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有多少皇帝? 东晋十六国具体有哪些国家?

作者&投稿:职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成汉有5个皇帝,前赵有6个,后赵有6个,前凉有8个,后凉有4个,北梁5个,西凉3个,南凉3个,前燕3个,后燕7个,南燕3个,北燕3个,前秦6个,后秦3个,西秦4个,夏3个。

一、成汉

1、国家介绍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

李特之子李雄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2、皇帝介绍

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 

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

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二、前赵

1、国家介绍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

公元328年,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

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

2、皇帝介绍

刘粲(?-318年),字士光,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昭武帝刘聪之子。

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封为河内王,领兵进入洛阳、杀死司马模、攻取晋阳。建武元年(31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后,正式即位,年号汉昌。

即位之后,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诛杀辅政大臣,处死晋愍帝,将军国大事全权委托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历数罪名后,杀死刘粲,谥号隐皇帝。

三、后赵

1、国家介绍

后赵(公元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帝,享国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330年)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

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坐大把权,并于350年改国号为“卫”,不久杀皇帝石鉴,并屠杀石氏子孙及羯胡,同时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

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之后刘显也被冉闵攻杀,后赵最终覆灭。

2、皇帝介绍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bèi),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建立者,羯族部落首领周曷朱之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

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喜欢儒家文化。跟随流民帅汲桑,投靠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八王之乱后,投靠汉赵国主刘渊。

重用名臣张宾,以襄国为根据地,消灭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冀州邵续、辽西段匹磾的割据势力,占据幽并冀州之地。靳准发动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

光初二年(319年),自称赵王,定都襄国,西取关中,东擒苟晞和曹嶷,灭亡前赵,南掠晋土,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北方最强的国家,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患病逝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四、前凉

1、国家介绍

前凉(公元301-376),是东晋十六国中的北方大国,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覆灭。

2、皇帝介绍

张茂(278―325),字成逊,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昭王张寔胞弟 。

清静好学,不慕名利。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建兴六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尊奉晋朝,西控诸戎,东攘刘曜。

太宁三年(325年),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成。 张祚称帝后,追谥成王 ,庙号太宗。

五、北凉

1、国家介绍

北凉(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

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时。

北凉都城先为张掖,蒙逊自称张掖公。412年迁都武威,称河西王,凉州牧。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之后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

2、皇帝介绍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谥称北凉武宣王。天玺三年(401年)到北凉义和三年(433年)在位。

张掖临松(今甘肃肃南东南马蹄镇)匈奴卢水胡人。

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四月,因伯父沮渠罗仇、麴粥被后凉吕光所杀,沮渠蒙逊与诸部会葬者万余人结盟起兵。是月,与从兄沮渠男成共推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

天玺三年(401年)五月,沮渠蒙逊用计使段业杀沮渠男成,又聚众起兵,斩段业。六月,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永安三年(403年)七月,与南凉王秃发傉檀联合出兵进攻后凉;八月,与后秦结盟,灭后凉。

永安十一年(411年)二月,攻占魏安人焦朗所据姑臧(今武威),迁都于姑臧、称河西王。此后,与南凉、西凉、西秦连年混战,时胜时败。玄始九年(420年)灭西凉。

玄始十二年(423年)二月,遣使入贡南朝宋,受封为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河西王。后遣使朝贡北魏,受封为侍中、凉王。

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六、西凉

1、国家介绍

西凉(400年—421年),河西走廊一带曾先后产生过五个凉政权,史家为区别其他的4个,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

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建武威郡以来名字换了多次,匈奴族统治河西走廊时称姑臧,西汉占领后建武威郡,东汉称西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大时把大半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周围几省,史称凉州。

李广后裔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 在敦煌称“凉公”。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

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凉军继续围攻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就此被北凉攻灭。

2、皇帝介绍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朝李氏认定的先祖。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天宝二年(75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七、后凉

1、国家介绍

后凉(公元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以地处凉州为国号。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淝水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

。公元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建立大凉,史称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覆灭。

2、皇帝介绍

吕光(338年-399年),字世明,滑州(今河南浚县)人,东晋十六国时后凉建立者,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麟嘉八年(公元396年)六月,吕光即天王位,国号大凉,定都姑臧(今甘肃凉州)。

吕光初为前秦将领,屡立战功,率军征服西域。前秦因淝水之战战败而国乱,吕光回军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入主凉州,遂在姑臧建立政权。

他在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

38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9年,吕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

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年仅22岁就一战成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八、南凉

1、国家介绍

南凉(397年—414年)位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鲜卑政权。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

历三主,共十八年。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凉州,被称为河西鲜卑。

在此居住约两个世纪,部众渐盛,务农桑,修邻好,境内安定。至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

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军西掠时,西秦偷袭乐都,南凉灭亡,立国十七年。

2、皇帝介绍

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

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年号太初,即出兵代凉,攻克金城,在街亭打败后凉将军窦荀。

明年(398年)改称武威王。太初三年(399年)因酒后坠马伤及肋骨,回宫后不久病情加重,后不治而亡,谥武王,庙号烈祖。其弟秃发利鹿孤继立。

九、前燕

1、国家介绍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

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

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

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

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2、皇帝介绍

慕容皝(297年—348年10月25日),即前燕文明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

慕容皝勇武刚毅且多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封望平侯。

太宁末年,慕容皝拜平北将军,封朝鲜公。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统治辽东。

咸和九年(334年),慕容皝接连派兵攻杀鲜卑木堤和乌丸悉罗侯。咸康二年(336年)正月,慕容皝坚持趁海面结冰而从海路进攻慕容仁,慕容仁被擒后赐死。

咸康三年(337年)十月,慕容皝听从封奕的劝告,自称燕王,建前燕,追慕容廆为武宣王,夫人段氏为武宣后,立世子慕容儁为王太子。

咸康七年(341年),慕容皝获东晋任命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封燕王。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族文化。

其在位期间平定内部叛乱,击败宇文部和段部,击退后赵进攻,破高句丽,威震北方,为日后前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咸康八年(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

永和四年九月丙申日(348年10月25日)慕容皝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其子慕容儁称帝后,追谥为文明皇帝,庙号太祖。

十、后燕

1、国家介绍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2、皇帝介绍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原名慕容霸,字道明(一说字道业、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鲜卑族。

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军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为兰淑仪。

十三岁随父征战,才兼文武,勇猛多谋。慕容皝十一年(344年),参与讨伐鲜卑宇文部逸豆归,从旁拦击,斩其主将涉夜干,导致宇文部散亡。

慕容儁元年(349年),乘着后赵石虎新丧内乱之机,献策攻打后赵,为燕王所采纳,率军攻取幽州等地,力劝燕王勿杀降卒,收服人心。

元玺三年(354年),受封为吴王。建熙六年(365年),随同太宰慕容恪合力攻破洛阳,拜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建熙十年(369年),抵抗桓温进攻,大败晋军,威名大振。

不久,前燕内讧,西投前秦,深得苻坚赏识。次年,前秦灭亡前燕,回到邺郡,密图兴复。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力劝苻坚进攻东晋。

结果,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兵力大损。慕容垂屯据郧城(今湖北安陆),实力保存。 

建元二十年(384年),起兵反抗前秦,建立后燕,次年称帝。建兴十年(395年),派遣慕容宝进攻北魏,惨败于参合陂。

次年三月,亲率兵马,大败北魏。四月,因病还师,卒于途中,  时年七十一岁,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十一、南燕

1、国家介绍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

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2、皇帝介绍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 ,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

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随兄慕容垂打败东晋的军队。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居镇护卫,参决政事。

慕容宝继位后,任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南蛮校尉,镇守邺城,专统南境。

隆安二年(398年),率众自邺城迁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隆安四年(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改元建平。

义熙元年(405年),立兄子慕容超为太子,同月去世,时年七十岁,谥号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十二、北燕

1、国家介绍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化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436年被北魏所灭。

2、皇帝介绍

北燕文成帝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是胡化的汉人。

冯跋为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慕容熙在位时为政暴虐,且冯跋与其弟冯素弗先前曾因事获罪于其,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冯跋、冯素弗、张兴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慕容熙,拥慕容云(高云)为天王。高云以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

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

430年,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未料宋夫人有为其子冯受居图谋王位之意,冯跋之弟冯弘于是带兵进宫平变。仓促间冯跋于惊惧中去世,谥号文成皇帝,庙号太祖。

十三、夏

1、国家介绍

大夏政权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

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

2、皇帝介绍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 ,《晋书》误作为其表字。 ),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

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

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

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十四、前秦

1、国家介绍

前秦(公元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370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东北、西域各国都遣使和前秦建立关系,只有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他对峙,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都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

盛时疆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2、皇帝介绍

前秦景明帝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罴,字建业(一作世建),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前秦惠武帝苻洪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继父位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351年),僭称天王,建立前秦,年号皇始。

永和八年(352年),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后屡次作战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关内势力,更击败北伐的晋军。

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时年三十九岁,谥号景明皇帝,庙号世宗(后改称高祖),葬于原陵。

十五、西秦

1、国家介绍

西秦(385年—431年),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历四主,共三十七年。431年被夏国所灭。

2、皇帝介绍

乞伏国仁(?—388年),陇西人,鲜卑族 ,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

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国仁接替其父镇守勇士川。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任命乞伏国仁为前将军、先锋骑。

元385年(太元十年),乞伏国仁逐叛前秦,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兼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年号建义,设置武城、武阳、安固等十二郡,建都勇士城(今甘肃榆中)。

公元388年(太元十三年),乞伏国仁去世,谥号宣烈王,庙号烈祖。

十六、后秦

1、国家介绍

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后秦覆灭。

2、皇帝介绍

后秦武昭帝姚苌(329 ~393年),字景茂,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384~393年在位)、军事统帅。羌族首领姚弋仲第二十四子,魏武王姚襄之弟。

年少聪慧,颇有权略,随从姚襄出征,常参大谋。寿光三年(357年)五月,姚襄与前秦交战被俘而死,姚苌被迫投降前秦。苻坚继位后,多次派姚苌出战,屡建大功。

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国力顿衰,内部瓦解。二十年四月,姚苌随同苻坚之子苻叡征讨慕容泓反叛,战败逃奔于渭北马牧。

羌族和西州豪族以为盟主,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史称后秦。不久,屯兵北地郡,厉兵积粟,以观时变,羌胡投靠者十余万,联合慕容冲一起反抗苻坚。

白雀二年(385年),苻坚为慕容冲所逼,逃出长安。姚苌遣派兵围擒苻坚,缢杀于新平(今陕西彬县)。三年四月,正式称帝,建都长安。

建初四年(389年),屡次为前秦所败,进逼安定(今甘肃泾川),亲率三万骑兵袭击大界(在安定郡与新平郡之间),夺取前秦储藏辎重,俘虏前秦名将数十人,男女五万余人。

建初八年(393年)十月,病重返回长安。十二月,去世,时年六十四,遗诏令太尉姚旻、左仆射尹纬、右仆射姚晃、将军姚大目和尚书狄伯支辅政,辅助皇太子姚兴。

姚兴秘不发丧,次年发布死讯,谥号武昭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304-589)

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垂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尔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因对抗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而叛变晋王朝。他们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战,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戒,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冉闅
后赵主石虎有养子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于350年篡夺后赵石氏政权,建立的国家,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灭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病卒,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码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 ?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是那几个国家~

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冉闅
后赵主石虎有养子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于350年篡夺后赵石氏政权,建立的国家,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灭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病卒,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码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 ?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530108.html?fr=qrl

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有多少皇帝?
答: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

东晋十六国是指哪些国家
答: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晋时十六国有哪十六国?
答:十六国有: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参考: ebaomonthly/window/history/china/dn_16 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南凉、北凉、西凉、夏和北燕 ...

东晋十六国各国历史介绍 共有哪十六个国家
答: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

历史中两晋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答: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夏、成汉,总称十六国。国名 民族 都城 今地 前赵 匈奴 长 安 陕西西安西北 后赵 羯 邺 县 河南安阳市北 前燕 鲜卑 邺 县 河南安阳市北 前秦 氏 长 安 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秦 鲜卑 苑 川 甘肃榆中北 夏 ...

谁知道东晋十六国时十六国是哪些国家?
答:东晋南渡后,主要以胡人为主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包括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总称十六...

东晋十六国有哪十六国各有多少年
答: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灭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

两晋十六国是什么意思
答:两晋是指西晋与东晋,十六国是指魏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是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十六国指哪些国家?
答:十六国是在东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相关信息 1、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

东晋十六国各国的开国国君
答: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