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很想孩子做某件事,但是家长又有担心,我们该如何做? 一直以来都觉得学习只是孩子自己的任务,但是慢慢的发现家长也很...

作者&投稿:禄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家长很想孩子做某件事,但家长又有担心。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能够产生这样的现象。原来基本原因就是父母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孩子的信任。
家长对子女的担心,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已经监护了十五六年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固定模式。也就是孩子哪怕长大了。家长依然认为自己还是孩子的监护人。冬天就有句话这么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心。所以家长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看不到子女在自己的目光所到之处。就有一种担心的感觉。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担心基本上是常态。担心的程度当然是不一样的。
现在家长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可能是为了锻炼孩子。也可能是为了让孩子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家长很清楚,孩子能不能做成,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可是。孩子没有自己的实践,那是长不大的。所以。家长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明确。你让孩子做的那件事,是合情合理的。当然,先了解一下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了解的越多,你就越能减少对孩子的担心。这就是孩子的兴趣的问题。
还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有多大的愿望去做。如果孩子有70%以上的愿望就可以了。假如不到50%,那你还是重新给他设计一下吧!
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能够放心。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毕竟经过了。差差多年的培养。你应该是了解孩子的。如果你设想的事能够达到孩子的基本愿望。你究竟该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完成。是不是能够完成的很优秀?你的担心也可以告诉孩子。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能够完成。
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也会相信你的。

如何打消家长顾虑~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工作中归纳出了几招应对新生家长焦虑的小窍门与各位教师~起分享。(1)在新生入园前进行家访。在新生人园前进行家访工作,是减轻家长心理顾虑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家长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将要和哪位教师在一起生活、学习,而孩子和教师之间的陌生感也由于家访被消除许多,这为孩子入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二,可以利用家访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第三,详细地将入园所需告知家长,让家长提前为幼儿人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指导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配合教师做好新生人园工作。(2)入团前开展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教师还可在孩子人园前开展半日开放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家长提前看到孩子即将进入的班级的环境,与孩子一同适应新环境,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一些表现,进而打消心中的担心和顾虑。(3)指导家长提前帮孩子做好入团的一心理准备。孩子入园时如果没有分离焦虑,没有哭闹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很多。第一,家长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当孩子得到他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很激动、很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将会变得更加自信。让家长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就要上幼几园了,那里的小伙伴和老师一定会很喜欢你。”第二,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家长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如果家长经常以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上了幼儿园让老师好好说说你”、“不听话我就送你上幼儿园”、“你再淘气我就给你整托!”这样一来,孩子还能爱上幼儿园吗?如果换一种口气,告诉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老师会有很多的新游戏、新本领要教给你,小伙伴们也有很多新奇的事情等待和你分享……”孩子肯定会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第三,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爱模仿,家长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创编一个“××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故事。 第四,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与老师、小伙伴提前见面。事实证明,假期里如能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里和老师、小朋友们打个招呼,和同伴相约玩耍,会大大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也能减轻家长的担心和顾虑。(4)指导家长提前帮孩子做好入固的能力准备。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毫无疑问,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变得更加依赖成人的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家长担心孩子上幼儿园后会不适应。小孩子的确需要家长的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集体、培养自信。(5)指导家长提前帮孩子做好入圆的物质准备。缓解家长焦虑的又一途径是指导家长协助教师给孩子做好人园的物质准备。教师要引导家长考虑一下:自己给孩子穿的衣服是否适合在幼儿园穿;确认孩子的口袋里是否没有异物;托、小班孩子的书包里是杏装上了换洗的衣服,大班孩子是否带好了自己的学习用具等。这些事情看似琐碎,但是不准备的话会给孩子入园带来很多不便,因此需要家长特别关注。还有就是要提示家长给焦虑感比较严重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带上一件依恋物,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和不安。总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游戏多、快乐多……为了让家长摆脱顾虑、科学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教师要引导家长做个有心人,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与幼儿园同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对上幼儿园充满幻想和期待。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孩子能进行独立的计划、独立的执行,他们能够自己进行监督,更加不意味着他们不抱怨,没有情绪,也不意味着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知难而上的。
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务是,让大家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真正表现。
我们要知道,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能力水平,不同的心理状态时,对“自己的事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你不能要求一个刚读一年级的孩子知道如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他还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很正常,有可能他回家以后,瞬间就忘掉了作业这件事,这时,父母应该采取方式去提醒他。而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的时候,他会不希望你来干扰他。
父母们应该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判断,才能知道在他的能力范畴内,是否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是否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怎样才算“是自己的事”?父母要学会的"度"
什么才是“自己的事”呢?对于所有的孩子而言,“自己的事”意味着有这样三个特点:可选择、可完成、可承担。
第一,孩子有机会选择。比如说,孩子可以选择某一天去看,并且能选择看自己喜欢的书。在这些选择中,他会慢慢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他能够完成的。因为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满足感,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
第三,他需要学会承担学习的结果。当一个孩子在作业、考试、阅读上面做的好,他接受表扬;做得不好,他也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承担责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才能够意识到,学习真正地和自己有关系。
在“可选择、能完成、会承担”这三个方面,父母通常对“能完成”这个部分做得不错,但“可选择”和“会承担”做得还不够好。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皇上不急太监急”。我们总感觉到,在“急”学习的人,好像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的研究中发现,孩子内心是在意学习的,但是,当看到妈妈比他更在意时,他就放松了。
他会慢慢地觉得,反正有妈妈替我操心,有她监督,有她提醒我,有她给我检查错别字,有她、有她、有她……渐渐地,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承担。当父母替代太多时,孩子没有办法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学习没有成为孩子自己的事,背后渗透的是独立性的缺乏。一个人的独立性,不仅仅会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如果孩子除了在学习上,在其他方面的独立性都很好,就需要关注他学习上缺乏独立性的原。我们需要思考:“他是否无法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是否在学习中挫败感很强,没有办法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呢?”这是我下面会谈到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三、每个孩子都能被激发学习热情,只是需要父母的正确帮助
有的父母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住几天最好的酒店,再住几天最破的酒店,然后问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在用学习道路上的物质获得,来代替了精神满足,我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
我所提到的,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是让他们去对比学习结果的好坏带来的差别,而是让他们体会取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去选择,让他们可以作主。但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选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体会一下这两种说法:“来,我帮你选择,我替你选了”或者“我来告诉你,选A可能是会怎么样,选B可能是会怎么样”,后者我们提供了帮助,又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和前者是完全不同的。
四、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
1、倾听孩子抱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过程中想要放弃的念头肯定有过上千万次,因此孩子会抱怨。
孩子们能够在你面前抱怨学习,那说明他把你当成自己人了,所以我们不要害怕给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听孩子抱怨,该怎么听呢?
当一个孩子说:“我特别不想写作业。”我们不是要告诉他:“好,我们不写了。”而应该说:“哦,特别累对不对?我知道你特别不想,我能感受到你不想,你给我讲一讲你有多不想。”
这附和了孩子的情绪,但是表达的是父母自己的观点,并没有放纵他可以不写了。而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也会继续做那件在抱怨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如果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和家人进行这样的抱怨时,他就不再和家人说话了。当一个孩子不再愿意和你说话时,你和他谈学习、谈吃饭、谈他最喜欢的电子游戏,他都不会理你了。
所以,爸爸妈妈要帮助他们有机会去抱怨,把他的负面情绪都释放出来。
2、做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助手,而不是代替他完成
帮助孩子们去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很重要,所有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助手,但是,不是去替代他,而是去帮助他完成。
我们要给孩子承担后果的机会,很多情况下,我们比孩子还要害怕听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在家不想完成困难的任务,父母会在家里放狠话:“我不会管你了,你就这样去吧!”
但是又特别担心孩子在老师面前丢脸,然后就亲自动手做,帮孩子完成。我们会发现,学习的任务变成了是由父母在承担责任,那么孩子怎么能体会到自己承担着学习的责任呢?
3、当孩子承担结果时,我们要给予陪伴,一起分析问题
我们要让孩子去承担结果,并不意味着,我们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事情的结果。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我们怎么帮助他?首先,我们肯定不能嘲笑他,比如常见的这样说“你看你不做作业吧,被老师批评了吧?”冷嘲热讽谁都会,但完全不能帮助到孩子。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哦,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对吧?心里特别难过吧?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帮助他一点点地去分析,特别记住的是,真诚,特别记住的是真诚。
五、如何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的内涵是不同的,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去激发和帮助孩子,让他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
读一二年级的孩子
在孩子一二年级时,我特别建议父母们回家后,先要问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即使你已经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而不是你告诉孩子,他今天需要做什么作业,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当你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对于你来说,你会通过这个提问关注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也才会记录每天回家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道每天的作业是什么,然后能够按时完成,这已经很好了。
读三四年级的孩子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开始帮助他们去做一些计划。
比如说新学期初可以问孩子:
“来,你知道妈妈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进步,到这学期末,对于我的工作要做成什么样,我有这样的考核标准。你呢?你希望到这学期末,你的学习、作业和考试,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挑战是最大的,比青春期的孩子还大。孩子在一二年级,父母对他们帮助很多,到了三四年级有很多父母想放手,但是如果放得过猛了,孩子就突然从什么都有人管,到不被管的状态,他就会失控。
所以父母要慢慢地撤下来,不能想当然地觉得孩子突然就会了。给孩子时间一步一地来,从最开始时,他要估计自己完成今天的语文作业要多少时间,然后去实践,检验是不是在自己预估的时间内完成的。
三四年级的困难很多也很集中,这个阶段的他们,开始有一点点想要掌控的欲望,又要在学校里面对师资的变动,学习的内容又和一二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别,同时父母还在往外撤。
这些环境变化都纠葛在一起,所以,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比较焦灼的关系,往往就在这个阶段发生了,而不在青春期,这里父母一定要关注好自己的节奏,要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小学阶段,把学习习惯的问题、自主学习的事解决了,学习方法的问题可以放在后面。因为大家会发现,到了青春期,会出现好多非学习的问题,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斗争。
所以,父母们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好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
答: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打通关系,也需要统一战线,对待一件事情要有统一的看法,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找谁都没有用,这个时候所有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会越来越好。 4、学会挖掘孩子的兴趣 相信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习是特别重要的,其实学业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最重要...

作为母亲,总是忍不住想让孩子更优秀,这种想法正确吗?该怎么做?
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是否在逼迫孩子做他并不想要做的事情。避免焦虑。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学习班,但是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使孩子过于焦虑压力过大。父母应当减少焦虑。作为母亲,应当避免将自己的孩子与...

八岁孩子做事很慢,妈妈脾气比较急,这该怎么办?
答: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天生性子慢的原因,或者是被家长逼着去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总之做事情非常慢。而妈妈又是个急性子,总是不断的在催促孩子,导致双方陷入了僵局。其实很多孩子在做事的时候都会有一点磨蹭,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帮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一、孩子有时间观念孩子做事情磨蹭的...

对于家长说什么都无动于衷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答: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叛逆期。如果只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某件事,孩子会很不情愿。所以对父母的要求左耳进右耳出,甚至顶撞反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劝导孩子,缓和气氛。很多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相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些紧张。不懂事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只是想...

父母总是为我安排很多,可是我并不喜欢,怎么办
答:家里人替你安排很多你不喜欢可你又不拒绝的态度,似乎让家长认为你是喜欢这种态度的。这和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问题类似,比如一个人拜托你做一些事情,虽然你的内心并不想去做,但你还是接受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要勇敢说不。因为父母不懂你的想法,你可以把你内心的真实...

为什么家长总以为重要的话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
答:但是如果家长把话说的太多而且太重复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很厌烦,而且在内心中是比较抵触这件事情。所以说有时候家长的想法跟孩子的想法还是有很大冲突的,不是说家长觉得孩子是怎么样,孩子就是按照这个想法想的。家长在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话说很多遍,有时候只说一两遍,但是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啊...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答:有很多家长不许孩子做这个,不许孩子做那个,长时间这样下去,孩子就真的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会做了。在孩子表达出想要做某件事的意愿时,只要没有太大的危险,家长都应该放手地让孩子去做,如果实在是不放心,家长可以在旁边看着孩子,但是千万不要阻止孩子去自己做事情。多鼓励孩子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时,父母可以...

家长应如何训诫孩子 edujt
答:当然,由于是孩子自己作的选择,即使这样的选择错了,做父母的也好纠正。总之,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件事你自己来做决定。”。这么说可以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应怎样做?
答:引言:许多宝宝到了适龄的年龄之后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他可以多方面的提高自己的发展。虽然和新生儿相比,他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和判断力还是很弱的,要想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且促使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应重视哪些方面呢?一、要注重鼓励孩子当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