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作者&投稿:廉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我”,很多人只停留在“本我,超我”,而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而步惊云却做到了。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我”,很多人只停留在“本我,超我”,而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其实这三种境界可以用一句禅语来说明,那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本我”一个人最初的纯洁,用不带任何色彩的眼光看到的世界,同样不受任何世俗的纷扰的,一个纯粹的,透明的自己。

第二,也就是“超我”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就发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让你看到的是,颠倒黑白,混搅是非。这个阶段是人生最激愤,最不平,最警惕,也是疑问最多,烦恼的最多的阶段。这自然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现实的复杂,不得不让你带上人生得面具生活,把最初单纯的自己隐藏得很深,往往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到了人生得终点,追求了一生,劳禄了一生,心高气傲了一生,却发现自己到头来并没又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憾至老。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身的修养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境界。

第三;“无我”。当你历经了曾经沧海再去看世情,无非是云淡风轻,不过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一个回归了自然的人,便会专心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与旁人计较,正所谓“懒问青山谁妩媚,闲听落花自逍遥”,面对浮华俗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就如那句话:“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去处世,也许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了吧!一切归于平静。

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而也去笑笑别人。任何的云翻狂澜,都将归于一颗宁静的心。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老马把步惊云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佛理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佛理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举例故事,有个叫冯先生的人他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普通人需要不断地提升人生的境界,为官者更要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老子把为官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为百姓做事情不让百姓知道,不哗众不取宠,不邀情不居功,利他而又忘我,这是为官的最高境界。其次,为百姓办事情,百姓亲近他,赞扬他。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称道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老子却把它列为第二境界。三等为官是为老百姓办事情,却以官自居,绷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害怕他。最低下的是贪脏枉法,欺上瞒下,横行乡里。这种官老百姓不仅不赞扬他,而且还要诅咒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为官者都达到“太上”的境界,那样也太难了一点,但是第二境界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最不济也得停留在第三境界。如果一个人做官做到了第四境界,他不仅做官是失败的,做人也就失去了资格。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所以做人最高的境界便是忘我。心中无我。傲视苍生

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厉害了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厉害了

道教(家)最高境界是肉身(身心)永生吗
答:肉身只是臭皮囊,没有永生的。道教的”道德天尊“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夫复何患?“,《道德经》是道教至高无上的经典,由此可知,道教最高境界不是肉身永生。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最高层比喻什么
答:有指外在的,也有指内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更多的还是说一个人自身的修为达到较高境界,对于周围事物看的开,想地明白,眼界宽广。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神
答:心神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它代表了精神存在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神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在中医看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失神,可从眼神中得知。眼神是心神的外在表现,也是判断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心神与身体相互依存,心神的安宁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修身养性,即为心神...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本来就具足的;人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

《完美世界》的境界划分有哪些啊?
答:答案:境界等级划分:一、搬血:需调动全身精血,滚滚如雷鸣,熔炼骨文,在血液中催发出神曦,从而淬炼天地造化,滋养肉身。最高可使肉身达至十万斤极境。二、洞天:开辟洞天。等于是夺了天地造化,不断直接吸收外界神精,补充己身。最多可有十大洞天,主角石昊将十大洞天合一化为唯一洞天,是遮天轮海境...

“只缘身在最高层” 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原文: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简介:王安石 ,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完美世界的境界划分。
答:仙路尽头,所有进化支路已知的最高境界,仙道至尊的尊称,走到了进化体系尽头。天地时光难葬,拥有帝之场域,能逆溯时间将敌人限制在寂静时空中,脱离不了这个点。被称作是诸天至高存在,纵然是在诸天外,这个等阶也是难以突破的,恐怖无边,一个念头触及,哪怕死去了,都可能复活过来。全书正式到达这个...

道家认为人修身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道家认为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

完美世界的境界是怎样分的?
答:完美世界的境界划分主要分为下界、上界、仙三个部分,而其中这三个部分又分为了18个境界,具体分法和介绍如下所示:1、下界:搬血:需调动全身精血,滚滚如雷鸣,熔炼骨文,在血液中催发出神曦,从而淬炼天地造化。洞天:开辟洞天等于是夺了天地造化,不断直接吸收外界神精,补充己身。化灵:重塑真我...

庄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答:庄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不过一瞬间罢了。【感悟】人总要长大,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真的在一步步追着我们长大!对回不去的时光说再见,以后的日子请快乐一点。2、君子之交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