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 诸葛亮一生几次使用火攻,都是哪些战役

作者&投稿:线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火烧博望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仕,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

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

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

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

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2、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

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3、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

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

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

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

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

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4、挥师渭水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

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

但被魏明帝曹睿亲自率军打败。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

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

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

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

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5、秋风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

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

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

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叹曰:亮真天下奇才也。



  1。火烧博望坡 话说为诸葛亮出山后的处女战,也是成名战。后人还有诗来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可见这一仗对诸葛亮的重要性。可再看一下史书,不对劲了: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己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载 : «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敦、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等追之。裨将军巨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敦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 » . 就是说这次战役发生在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

  那诸葛亮同志是什么时候出江湖的呢?:《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载 :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古士,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原来博望坡战役五年后刘备他老人家才三顾的茅庐呀。显然,这“火烧博望坡”一战是打了,但刘备老先生那时还没能指望的上诸葛亮同学,只能是自己打得了。为了核实,再查查《三国志•先主传》:'使拒夏侯敦、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再看看《三国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敢情是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刘表对刘备虽然不加重用,但也算是厚待,给了他一些军队,让刘备驻扎在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曹操闻讯,立即派大将李典和夏侯敦在博望与刘备对垒。后来,刘备设下伏兵,先自烧博望,佯装战败而逃,结果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唉,证据确凿,加不到诸葛亮同学的头上了。

  2。空城计
  嗯,这一战名气更大了,是享誉中外的三十六计之一。可俺翻遍了史书,也没有见到关于诸葛亮同学玩这一手的相关记载,倒是发现了一些别的同学使过这一招:
  《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中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营),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哉,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原来赵子龙使过(也让俺知道了”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典故) 。
  《资治通鉴》中同样有记载:”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 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 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 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 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 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
  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
  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这两段史料就比较吻合了。
  再看看《魏略》是怎么记载的:”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原来文聘对孙权也用过这类似的一手。“聘在江夏数十年,有维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可叹文聘也是荆州刘表手下一员文武双全的猛将,被”三国演义“给贬得一钱不值了。至于诸葛亮同学使没使过这一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3。草船借箭
  又一个经典战役,又一次见不到任何关于诸葛亮同学的正史记载,还是看看人家的罢:
  《补三国志》卷下: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带兵南下,临江伐吴,受挫,坚壁不出。吴大帝(孙权)乃自乘轻船,从濡须口入魏军(驻地边)。诸将皆疑是挑战者,欲击之。”曹操却说:“此必孙权!欲见我军部伍也。”命军中皆精严(备),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大帝因回船,复以(船之另)一面受箭。箭 均,船平,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只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就此撤兵北 还。
  还有《魏略》载:“权乘大舰来观军,公(曹操)使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复,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看来这次是孙大帝偶遇曹丞相,发生了点小不愉快,还是没有诸葛亮同学的事。而且根据这些史书描述,同志们乘坐的船都是战舰而非草船。也是,谁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用这种方法来“筹款”?

  4。舌战群儒
  又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诸葛亮同学潇潇洒洒,一个人跑到江东,去跟人家一国之名士辩论去了,还把包括张昭张子仪这样的“名嘴”都说的一愣一愣的,个个都“不能对”。有这回事么?反正没有见过正史记载(按说这么惊天地,气鬼神的事史书不可能略过不提呀?)看看《三国志 诸葛亮传》(好像我那时候高中语文还学过节选) 中记载: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
  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 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 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 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弄了半天,原来诸葛亮同学就是激了激孙权呀,没有那”笑傲江湖“的豪迈。

  5.气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代代相传,真是腐儒皆知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搞的周瑜真的像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小人似的。算了,先看看正史上大家对周公瑾的评价罢:
  “器量广大”-----刘备,
  “性度恢郭”,------陈寿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才有此感叹)

  再看看后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对周公瑾的人品,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会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三国志》说得很明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周瑜却正相反,长期统兵一方,担任东吴主要统帅或副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军事才能不仅令对手折服,就是同样出类拔萃的江东领袖孙策、孙权等人也是十分敬服。孙权屡屡感叹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东吴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战之功。无怪乎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泪对众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所以,周瑜的文韬武略,还在诸葛亮之上,不知道嫉妒他什么?

  抛开这些个人推断不说,就看看历史背景:看完史书的相关记载后,你会发现,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何来三气之说?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也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综上所述,对诸葛亮同学做一个概括性发言:
  第一,诸葛亮同学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可参见有关”诸葛亮治蜀“的史料),
  但说到军事家,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作战手段十分多样化,有很多战例都具有军事学意义。这是小说的作者通过杜撰和结合前人的例子强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

  其次,在心理学方面,诸葛亮的确是有辩才,但并不想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鬼莫测,强加给他的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气曹真,骂王朗等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第三,演义中的诸葛亮善驱六丁六甲,能祈星求命,呼风唤雨,显然是不合实际的迷信。这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决定的。

  从历史定位看,更应该把诸葛亮归为萧何,房玄龄,刘基这样擅长后勤内政的”大管家“人物。但古往今来,我还没有见过能同时在内政和军事上都集大成者,诸葛亮也不例外。称为武候,有些过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想写,想考究,但限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只能先写这么多了。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金果6333
TA获得超过116万个赞
关注
成为第22681
1、火烧博望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仕,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
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
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
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
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2、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
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3、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
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
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
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
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
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4、挥师渭水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
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
但被魏明帝曹睿亲自率军打败。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
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
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
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
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5、秋风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
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
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
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叹曰:

太多了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 司马懿占北原渭平定南中战役,六次北伐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西蜀,诸葛亮北伐

空城计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

1。火烧博望坡 话说为诸葛亮出山后的处女战,也是成名战。后人还有诗来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可见这一仗对诸葛亮的重要性。可再看一下史书,不对劲了: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己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载 : «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敦、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等追之。裨将军巨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敦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 » . 就是说这次战役发生在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

  那诸葛亮同志是什么时候出江湖的呢?:《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载 :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古士,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原来博望坡战役五年后刘备他老人家才三顾的茅庐呀。显然,这“火烧博望坡”一战是打了,但刘备老先生那时还没能指望的上诸葛亮同学,只能是自己打得了。为了核实,再查查《三国志•先主传》:'使拒夏侯敦、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再看看《三国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敢情是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刘表对刘备虽然不加重用,但也算是厚待,给了他一些军队,让刘备驻扎在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曹操闻讯,立即派大将李典和夏侯敦在博望与刘备对垒。后来,刘备设下伏兵,先自烧博望,佯装战败而逃,结果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唉,证据确凿,加不到诸葛亮同学的头上了。

  2。空城计
  嗯,这一战名气更大了,是享誉中外的三十六计之一。可俺翻遍了史书,也没有见到关于诸葛亮同学玩这一手的相关记载,倒是发现了一些别的同学使过这一招:
  《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中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营),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哉,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原来赵子龙使过(也让俺知道了”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典故) 。
  《资治通鉴》中同样有记载:”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 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 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 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 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 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
  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
  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这两段史料就比较吻合了。
  再看看《魏略》是怎么记载的:”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原来文聘对孙权也用过这类似的一手。“聘在江夏数十年,有维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可叹文聘也是荆州刘表手下一员文武双全的猛将,被”三国演义“给贬得一钱不值了。至于诸葛亮同学使没使过这一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3。草船借箭
  又一个经典战役,又一次见不到任何关于诸葛亮同学的正史记载,还是看看人家的罢:
  《补三国志》卷下: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带兵南下,临江伐吴,受挫,坚壁不出。吴大帝(孙权)乃自乘轻船,从濡须口入魏军(驻地边)。诸将皆疑是挑战者,欲击之。”曹操却说:“此必孙权!欲见我军部伍也。”命军中皆精严(备),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大帝因回船,复以(船之另)一面受箭。箭 均,船平,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只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就此撤兵北 还。
  还有《魏略》载:“权乘大舰来观军,公(曹操)使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复,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看来这次是孙大帝偶遇曹丞相,发生了点小不愉快,还是没有诸葛亮同学的事。而且根据这些史书描述,同志们乘坐的船都是战舰而非草船。也是,谁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用这种方法来“筹款”?

  4。舌战群儒
  又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诸葛亮同学潇潇洒洒,一个人跑到江东,去跟人家一国之名士辩论去了,还把包括张昭张子仪这样的“名嘴”都说的一愣一愣的,个个都“不能对”。有这回事么?反正没有见过正史记载(按说这么惊天地,气鬼神的事史书不可能略过不提呀?)看看《三国志 诸葛亮传》(好像我那时候高中语文还学过节选) 中记载: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
  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 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 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 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弄了半天,原来诸葛亮同学就是激了激孙权呀,没有那”笑傲江湖“的豪迈。

  5.气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代代相传,真是腐儒皆知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搞的周瑜真的像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小人似的。算了,先看看正史上大家对周公瑾的评价罢:
  “器量广大”-----刘备,
  “性度恢郭”,------陈寿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才有此感叹)

  再看看后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对周公瑾的人品,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会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三国志》说得很明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周瑜却正相反,长期统兵一方,担任东吴主要统帅或副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军事才能不仅令对手折服,就是同样出类拔萃的江东领袖孙策、孙权等人也是十分敬服。孙权屡屡感叹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东吴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战之功。无怪乎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泪对众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所以,周瑜的文韬武略,还在诸葛亮之上,不知道嫉妒他什么?

  抛开这些个人推断不说,就看看历史背景:看完史书的相关记载后,你会发现,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何来三气之说?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也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一共有五次火攻:
1, 火烧博望:博望坡之战一向被视为诸葛亮登场后的第一战,也是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仕,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2,.火烧新野: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3.火烧赤壁:这是算周瑜的还是算诸葛亮的?
4.火烧藤甲军:诸葛亮南征孟获,孟获借了三千藤甲军抵挡,藤甲军不怕刀砍,不怕水浸,诸葛亮就把他们引到山谷中,堵住两头,往下放火。
5.火山上方谷:诸葛亮让司马懿以为上方谷是他屯粮的地方,司马懿一进入,诸葛亮就在里面放火,可惜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答: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3、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

诸葛亮参加过哪些战争?
答:第四,史上所称的“六出祁山”,战略攻魏只有四次,每次行动都在魏方计算中,所以魏国每次都轻松取胜。第五,考察六次对魏用兵的过程,可以发现诸攻讥掇客墀九峨循法末葛亮是从一开始的很不成熟,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的。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
答:诸葛亮并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东风只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诸葛亮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并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震慑江东。当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

诸葛亮人物简介
答: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五个人物的简介·经典事迹and简介
答: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原文?
答:问题一:求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原文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

三国演义的所有大小战役、时间、地点、主战名人.
答:诸葛亮平南中之战 周鲂攻彭绮鄱阳之战 226年 泪饭交趾之战 孙权攻魏之战 诸葛瑾攻襄阳之战 227年 张嶷平张慕之战 228年 曹真破赵云之战 孟达反魏之战 诸葛亮攻魏街亭之战 229年 葛亮攻魏陈仓之战 诸葛亮攻魏武都、阴平之战...

诸葛亮的故事?
答:演义里没有的???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

三国演义所有战役资料
答:胜负:联军中的各群雄在这战役中大多都结下仇怨,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自己的领土,董卓讨伐战中在没有得到大的成果下,便告结束。 8、曹魏灭蜀吴 9、西晋统一中国 (后两个没什么好写的) 这些是三国中比较经典的战役,楼主可以...

陈仓之战,为何不胜?
答:粮草殆尽,蜀汉道路崎岖,粮草难以到达,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同时,陈仓城池坚固,守将郝昭、王生又固守城池,所以诸葛亮久攻不下。陈仓之战属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曹魏大将军曹真认为诸葛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