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简介

作者&投稿:从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录

  • 1 拼音
  • 2 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 3 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 4 心理危机的特征
  • 5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 6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
  • 7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 8 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1 拼音

xīn lǐ wēi jī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未知未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2 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3 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4 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5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很多,现举下例加以说明。

(一)精神被物质所奴役

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二)爱动物胜过一切: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我国目前的宠物热多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三)出国所致精神问题:公干、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干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三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怀才不遇。这三个时期一般需要三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四)药物依赖:有病自然要吃药,可现在有很多人无病也要吃药,听信广告乱吃补药,心里不开心,就吃抗抑郁药,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还有吸毒、酗酒……。药物依赖者的特征是迷信药物,其依据与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生了病或觉得自己生了病,也总要拿点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药物依赖是药物滥用的结果,因此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吸烟和酗酒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分析学说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证。

6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7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8 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2)恋爱关系破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3)婚姻关系障碍: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4)亲人死亡的悲伤反应(居丧反应):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②悲伤反应:在居丧期出现焦虑、抑郁,或自己认为对待死者生前关心不够而感到自责或有罪,脑子里常浮现死者的形象或出现幻觉,难以坚持日常活动,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欲降低和其他胃肠道症状。严重抑郁者可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让居丧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用BZ改善睡眠,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自杀企图者应有专人监护。

③病理性居丧反应:如悲伤或抑郁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明显的激动或迟钝性抑郁,自杀企图持续存在,存在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惊恐发作,或活动过多而无悲伤情感,行为草率或不负责任等。干预原则为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治疗。

(5)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可使当事者极度悲伤和痛苦,感到万念俱灰而萌生自杀的想法,并进一步采取自杀行动。干预原则是与当事者进行充分交流,自杀并不能挽救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通过再次努力有可能东山再起。如果通过语言交流不能使病人放弃自杀企图,应派专人监护,防止当事者采取自杀行动。渡过危机期后,当事者可能逐渐恢复信心,可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情绪低落、失眠、食欲降低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可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

(6)重要考试失败: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可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干预原则为对自杀企图者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发生这类情况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机过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来。



~

明心书坊·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作者简介
答:明心书坊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作者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边玉芳教授是一位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担任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主任。在教育界,她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核心专家,并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担任...

心理危机
答:--别去理他人说什么,努力在工作上的配合度。或许被炒鱿鱼,换新工作也好,还是这个工作也罢,工作上稳定的表现,比亮眼的表现更为好。--面对客户的刁难与谩骂,要学会去调解。要明白那是在工作,不要把个人情绪放进去。27岁的人生,需要分清楚公与私。那些与阁下没有关系的人所说的话别放在心上,那...

消费者认知视角下的危机处理研究内容简介
答:在当今这个危机频发的时代,《消费者认知视角下的危机处理研究》深入剖析了产品危机事件的影响趋势。该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析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的内在机制和最优化处理策略。它以消费者认知为核心,专注于理解消费者在危机中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危机处理如何影响消费者信任,构建了相应的认知作用模型,并通过实验室...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作者简介
答:阮梅,中国最活跃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以实际行动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她曾自费深入全国各地,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度调查,其作品丰富而深刻,总计200万余字的作品在《书刊摘报》、《新华文摘》等数十家知名文学和教育期刊上发表或被转载。她的作品多次...

绸缪未雨时: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救作者简介
答:在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道路上,我们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她就是张海燕教授。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她不仅是上海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还担任了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的副会长和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张教授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实践...

企业舆论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答:危机之中企业的否认往往被视作狡辩,而政府与企业不存在利益瓜葛,所以他们的观点容易得到公众的信服。 第四、借力媒体,撬动舆论风暴支点 大众媒体是舆论的载体,是舆论风暴的推动者甚至是制造者。将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强打强压,或者置之不理的“鸵鸟政策”都是不可取的。积极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平台发布“正确信息”才...

企业危机处理?有了解的吗?
答:发生危机时若自身没有问题,通常都会急于跳出来反驳,与媒体、受众,甚至政府打口水仗,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即使是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也失去了公众对其的好感,更容易导致事件的扩大,拓展到企业诚信问题,社会责任问题等方面,导致有理的事反倒没了理。这时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媒体及公众的质问不做过多的言辞,而后马上请...

阿根廷国际投资仲裁危机的法理与实践研究内容简介
答:阿根廷国际投资仲裁危机的法理与实践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复杂问题,作者在其中揭示了法律与现实的交织。书中,作者以严谨的法律视角和深厚的心理学素养,剖析了这个社会在面对投资仲裁问题时的困境和冲突。作者凭借扎实的心理学功底,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其观点犀利而富有洞察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忽视其独到...

危机处理的应变技巧?
答:最常见的几种引发危机的原因有五种类型: 1、日常消费者的投诉或员工与公司不和状告公司引发的危机。 2、国外发生的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发国内外资企业产生的危机。 3、工商、税务、质检等政府机构发现企业质量问题或违法行为引发的危机。 4、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 5、安全生产方面引发的危机。

公共危机心理作者简介
答:等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些都是他学术观点的有力支撑。他独特的学术观点引人注目,如心理意义实在论、自我心理保健3M理论,以及他对儒家心理咨询理论的独到见解,这些理论为理解公共危机心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也为解决公共危机时的心理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