最高1.73%,最低0.06%;金(为单样品)含量1.11×10-6,伴生有益元素Au、Ag、Co、Pb、Zn、Sn、Mo等。前人储量计算归属为小型矿床。

二、Ⅱ号铜矿找矿潜力区

分布较为广泛,区内共有矿产地11处,其中有5处为铁铜或铜铅共生矿床。按成因分类主要有层控型、火山岩型、热液型等。其中以层控型分布较广,具有重要工业意义。

(1)层控型

区内该类型矿床按含矿地层时代的差异可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及燕山期。

1)加里东期

集中分布在布伦口—木吉一带,计有沙子沟铜矿、切列克其铁铜矿、卡拉玛铁铜矿以及北邻区的哈拉墩铜铁矿,这几个矿区前人均作过普查工作,其特征基本一致,下面以沙子沟铜矿为例叙述。

沙子沟铜矿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北西的卡拉玛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4°49'00″,北纬38°30'40″。

矿区出露地层为温泉沟群(S1W),岩性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含矿建造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铜矿体和容矿碳酸盐岩主岩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钙泥质片岩中,与围岩整合接触;容矿碳酸盐岩层一般厚度在30~100m,延伸长可达3000m,其主要由菱铁矿、镁菱铁矿、菱镁矿及铁白云石组成,可能为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形成(据孙海田资料)。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规模不等,单个厚度1~7.7m,延长45~120m。横向上断续延伸,矿石类型有黄铜矿矿石、黄铜矿-黄铁矿组合矿石、黄铁矿矿石、菱铁矿矿石,以前二者为主,多为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以黄铜矿为主,少量黄铁矿和辉砷镍矿,微量自然金。据报道,矿石中还发现有微量毒砂、辉钴矿和斜方辉钴矿,地表局部有钴华。脉石矿物有菱铁矿、镁菱铁矿、铁白云石及少量石英。铜品位一般较高,平均2.09%~3.39%,伴生有Co、Ni、Sc、As、Au、Ag等,具有较好的综合利用价值。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铜矿化大都具后生成因特征),其矿源层的形成与成岩期一致,而富集成矿系华力西期岩体热液作用的结果。

2)华力西期

区内共有5处,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土根曼苏--阿克巴西麻扎尔一带,从北向南计有土根曼苏铜矿、阿尔巴列克铜铅矿、铁克列克铜铅矿、七美干萨依铜矿点、赛拉因铜矿化点等,按容矿岩性归属为砂岩型及层控碳酸盐岩型。赋矿地层为泥盆系中统至二叠系下统,下面以土根曼苏铜矿和阿尔巴列克铜铅矿为例叙述。

土根曼苏铜矿

位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土根曼苏一带(由于音译的差异,有的资料称特格里曼苏),前人对该矿床进行过普查工作。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5°28'50″,北纬38°44'44″。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克孜勒陶组(D2kz),下部岩性为一套灰白、青灰及少量灰黑色厚层灰岩,偶夹红色砂岩及泥岩;上部为一套红色砂泥岩组合。其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部岩性段不同层位的砂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横向上断续延伸,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一般呈网脉状、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由硫化物和少量氧化物组成,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锌矿稀少。氧化物较少,有赤铜矿、磁铁矿,自然铜可见。次生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有铜蓝、蓝铜矿、褐铁矿、锰质氧化物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方解石次之,偶见重晶石。单矿体厚度1.65~10.54m不等,延伸长50~200m。铜平均品位0.6%~5%。除Cu外,还伴生有Ag、Pb.Zn、Mo等。1962年喀什地质大队所作普查工作求得矿床储量达到小型规模。

阿尔巴列克铜铅矿

位于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阿尔巴列克村东南数千米,先后有地质队伍作过普查工作,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76°19'20″,北纬38°10'00″。

出露地层为奇自拉夫组(D3qJx)及克里塔格组(C1kl),矿床呈透镜状产在二者之间,容矿岩性为克里塔格组浅灰黄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围岩蚀变有白云岩化、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和绿泥石化等,其中以白云岩化最为强烈。矿化带中铜铅矿体紧密共生,常常铅矿体在铜矿体的上盘。铜矿体呈透镜状,产状与地层一致,地表延长约250m,厚1~22m,矿石以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铅矿。地表氧化较强,次生矿物有孔雀石、铜蓝、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铜品位变化较大,最高为9.908%,平均为1.52%。铅矿体位于铜矿体上盘,亦呈透镜状,地表延长约300m,厚2~15m,矿石呈块状、条带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和少量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等。铅品位变化不大,平均1.49%,向深部有变宽变富趋势。

3)燕山期

零星见于塔里木盆地西缘,仅见有同由路克铜矿点(K2E1Y),位于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同由路克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76°15'12″,北纬38°31'50″。

赋矿地层为白垩系上统英吉莎群(K2E1Y),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中部夹有绿色薄层状钙质细粒长石砂岩(1m左右),孔雀石化就见于夹层中,呈浸染状不均匀分布,单样品Cu品位为0.41%。成矿期与成岩期一致。

(2)火山岩型

仅见于奥依塔克北一带的乌鲁阿特组(C1k)变质玄武岩中,所见矿点为吉安布拉克负矿点,位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北的吉安布拉克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5°25'00″,北纬38°58'00″。

赋矿地层为石炭系乌鲁阿特组(C1k),容矿围岩为灰绿色变质玄武岩,岩石为隐晶结构,块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含矿岩石多具角砾状构造,矿化呈团块状或浸染状,地表表现为孔雀石化,未见原生露头,由于覆盖较多,规模不详,可见出露长度约500m。单样品品位为4.5%(Cu),系工作中首次发现。其成矿期与成岩基本一致,为石炭纪早期。

(3)热液型

区内共见有3处,分别为巴什克勒铜矿点、博多布拉克铜矿点、克其克客纳尔沟铜矿点。其具体特征如下。

1)巴什克勒铜矿点

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南的巴什克勒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5°01'30″,北纬38°28'13″。

周围出露岩石为华力西期闪长岩,其西侧有近南北向断裂通过,岩石蚀变破碎强烈,大都呈碎斑岩产出,内部穿插较多石英脉,脉体产状60°∠46°,规模不等(5mm~10m),延伸长约40m左右,规模大的石英脉内见有灰绿色闪长质碎斑岩捕虏体,捕虏体呈似层状或条带状产状与石英脉一致。铜矿化见于捕虏体中,表现为孔雀石化,矿化带宽约3~5cm,矿石呈浸染状构造。另外,捕虏体边缘见晶形完好的黄铁矿晶体,单样品铜品位为1.23%。矿点总体规模较小。

2)博多布拉克铜矿点

位于阿克陶县木吉乡南西的博多布拉克一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4°03'30″,北纬38°36'10″。

出露地层为志留系达坂沟群(S2-3D),其附近有断裂通过,岩石多碎裂岩化,铜矿化多见于碎裂岩化结晶灰岩中的石英脉中,表现为孔雀石化,伴生有褐铁矿化,矿石呈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褐铁矿-石英,采集3个样品Cu品位分别为0.10%,0.62%,4.51%。矿化极不均匀。

3)克其克客纳尔沟铜矿点

位于阿克陶县木吉乡克其客依纳尔沟,中心地理坐标:东经73°53'30″,北纬38°36'15″。

出露地层为哈拉米兰河群(C2P1H),岩性为变英安岩、变质砂岩、结晶灰岩等,矿化见于断裂破碎带中,带宽20~50m,走向300°左右,断裂为右行直滑性质,带内组成物质为碎裂岩、糜棱岩,反映多期活动特征。矿化表现为黄铜矿化,伴生有硅化、黄铁矿化,矿石呈浸染状构造,部分呈脉状。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单样品Cu品位为0.41%。

三、Ⅲ号铜矿找矿潜力区

区内有铜矿产地8处,成因类型有热液型、矽卡岩型、沉积型,以热液型为主,构造控矿,地球化学异常拟合较好,分类叙述于下。

(1)热液型铜矿

成矿时代以华力西期和加里东期为主,少量喜马拉雅期。以阿孜拜勒迪铜矿点为例叙述于下。

阿孜拜勒迪铜矿点位于阿克陶县库斯拉甫西南约5km处,隶属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管辖,矿区坐标:东经76°16'19″,北纬37°51'46″。

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玛列兹肯群,岩性以灰绿色泥质板岩为主,已发现1条矿体,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矿体长180m,宽度1.5~14.5m。矿石矿物可见黄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石品位:Cu0.12%~0.97%,Ag0.2%~2.8g/t,Au0.1~1.84g/t。

(2)矽卡岩型铜矿

区内矽卡岩型铜矿有2处,分别为塔尔铜矿点和干豆尔那汗达坂铜矿点,以塔尔铜矿点为例叙述于下。

塔尔铜矿位于库克西里克北东约23km处,隶属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库克西里克乡管辖。矿区坐标:东经76°01'00″,北纬37°54'00″。

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塔尔花岗岩体侵入于石炭系中。含矿岩石为矽卡岩化大理岩,矿化带长140m,宽5~7m。矿石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矿石品位Cu1.4%。

(3)沉积型铜矿

区内有2处,分别为库斯拉甫铜矿点(8)和卡兰乌依铜矿点(13),以卡兰乌依铜矿点为例叙述于下。

卡兰乌依铜矿点位于库斯拉甫南东约17km处,隶属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管辖。矿区坐标:东经76°26'12″,北纬37°51'37″。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含矿岩石为夹于红色砂岩建造中的灰绿色长石砂岩。点上见三层含铜砂岩,下层厚5m,延伸280m,第二、三层厚度均为0.2m,长度50~80m。矿化沿走向不稳定,呈断续出现的透镜状和豆荚状。含矿岩石中可见斑状孔雀石、赤铜矿等。样品Cu含量0.13%~0.2%。

四、Ⅳ号铜矿找矿潜力区

区内有铜矿产地9处,西河休铜矿、苏玛兰铜矿,铜矿化受断裂带控制。

苏玛兰铜矿点规模较大,描述于下:

苏玛兰铜矿点位于叶城县乌夏巴什南东约41km处,隶属叶城县乌夏巴什乡管辖,矿区坐标:东经77°37'54″,北纬37°05'08″。矿区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埃连卡特群,岩性为绿色云母(石英)片岩和变石英砂岩,铜矿化受断裂带控制,呈近东西方向延伸,长约1km,最宽处300m,矿化不连续。矿化带内矿石矿物可见黄铜矿、次生矿物可见孔雀石,样品中Cu含量一般小于0.1%,最高含量1%。



区域金属矿产资源成矿潜力分析~

1.铁矿资源
已发现4个成矿集中区。
(1)木吉-布伦口成矿集中区
目前已发现了20多处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矿(化)点和部分岩浆热液型铁矿床(苏巴什)、点。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除了以铜(金)为主的矿床以外,其他矿床均以铁为主(切列克契),或铁、铜共生(哈拉墩、皮拉里等)。这些矿床均产在古生代大陆边缘坳陷盆地构造环境,分布于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中-上志留统达坂沟群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内,容矿主岩为一套由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组成的碳酸盐岩,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明显的层控性。
切列克契铁(铜)矿床产于温泉沟群钙泥质片岩和碳酸盐岩过渡层位,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并随围岩同步褶皱。矿石以致密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其次为少量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含铜硫化物在铁矿体下部产出,矿床类型属层控热液沉积变质碳酸盐岩型菱铁矿富铁矿床,规模已达大型。
铁-铜矿床的特征与铁矿床相似,只是在菱铁矿层的下部产出大量细网脉状和浸染状铜矿化,形成上铁下铜的特点,铁、铜矿化均达到可开采规模。金矿化主要与块状含黄铜矿菱铁矿矿石伴生,且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较大的铁-铜-金资源开发潜力。
(2)塔什库尔干成矿集中区
主要成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产在北羌塘西段塔什库尔干一带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硅铁建造中,在地表已构成长约110 km,宽约15 km,呈北北西向延伸的铁矿带,已发现塔合曼、吉尔铁克沟、老并、乔普卡里莫等铁矿床(点),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条纹、条带状为主,其次为致密块状和稠密浸染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和褐铁矿,矿石平均品位:TFe 37.3%~58.69%,SiO210.33%~30.27%,S<0.08%,P2O5<0.21%,块状磁铁矿矿石中常伴生钒和钛(如乔普卡里莫铁矿点含 TiO20.05%~0.38%,V2O50.045%~0.48%)。经初步调查,磁铁矿呈条带状或似层状产出,单矿体一般长100~350 m,最长4 km以上(乔普卡里莫),厚10~50 m,矿石品位:TFe 37.3%~58.69%,已控制资源量达1.37 × 108t(河南地质调查院)。
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产在奥陶-志留系碳酸盐岩与加里东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容矿岩石为矽卡岩化大理岩,以康达尔达坂铁(锌)矿床为代表,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局部呈浸染状、条带状。矿石品位:TFe 20.14%~65.75%,平均46.90%;Zn 0.01%~23.02%,平均1.51%。经1∶25万克克吐鲁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河南地质调查院),初步估算铁矿石储量为100 × 104t,锌1.5 × 104t。
(3)野马泉成矿集中区
已发现铁、多金属矿床、点20余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肯德可克、尕林格、野马泉),小型矿床2处(五一河、群力),已提交铁矿储量1.3 × 108t,铅、锌金属量30 × 104t,并伴生一定量的铜和金储量。这些矿床、点绝大多数与矽卡岩伴生,属矽卡岩型矿化,有的分布在华力西-印支期侵入体接触带上,有的分布在断裂带上,还有一些呈层状体分布在硅质岩中。主要含矿地层为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滨海-浅海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其次为石炭系碳酸盐岩,形成于晚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陆内复合造山过程中。成矿元素以Fe为主,Pb,Zn,Au,Co,Bi等亦可构成独立工业矿体,在有些矿床中,Pb,Zn,Au,Co,Bi还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如肯德可克矿床,除铁矿达中型规模外,铅锌矿和金矿资源量亦分别达中型和小型矿床规模。地质大调查以来,在原矿床的基础上新发现的层状金矿体、钴矿体主要赋存在硅质岩和层状矽卡岩中,钴(铋)矿体不但钴品位高,而且远景也较大。已获得的测年数据表明,该成矿集中区矿床多形成于220~214 Ma(张德全等,2002)。
总之,该成矿集中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点分布普通,断裂构造发育,化探异常分布较多,又有成型矿床出现,是找矿的有利地区。此外,除了对其原有铁、多金属矿床、点评价外,还应注意金、钴、铋的评价和寻找与断裂有关的金、多金属矿产,特别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4)都兰成矿集中区
位于昆北带东段与柴北缘东南部接触的都兰一带,已发现多处矿床、矿(化)点,主要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如跃进河铁矿床、海寺铁矿床、白石崖铁矿床、下西台铁铅矿床、大海滩铁(铜-银)矿床、小卧龙铁-锡矿床等。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结晶基底呈带状及不规则状夹持在断裂及各侵入体之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北西向、北西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在区内复合,以Fe,Fe-Pb,Fe-Sn,Fe-Cu-Ag等元素组合为主的铁、多金属矿化及部分热液型铜、金矿化和钨、锡矿化,多出现在岩体接触带附近,或由上述断裂构造派生的层间断裂破碎带和构造裂隙中,与特殊的交代蚀变组合——矽卡岩化和角岩化有成因和空间的紧密联系,与复杂的渗滤和交代作用有关,是寻找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产有利的地区。
综上所述,研究区铁矿资源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其中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床均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富铁矿床的潜力,而矽卡岩型铁矿往往具有规模小、矿石品位富的特点。因此,这些不同类型的铁、多金属矿床都应该成为进一步勘查评价的重要矿床类型。
2.铜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星罗棋布,且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成矿特征,但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投入的矿产勘查评价工作较少,探明的铜资源量十分有限。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具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的铜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些矿床类型已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
1)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铁(铜)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裂谷坳陷盆地环境中的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是研究区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在木吉-布伦口一带,迄今已发现20余处矿床、矿(化)点,其中重要矿床有卡拉玛、西山头、东大沟、砂子沟、卡拉库里铜矿床和哈拉墩和皮拉里铁-铜矿床等,矿床赋存在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中上志留统达坂沟群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内,以菱铁矿、镁菱铁矿、铁白云岩等组成的碳酸盐岩为容矿主岩,并见有少量火山岩产出。铜矿体限定在碳酸盐岩层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层控性。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他硫化物很少,因此铜矿化出现地段铜品位往往很高,一般超过2%(孙海田等,2003)。由于受后期构造及变质作用对矿体的叠加改造,使得该地区其他铁矿床也普遍含铜,形成具有上铁下铜的分带性及层控和岩控特征明显的铁-铜型矿床。目前,除了卡拉玛铜矿床经勘查被认为具小型规模外,其他矿床、点的勘查程度还很低。从该类型矿床的区域分布广、产出层位稳定、矿石品位高等特点来看,是研究区较具成矿潜力的铜矿类型之一。
2)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是研究区铜矿资源的主要类型。在区域分布上显示了极明显的与不同时代拉伸裂解的火山构造环境的亲和性,其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显示出该类型铜矿成矿潜力很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火山岩型矿床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过程,大多已被后期构造强烈地改造过,表现为矿石发育定向或碎裂组构、矿体常被断裂错失或被褶皱重复,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对这些火山岩型矿床的勘查评价非常重要。本类矿床很可能成为研究区获取铜矿找矿突破的主要潜在类型。
3)火山-沉积型矿床:研究区确切的火山-沉积型铜矿床不多,主要见于昆南带哈图异常区的督冷沟和芒康-思茅微陆块裂陷槽内,如督冷沟铜(钴)矿床、加涌式铜矿床、东拉涌式铁-铜矿床、尕龙格玛式铜、多金属矿床等。在昆北带亦见有该类型的矿点或矿化显示。这些矿床往往具有火山岩型矿床的某些特征。
4)层控砂岩型铜矿:是研究区主要的铜矿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昆盖山北坡库尔良恰尔隆裂谷带特格里曼苏一带,赋存于泥盆-石炭系滨-浅海相沉积建造厚层砂岩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断续延伸,与围岩整合接触,层控同生特征十分明显。在长约5 km,宽约1 km的范围内,已发现4个含矿层、3个矿段。矿化元素除Cu外,伴生有Ag,Pb,Zn,Mo等有益组分,经济潜力较大。此外,在昆中带库木库里湖盆地、苟鲁山克错带和铁克里克隆起带泥盆纪局限盆地内也发现了多处砂岩型铜矿床(化),初步展示了良好的层控砂岩型铜矿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5)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热液脉型等造山型矿床组合是研究区铜矿资源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这些铜、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多数集中在昆中带、巴颜喀拉带和苟鲁山克错带。矿床形成主要与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复合造山活动有关。例如:形成于昆中带加里东期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库地含铜磁铁矿床、汗也依拉克含铜磁铁矿床、昆中带东段托克妥地区与西部大同河一带的托克妥式斑岩型铜矿床,产在巴颜喀拉带北部的火箭山式斑岩型铜矿带,分布于苟鲁山克错带中的纳日贡玛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点)以及矽卡岩型众根涌铜矿床等,显示出较强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从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的特点以及已知的矿化信息来看,该类型铜矿资源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在上述已知的铜矿床类型中,最具潜力的为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铁-(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火山-沉积型矿床及层控砂岩型铜矿床。这些铜矿床类型都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当然,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等铜矿资源类型,也是进一步勘查评价工作中应予以重视的矿床类型。地质大调查以来,在苟鲁山克错带发现了一批规模较大、极具找矿潜力的铜、多金属异常带和矿化蚀变带等,初步展示了良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3.金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的金矿化较多,分布很广,且绝大多数为小规模的砂金矿床,岩金矿床较少。空间上岩金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区域性深大断裂、大型韧性剪切带及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等3个级次的构造系统控制。已知的岩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格尔木以南五龙沟开荒北-大场一带,另外,在阿北成矿亚带、布伦口-柳什塔格-清水泉铁、铜、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木吉地区和昆南铜、钴、金成矿亚带的野牛泉地区也有分布。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带型、岩浆热液型。这些金矿矿集区成矿作用强度与区域地壳演化密切相关,初始地壳的规模和初始矿源层中金的丰度是一个地区金矿成矿潜力或金矿资源量的根本性控制因素。研究区的古元古代基底岩系中金的丰度普遍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而金矿化相对密集产出的地区在空间上均与古元古代基底岩系相伴,表明该基底岩系很可能是研究区金矿成矿作用重要的初始矿源层。沿昆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两侧发育一系列北西向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这些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赋矿空间,还具有聚矿、运矿、储矿和成矿等系统功能的重要成矿作用。因此,从本质上讲,研究区金矿是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活动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较晚期的韧脆性剪切作用往往叠加在早期的韧性剪切带上,成矿作用主要是晚加里东构造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构造期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而成的,其中晚加里东成矿期多形成矿化,工业矿床的最终成型和定位是在晚华力西-印支成矿期。
结合研究区已发现的金矿成矿事实来看,最具成矿潜力的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目前已发现特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10余处。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尤其是与中新生代碱性岩浆侵入有关的阿然保泰式金矿化,尽管该矿床式目前只是矿化点。但是,研究区燕山-喜马拉雅期偏碱性-碱性侵入岩十分发育,具备形成此类矿床的条件,该矿床式有可能成为研究区又一新的岩金矿化类型。另外与铁、铜矿化伴生的金矿化亦显示出重要的金矿成矿潜力,如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矿化主要由菱铁矿、黄铜矿和自然金构成,金作为重要的伴生组分且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4.铅、锌矿资源
区内铅、锌矿产资源主要成矿类型有层控碳酸盐岩型、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和与铁矿共生的火山-沉积型铁-铅矿床(赵卡龙式、小唐古拉式),目前发现的铅-锌矿成矿集中区,分布在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塔木-卡兰古-尤仑塔卡特地区,容矿岩系为一套具坳拉槽性质的泥盆-石炭纪浅海-滨海相厚层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建造,除了少量的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脉以外,基本没有岩浆活动。铅、锌矿化主要产在泥盆-石炭纪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建造的过渡层位,容矿主岩以镁质碳酸盐岩为主,少量细碎屑岩,矿床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制明显。在该铅-锌矿成矿集中区已发现30多处铅-锌、铜矿床、矿(化)点,其中包括中型铅-锌矿2处(塔木、卡兰古)、小型铅-锌矿3处(卡拉牙斯卡克、乌苏里克、尤仑塔卡特)、小型铅-铜矿1处(铁克里克)和小型铜-铅矿1处(阿尔巴列克),以及一系列铅、铅-锌矿(化)点,显示出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此外,在肯德可克、野马泉、白石崖等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中,也显示出极好的铅、锌、银、金、钴、铋找矿前景,应在以后找矿评价工作中予以重视。
5.汞、锑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3个汞、锑成矿集中区,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带北部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内。
1)黄羊岭-卧龙岗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已发现3 个中型汞、锑矿床(长山沟、黄羊岭、卧龙岗)和一条锑矿化带(盼水河)及多个汞、锑矿点,分布在巴颜喀拉带中部黄羊岭地区二叠系黄羊岭组下段。如,黄羊岭锑矿化带呈北东东—东西向延伸,东部矿化带长810 m,宽282 m,矿体视厚18.5 m,平均品位11.9%;中部矿化带长2100 m,宽168 m,矿体视厚16.9 m,平均品位9.5%;西部矿化带长900 m,宽60 m,矿体视厚5.6 m,平均品位5.3%。矿(化)体多由平行脉和网脉组成,矿石为块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柱状或交代结构,属石英-辉锑矿、石英-方解石-辉锑矿矿石类型,地表局部地段见有黑钨矿、雄黄等矿化;卧龙岗锑矿床根据含锑硅化岩脉和锑矿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划分出南、北两条锑矿带,北带初步圈出10个矿体,南带圈出6个矿体;长山沟汞矿床划分了两个汞(砷)矿带,圈定汞(砷)矿(化)体12条,较大的矿体有4条,其中Ⅱ号矿体规模最大,为汞、砷共生矿,东段为汞矿,西段为砷矿体,矿石矿物为辰砂和雄黄,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和晶洞中。
2)东大滩-大场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区内已发现东大滩、大场、白日卡玛、龙然加阁等多处锑、锑-金、金-锑矿床、点,分布在巴颜喀拉带北部边缘的大型剪切带内或旁侧次级构造中,围岩为巴颜喀拉山群细碎屑岩,成矿元素以Sb为主,Au次之,常形成较大规模的锑矿体,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局部见有含金石英脉,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对锑、金成矿起主导作用的是构造活动及与其相伴的热流体作用,硫化物的形成具多阶段性,Sb矿化稍晚于Au矿化。
3)苦海-赫格楞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已发现中型汞矿床3 处(苦海、穆里、沙尔若),小型钨-锑矿床1处(老穆达),小型汞-锑矿床1 处(赫格楞),矿(化)点多处。主要分布在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及其与昆仑造山带结合带附近。区内地质条件简单,主体为三叠系隆务河群以砂板岩为主的类复理石建造,岩浆活动不强烈,只有印支期中酸性侵入体零星分布,断裂构造发育,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弧形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汞、锑矿化产于这些断裂带中,区域性弧形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另外还有一些热液型金、砷、铜矿化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砷、铜矿化,成矿期均在印支期,其成矿元素组合为Hg-Sb-As-Ag-Au,显示出极强的低温热液型汞锑矿化成矿潜力。
总之,巴颜喀拉带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带均具有形成汞、锑、金等矿产的良好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不仅化探异常显示连续、明显,而且对新发现的有关矿床、矿(化)点的初步评价已显示出良好的找矿远景。仅1991年在东大滩一带发现的锑-金矿床初步普查时,就圈出Au的金属储量4.22 t,锑的金属储量5.7 × 104t,经估算锑的远景储量可达20 × 104t,Au的远景储量可达40~50 t。2001年报导大场金-锑矿床的金远景储量达200 t,锑矿化也已形成规模。由此看来,上述3个不同地区的汞、锑、金成矿集中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结合研究区区域成矿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沿昆南断裂带南侧展布的巴颜喀拉带北部一带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是研究区具有巨大潜在资源量的汞、锑、金、银等矿产成矿远景区。
6.钴矿资源
研究区目前已发现3个钴矿成矿集中区,中型矿床2处(驼路沟、督冷沟),主要分布在昆南铜、钴、金成矿亚带北侧驼路沟和督冷沟地区,以及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的肯德可克地区。
1)驼路沟钴矿成矿集中区:以驼路沟钴-金矿床为代表,该矿床是1997年发现金矿体,1998年发现钴矿体,控制钴资源量已达中型。1999年,东昆仑地区钴资源评价列入地质大调查项目,在驼路沟地区新发现长达12 km的巨型钴、铜、金成矿带,并初步圈出短沟、玉女沟、长征沟和南沟西等4处矿化富集地段,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2)督冷沟钴矿成矿集中区:以督冷沟铜(钴)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为一火山-沉积岩型叠加改造复合型铜-钴(金)矿床,目前已发现4 个矿化带,铜品位高达25%~32%,钴品位0.227%~1.31%,估算钴资源量为1603.6 t,铜资源量为40.97 × 104t,整个成矿集中区的资源量将大于此数量。该区自东向西,哈图、诺木洪河上游、大格勒沟、温泉沟、雪峰山等Cu-Co异常区内均具备形成此类矿床的基础和条件,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和成矿潜力。
3)肯德可克钴矿成矿集中区:以广泛分布于野马泉一带的肯德可克式矿床为代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矽卡岩型的铁矿床,近年来研究,认为其应为火山-沉积岩型叠加改造复合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大调查以来,在肯德可克矿区又发现一条长1 km,宽100 m的钴-金矿化蚀变带,其中圈出3条钴矿体,钴品位0.48%~8.45%,经勘探(坑道、钻探)深部见矿情况较好,厚度向下呈现变大趋势,其中,6线钻孔见9 层钴、铋、金矿,最高品位:Co 1.1%,Au 17.13 × 10-6,Bi 3.63%。预计远景资源量钴1 × 104t以上,金超过20 t。显示出巨大的钴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另外,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 年在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塔木-卡兰古-尤仑塔卡特地区,进行1∶5万次生晕测量时发现了多处大规模的Co化探异常,与Pb-Zn-Cu等多元素异常吻合。目前已在该地区卡拉塔什矿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组下段砂砾岩型铅矿层之下含铜砂岩中发现了钴矿体(印建平等,2003)。显示出较好的钴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总之,上述各成矿集中区的钴矿形成时代不同,含矿建造和容矿岩系也不同,但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构环境却是相同的,均产于不同时代的裂陷槽中的半深海、浅海滨海相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及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热水沉积岩(或称喷气岩,如条带状硅质岩、碧玉岩、燧石岩和含凝灰质角砾状的碳酸盐岩等)发育,表明研究区是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随着较强的火山喷发和热水活动把大量成矿物质从深部(包括地幔)带到地表,造成成矿金属元素富集形成层状矿床或热水沉积矿源层,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对已形成的层状矿体进行改造,并使已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再次活化、迁移,在适宜的构造部位形成脉型矿化、蚀变岩型矿化等。喷流-喷气作用是区内钴矿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构造作用对后期矿化起主导作用。因此,在研究区众多的裂陷槽(或裂谷)中均具备形成钴、多金属矿床的良好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7.钨、锡矿产资源
目前发现的钨、锡矿产资源类型有热水沉积型(日龙沟)、接触交代型(小卧龙、沙柳河)、矽卡岩型(白干湖)。其中锡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柴北缘和赛什腾-锡铁山-瓦洪山早古生代结合带南段以及祁漫塔格地区白干湖一带,计有中型矿床3 处,矿(化)点众多,主成矿期为晚华力西-印支期。在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中求得锡333 储量1.6 × 104t,并共生Pb,Zn,Cu等有益组分,显示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
钨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祁漫塔格白干湖一带和阿拉克湖地区扎日加-喜马尕压-泽多卓肉一带,1∶25万区调在阿拉克湖地区扎日加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东缘的花岗伟晶岩脉中发现钨矿化点多处,钨平均值为161.1 × 10-6(最高含量600.0 × 10-6),标准离差122.3 × 10-6,变化系数75.8 × 10-6,属不均匀型。岩体边缘发现钨矿化点1处。岩体内形成独居石异常,环绕岩体形成范围较大的Ⅰ级白钨矿异常。扎日加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钨平均值为153.7 × 10-6,标准离差118.67 × 10-6,变化系数77.21 × 10-2,亦属不均匀型,独居石含量亦较高。可见上述岩体成矿条件较好。
1∶50万区域化探(吉林地质调查院)在祁漫塔格白干湖地区发现了一条长约9 km,宽2~4 km的钨锡矿化带,矿化赋存于长城系小庙岩群变质岩及志留纪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钨矿体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及外接触带透辉石化大理岩、石英岩中,矿化蚀变与电气石化、硅化、孔雀石化关系较为密切;锡矿体主要分布于远离接触带的二云石英片岩中,矿化蚀变与电气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关系十分密切。总体上形成一个内接触带以钨矿化为主,外带以锡矿化为主的钨、锡矿化蚀变带。共发现9个矿体,其中2号为钨矿体(控制长度大于1 km,矿石品位 WO30.08%~40.16%,平均品位WO30.54%),3号(控制长900 m,厚度10.22 m,品位 WO30.09%~1.85%,平均0.25%,Sn品位0.13%~0.26%,平均0.18%)、5号(控制长3.6 km,厚度11.91 m,品位WO30.1%~1.35%,平均0.39%,Sn品位0.09%~0.34%,平均0.16%)以钨锡矿体为主。
除了已达中型规模的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和具小型规模的小卧龙铁-锡矿床、沙柳河多金属矿床外,新发现的祁漫塔格白干湖地区和扎日加-喜马尕压-泽多卓肉一带钨、锡矿化亦已初具规模,充分展示了研究区钨、锡矿产资源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8.锂、铍矿资源
研究区的锂、铍矿产资源主要与燕山-喜马拉雅期造山活动有关,分布较广,规模相对较小,多数为矿化点,迄今已知具规模的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塔格-巴颜喀拉金、铜、锑、汞、稀有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大红柳滩地区,在该地区377 km2范围内,脉长大于25 m的伟晶岩脉有1363条,其中含锂矿脉有19 条,矿化与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有关,锂、铍矿化分别与花岗伟晶岩中的锂辉石和绿柱石有关,二者经常共生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锂辉石及长石-石英-锂辉石组合。主要矿物有石英、锂辉石、钠长石、钾长石及少量白云母;伴生矿物有绿柱石、锡石、铌钽铁矿。其中规模较大的90号矿脉经新疆第二地质大队初步勘查(1961),求得矿床储量333+334级Li2O 2193.33 t,易于手选的锂辉石719.1 t,矿石平均品位Li2O为1.28%。地质储量,锂辉石14135.02 t,Li2O 6959.85 t,平均品位为1.246%;BeO 388.49 t;Ta2O552.1 t;Nb2O598.6 t;Sn 618.51 t;Rb 724.7 t;Ga 6.27 t。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经费投入不够,对锂、铍矿产资源的评价工作还很低,研究工作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除个别脉体经过初步勘查外,绝大部分未作工作,依据1∶25万区调发现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来看,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9.铜-镍、铂矿资源
目前发现的铜-镍、铂矿化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南缘长沙沟-清水泉一带和昆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朝阳沟一带奥陶纪镁铁-超镁铁杂岩中,与岩浆熔离作用有关。岩体大都具有铜-镍、铂矿化,有的岩体已发现品位达工业要求的铜-镍矿体,如长沙沟-清水泉一带的岩体。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些矿化岩体普遍具有某些大型层状岩体的典型特征,可和南非布什维尔德、美国斯蒂尔沃特成铂(含Cu,Ni,Cr)层状杂岩体相对比,具有良好的铜-镍、铂矿化成矿条件,初步显示了研究区铜-镍、铂矿产资源潜力,有望在以后工作中获得铂和铜-镍矿产资源的找矿突破,成为我国铂和铜-镍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区之一。

一、金铜综合找矿预测模式
在专题金、铜找矿评价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下面一个概念性公式,作为研究区金、铜综合找矿预测模式,以期指导进一步的金、铜找矿预测、评价工作。
该模式的内容为: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有利的蚀变矿化显示。
三者在空间上的规律结合,即构成研究区金、铜最佳综合找矿预测模式。
组成上述模式的3项内容,从字面上看都很简单,也是地质工作者们日常工作经常提到、写到的通用专业内容或词语。但是,每一项内容又包含着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内涵,需要找矿预测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充分地理解、掌握它,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它。
首先,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就包含着十分广阔、丰富的内涵。从野外工作运用的角度,最直观的起码包括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而这三个条件又都与所处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其一定的地层、一定的构造、一定的岩浆岩。以岩浆岩条件为例,剧烈碰撞的同造山环境,可能形成大规模的S型花岗岩及与其有关的钨、锡、铌、钽等矿化。挤压造山条件下的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形成的则是科迪勒拉I型花岗岩及与其有关的铜、金及其他贵重有色金属矿化。造山晚期的拉张构造环境,则可能形成一些独立的以苏长岩为主的基性岩及与其有关的铜、镍矿化或与碱性岩、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稀有金属矿、锡矿等等。业已形成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在地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还可能遭受各种不同的叠加、改造过程,这些也都是需要加以考虑的成矿地质条件因素。总起来看,有利的成矿条件本质上包括两部分,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决定成矿物质的来源——矿源的诸因素,外部因素则是指促使矿源成矿的外部环境诸因素。以岩浆成因或岩浆热液成因的矿床为例,内部因素主要就是指能提供丰富矿源的含矿母岩浆条件,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指能为矿液或含矿流体提供良好运移通道,储矿空间和矿床定位场所的有利构造条件,以及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层围岩条件,如化学性活泼利于交代的碳酸盐岩层,裂隙和孔隙度高的碎屑岩类。有的地层围岩含有较丰富的矿质,还可以作为矿源层或矿质补给层,为岩浆热液成矿,从外部补给一定的矿质等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矿种乃至同一矿种不同的矿床类型,其所要求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同的。以库布苏金矿和北山金矿为例。库布苏金矿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包括有利的地层条件——志留系库布苏群浅变质碎屑岩,有利的构造条件——以先压后张为特征的强烈构造作用和有利的岩浆岩条件——由钙碱质含矿母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浅成带状闪长玢岩侵入体。正是由这3项因素构成了库布苏金矿形成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北山金矿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则为有利的地层条件——下泥盆统卓木巴斯套组火山碎屑岩,有利的构造条件——以北西和北东向构造为主的不同方向多组断裂构造强烈而多期次的频繁活动,有利的岩浆岩条件——早世石炭晚期强烈的陆相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其英安质(石英闪长玢岩质)次火山侵入体的频繁活动。可见,库布苏和北山同为具有较大远景的金矿床,它们所要求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的内涵是不同的。
当某一找矿预测区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这一基础前提后,何以得知在该区地下一定深度的部位是否有金、铜矿床的形成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构成综合找矿预测模式的第二项内容——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来回答了。如果通过有效的物化探勘查工作,取得了理想的物化探成果,并通过物化探工作者与地质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分析确证为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良好两字很有文章,并不一定所有的物化探异常成果都是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它就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信息,指示在地下一定深度的部位,由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所导致的金、铜成矿作用及其矿床或矿化体的业已形成和客观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即可以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优选物化探异常的最佳部位部署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和找矿。然而,人们在进行深部工程验证之前,总是期望取得最充分、可靠的依据。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所指示的深部成矿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毕竟是人们看不见摸不到的深部隐伏体。这时如果通过地质工作者仔细的调查研究,能在物化探异常区范围内发现出露于地表面或浅部有利的蚀变矿化显示,并采集必要的样品进行成矿物质组分、含量及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测试分析鉴定研究。这种情况下,则在进行深部工程验证之前,就有可能初步预测在地下深处所形成的是由一些什么样的成矿元素组合,在大致什么样的物化条件下所形成的可能属于什么类型的金、铜矿床或矿化体,为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和探矿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这里所强调的是有利的蚀变矿化显示,关键也在于有利二字。
以上就是我们所讨论的综合找矿预测模式。这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理论模式,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成矿带或靶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转换成为本地区、本矿带、本矿区、本找矿靶区自己的综合找矿预测模式(表6-1)。以库布苏金矿来说,其综合找矿预测模式应为:由志留系库布苏群加上先压后张的强烈构造破碎带再加上岩墙状闪长玢岩侵入体所构成的总体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从1:20万至1:5万的大面积化探扫面金异常+加作用于闪长玢岩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上的蚀变矿化显示。这就是库布苏式金矿的综合找矿预测模式。库布苏金矿北侧的苏都库都克金矿点具有与库布苏金矿几乎完全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惟一的差别就是没有发现库布苏金矿区那种强烈片理化和蚀变矿化的闪长玢岩侵入体。运用库布苏式金矿的上述综合找矿预测模式,在苏都库都克找矿靶区范围内找矿,首先就要把着力寻找强烈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及片理化的闪长玢岩侵入体,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找到了这种特征的闪长玢岩侵入体,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找到了金矿。

表6-1 研究区不同类型三类金矿床综合找矿预测模式

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伊吾县北山金矿区的深部扩大找矿问题。矿区处于早石炭世晚期陆相火山盆地外缘的下泥盆统卓木巴斯套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矿区西部经1:2000综合物探快速评价所圈出的高相位(中高电阻率)电性异常,面积达2km2,同时叠加有金的原生晕化探异常,堪称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信息。矿区东部地面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型的脉状、带状金矿化广为发育,与之相伴的低温组合蚀变十分普遍,经氧化作用形成的褐黄色蚀变氧化带尤为标志,如此明显而强烈的地面蚀变矿化显示及叠加作用而成的含金次生氧化带实不多见。按我们上面提出的综合找矿预测模式来衡量,北山矿区完全符合该模式所强调的综合找矿预测3项基本要素。因此,我们认为,根据找矿评价工作已获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预测成果,北山矿区西部基本上具备了立即投入深部钻探验证的条件。为了尽早取得深部找矿的预期效果,钻探验证工作应紧紧跟上去。
二、研究区金、铜的找矿方向
通过本专题5年来金、铜找矿评价研究工作,对于东准噶尔地区今后的金、铜找矿方向问题,我们自己认为在思想上还是明确的。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即研究区是否存在金、铜找矿的前景?前景是大还是小?如果研究区根本就不存在金、铜找矿的前景,或找矿前景甚小。那么花费笔墨来奢谈什么金、铜找矿方向问题,就毫无意义了。通过在“八五”研究基础上“九五”期间继续深入的找矿评价工作及所获得的成果,使我们坚信研究区金、铜找矿的前景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大有希望的。结合研究区交通位置,地形地理等所处的优势条件以及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我们认为研究区今后的金、铜找矿工作,理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开展,尤其是必要的深部探索和验证工程必须跟上。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研究区今后的金、铜找矿方向,提出我们的初步认识。
1)从地域(或空间)上来说,研究区今后金铜找矿的主要方向,就是我们所划分和圈定的5个金、铜成矿带。对这5个带来说,也不应是半斤八两,平均地安排工作。就金矿而言,作为最有希望的重点,当首推老爷庙—淖毛湖金、铜成矿带和库布苏—三个泉金成矿带。具体的位置和重点找矿方向,还可以具体到老爷庙—淖毛湖矿带的北山金矿普查基地,库尔苏—三个泉矿带的库布苏金矿普查基地,艾盖巴依金矿普查基地。就铜矿来说,主要为索尔库都克—乌伦布拉克铜成矿带和老爷庙—淖毛湖金、铜成矿带。具体位置和找矿方向,则为索尔库都克铜矿及其外围,乌伦布拉克铜矿及其外围,以及伊吾县琼河坝地区绿石沟—琼河坝铁矿—天空石夕卡岩型铜、金矿点一带。
除此之外,青河县老山口一带,那里成矿地质条件也十分有利,特别是成矿岩浆岩条件,其岩浆作用之强烈,丰富多姿,岩石类型之复杂多样,实在是东准噶尔地区所少见的。加上其多种形式金(铜、铁)矿化及伴生蚀变的地面显示等都说明,这个地区与特定的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铜、铁找矿,是很有前景的。值得深入地加以研究和解剖。
2)从矿床类型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区最具发展远景的金矿类型,为以下4类:
(1)成因上与潜火山杂岩建造的闪长玢岩侵入体密切相关,同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的库布苏式侵入体接触带型(或蚀变玢岩型)金矿。
(2)同样成因上与闪长玢岩有关又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的艾盖巴依式含金石英脉型金矿。
(3)与潜火山杂岩建造次火山侵入体有关的北山式高硫型浅成低温(中低温)热液金矿。在北山地区还应该注意寻找次火山斑岩型金矿,在北山矿区西部物探异常区和Ⅲ号含金蚀变体分布区尤应特别注意。
(4)与陆相火山喷溢喷发岩建造有关的双峰山式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应注意,不同地区、不同成矿带、不同的金矿普查基地,有其不同的重点找矿类型。以三个泉地区为例,虽然同属库布苏—三个泉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也相近,其找矿的重点金矿类型却与库布苏不同,应主要是艾盖巴依式含金石英脉型金矿。
研究区铜矿找矿的重点矿床类型为以下3类:
(1)索尔库都克式类夕卡岩型铜钼矿。
(2)乌伦布拉克式角砾岩筒型铜(钼)矿。
(3)由于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应注意在研究区寻找乔夏哈拉式层控夕卡岩型Fe-Cu-Au建造矿床。如乌伦布拉克矿区北部外围的1:20万化探铜异常区,就很值得注意寻找这类矿床的隐伏矿。伊吾琼河坝地区也应注意此类矿床的寻找。

研究区铜矿找矿潜力区
答: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铜矿化大都具后生成因特征),其矿源层的形成与成岩期一致,而富集成矿系华力西期岩体热液作用的结果。 2)华力西期 区内共有5处,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土根曼苏--阿克巴西麻扎尔一带,从北向南计有土根曼苏铜矿、阿尔巴列克铜铅矿、铁克列克铜铅矿、七美干萨依铜矿点、赛拉因铜矿化点等...

研究区主要金属金铜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答:对于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地质研究总体程度较低,虽然区域上发现了大量的金铜矿(化)点,但成型的矿床并不多,很难在区内根据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建立某种成矿因素、找矿标志、矿石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这种局面,对本区开展全面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难度较大。以下仅对金铜矿产的资源潜力,以现有资料为基础,利用丰度...

铜带省找矿潜力分析
答:例如,谦比希铜矿主矿体最深的见矿深度已达1700m,而目前开采深度仪为900m,深部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谦比希东南矿区,1983年前人在最西端实施的钻孔(RCB2)在1280m深处探获了13.5m厚、含铜2.7%的矿层(Fleischer,1984)。此外,敏多拉、穆富里拉等矿床的深部采矿和探矿还在不断进行,矿体向深...

铜铅锌资源潜力预测
答:其中,驱龙斑岩铜矿已控制的铜资源达到1036×104t,为西藏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铜矿;甲马铜多金属矿经近年进一步勘查,铜资源也已超过大型规模下限(大于400×104t),不仅成为各预测区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矽卡岩型铜矿,而且矿区深部及外围还具有非常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前景;拉抗俄斑岩铜矿的控制资源量也有20×104t。资源...

铜厂铜(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答:(三)控矿因素 1.地层因素宏观上Ⅰ、Ⅲ、Ⅴ号矿化带均产于郭家沟组细碧岩与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片理化带中,有些地段矿体围岩直接为蚀变细碧岩(斜长绿帘岩),反映了铜矿体与细碧岩具有明显的空间关系。 郭家沟组为一完整的火山喷发旋回的产物,区内早期喷发形成的火山角砾岩、细碧岩含铜量较地壳、正常...

铜金矿床找矿预测靶区优选
答:1.喇嘛苏铜矿外围赛里木湖一带铜多金属找矿预测靶区(A1) 该区位于赛里木湖及喇嘛苏和喇嘛萨依一带,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80°45′~82°00′,北纬44°30′~44°45′。区内主要含矿层位为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出露海西早-中期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体,发育有一系列断裂构造,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复合...

找矿潜力分析
答:应为古海底火山喷溢、喷发的位置,西段白居里沟-摆浪沟又是一个集中区,至今尚无铜矿床发现。此外,尚有九个泉、塔洞沟等小的集中区。反映了受火山机构控制的特点。暗示了潜在的找矿前景。预测整个北祁连山西段火石峡-白泉门一带及外围有望发展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找铜后备基地,亟待进一步深入勘查。

资源潜力分析和找矿工作建议
答:方可望在区内找到具规模的玄武岩铜矿资源。三、找矿工作建议 虽然玄武岩铜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突破还不大。玄武岩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应加强构造研究,在构造-流体活动强烈的区域,丰富的铜成矿物质才可能充分活化富集,形成有意义的大规模工业矿化。

冈底斯东段1:万成矿预测和潜力评价分析
答:示。从表7-4铜金属资源量预测结果看,研究区潜在铜金属资源总量约有7999.95万t,找矿前景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成果显示驱龙-甲玛大型铜矿床远景区内已控制的铜资源量 有1000多万t,因此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明该远景区内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表7-4 冈底斯东段成矿远景区铜金属资源量预测结果 ...

区域金属矿产资源成矿潜力分析
答: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具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的铜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些矿床类型已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 1)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铁(铜)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裂谷坳陷盆地环境中的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是研究区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在木吉-布伦口一带,迄今已发现20余处矿床、矿(化)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