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我国该如何应对当前全球化的逆动形势? 最近的时事政治 用政治知识分析 要求用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

作者&投稿:终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应对与责任

西方推动的逆全球化潮流,对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将有深刻影响。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中国经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外需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增长动力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移之前,自由贸易、贸易便利化、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和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范式。

如果世界主要国家走向经济封闭、社会保护和孤立主义,去全球化成为主流,那么开放型经济的外部条件将难以满足,中国将面对一个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外部环境,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二是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尽管从整体上讲,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未出现较大的收敛效应,但是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就业、缩小世界的贫富差距上成效是明显的,不仅如此,还造就了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

由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合作的空间很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全球化谋求发展的意愿没有减弱,而且愿望还十分迫切。

因此,平抑全球化逆动,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发展和强劲复苏,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是大国的责任担当。

全球化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和市场机制发展的产物,单个国家意志难以全面控制全球化的进程,但全球化模式是由主要大国来塑造的,英国和美国分别造就了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模式,前者主要通过炮舰外交和殖民统治来维系全球化的秩序,后者主要通过制度压力和干预主义规范全球化进程。

世界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西方收缩全球化步伐的调整时期,也是全球化模式的转变时期。当代全球化进程将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主要动力,中国作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能力、有必要推动新型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形成。

其一,在理念上推进以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化和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化理念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基础,强调国家不分大小都有发展经济的平等权利,发展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意愿和权利。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往来、产业分工等经济互动相互促进发展,大国有责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带动其他国家发展。

共同发展并不排斥全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反地更加强调市场机制效用,不提倡市场分割和排他性的俱乐部性质经济机制,不赞成经济合作中附加的政治条件和价值观的约束,主张以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和与其相适应的全球多边治理机制,以开放型世界经济谋求共同发展。

建立在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化基础上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是中国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的中国式的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应在规则机制、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共同商议达成共识,应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创新上各尽所能共同建设,并对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方公平分享。“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反对霸权治理和单一的西方治理,体现了多极世界的“善治”原则。

其二,在平台上打造G20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治理长效机制。G20峰会是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产物,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在危机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了“救火队”的作用。

危机过后,G20峰会表现为动力不足、议题泛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成果有限,这需要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协调各方利益,力促G20摆脱“清谈馆”的僵局。强化G20职能,建立全球经济治理长效机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关键,中国应在贸易投资协定、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三,在行动上以共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推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转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国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主要成员,中国有能力和意愿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合作等方面加强同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保持密切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沿线集中了60多个国家,以“五通”建设为主要内容,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深度互动创造条件,这无疑为全球化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也是世界多极化时期全球化转型的基础。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主导性力量,由于在传统全球治理结构中没有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实力结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起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服务合作和规范合作的机制创新,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其四,在方式上力促大国协调均衡下的全球秩序。当前美欧收缩全球化步伐有不同特点,美国主要是对就业和收入问题,欧洲主要是移民问题,前者主要是对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质疑和否定,后者主要是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移民政策开放的疑虑和不满。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讲,西方主要大国对全球化进程会表现得更加谨慎和保守,中国的关键在于协调中美、中欧等关系,加强与美欧的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消减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阻碍。毕竟,一个美欧不感兴趣的全球化难以实现各国共同利益,一个仅有非西方世界推动的全球化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

扩展资料

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深层原因

大国既可以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也可以是去全球化的主导性力量。应该说,当前的全球化逆动,美国是主要推手。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民间反全球化的呼声向政府去全球化的政策方向逐步演进,主要动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缓解国内民众与精英阶层的矛盾。美国的中低产阶层收入的相对下降,以及日益增长的移民风险和恐怖威胁,引发了民众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及其治理政策的恐慌,特朗普现象就是美国民众对精英阶层和精英政治不满的集中反映。

二是避免对中国更有利的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的受益者,美国不愿再维持既有的多边规则体系,而转向对自身更有益的跨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

三是重塑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目的就是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高标准规则限制和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将退出以TPP为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谈判,但其遵循的高标准理念不会就此废弃。

相反,一些新协议可能将以更加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进行“建设性的重新定义”,未来新制度的塑造权之争仍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主导全球治理能力和意愿趋弱的表现。

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发展历史表明,全球治理适应全球化发展是全球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国际社会需要一个利益结构合理的全球化和权力结构协调的全球治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我国。

时事政治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分析~

这既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所谓时事热点就是事关国计民生和世界局势的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和利害关系问题。问题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需要高瞻远瞩才可以得见真面目! 政治乃立场观点和利益所在也!用政治看问题就是看这个问题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如果推动或者化解,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经济的观点乃定性与定量分析也,透过经济现象看到背后规律,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哲学就是从一个价值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精神价值和道德趋向,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 以上三个方面是视角不同,方法不同,可以取得殊途同归之妙,运用于一体全凭功夫才可以达到,所以,我说不仅是个方法,更是个能力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和哲学修养,看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知,也不会从政治经济和哲学的高度来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分析问题,练就这方面的本领很重要!

央行宣布房产新政。
经济: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政治: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职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哲学: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怎样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此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随着各方面的条件不断完善,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期待。(4分...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内涝现象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是排水设计的标准太低,不能应付现代社会日益扩张的城市需求。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我们充分发挥主观...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我国该如何应对当前全球...
答:全球化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和市场机制发展的产物,单个国家意志难以全面控制全球化的进程,但全球化模式是由主要大国来塑造的,英国和美国分别造就了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模式,前者主要通过炮舰外交和殖民统治来维系全球化的秩序,后者主要通过制度压力和干预主义规范全球化进程。世界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此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随着各方面的条件不断完善,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期待。(4分...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怎样
答: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地为什么不愿意把乌镇打造成为第二个达沃斯。(12分)因为,乌镇是独一无二的。乌镇将进一步和互联网融合,打造“互联网小镇”。乌镇,因水而生,因古而美,也因创新而弥久,因包容而强大。1 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联系 创新能力与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_百度...
答: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去迎接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_百度...
答:影响社会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对立性表现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物质文明力量强大时,可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力量强大时,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反,当物质文明落后时,会制约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 ...
答: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深化改革可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深化改革要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深化改革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寻找突破口。④矛盾具有...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的航天梦想为什么能逐步实 ...
答: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所以只能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尊重了世界的物质性,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中式意识的作用。航天梦的实现是从分发挥了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体现 3...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
答: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③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