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帝时期,郡守下有哪些官吏,主管民政粮草器械的官吏是什么官职? 城中除了太守之外还有什么大的官吏?

作者&投稿:茶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郡的长官称太守,另还有掌管军事的都尉。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郡守 郡丞 郡尉
长史 从事 功曹 簿曹 治中 主簿
三老:上寿、中寿、下寿
还有些后勤人员。

谁能提供下西汉武帝时期详细的官职谱?最好是有注释职能的那种,谢谢!~~~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专看家世声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通过互相联姻构成一个门阀贵族统治阶层,制订或形成一整套维护自身等级特权的门阀制度。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上、经济上种种特权,在这种制度下,家世成为衡量身份的最高标准,只有那些祖上有人做过大官,而且代代相继为大官的人,才被归为士族。为保持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优越的门第望族身份,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绝对不与庶族通婚。如有违犯,则要剔出士流,禁锢终身。政府选官任人必稽查谱牒,以防庶族假冒。因此当时的士族纷纷编撰族谱,将其世系源流明确记下,以备查考。在吏部任职的人也必须是熟悉谱牒的人。日常生活中,士族一般不与庶族往来,偶有接触,也自矜门第,鄙薄之。士族之间也有等差,一般而言,旅长倘能长期保持上口官级,则为最高一层,称为右姓、茂姓。其他大族虽也在上流之内,但已等而下之。唐朝时门阀制度虽依然盛行,但士族一般不理政事,只居清显职位,庶族地主逐渐典掌机要。门阀制度是世家豪族政治、经济势力恶性膨胀的产物,它标志着门阀贵族的腐朽没落,最终走向灭亡。

官名。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相当于现在的某市市长,俸禄二千石。  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汉武帝时期的酷吏
答:汉武帝时期所以的酷吏..越多越好..再加上别朝的有很酷的哦... 汉武帝时期所以的酷吏..越多越好..再加上别朝的 有很酷的哦.. 展开 8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百度网友0ba7beb 2008-06-13 · TA获得超过4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

汉代州牧下有哪些文官职位和武将职位,职则是?
答:另一类称为属吏,其中又分为六大类:1、功曹、五官掾和督邮,为郡府右职。功曹:因掌握下面官吏的政绩考核和升迁,再加上往往是刺史、太守以自己亲信充任,虽然不是国家官员,却权力往往比正式官员的长史等权力还大。五官椽:是一种荣誉职务,没有具体的职责,在功曹缺员的时候代理功曹之职,其他曹缺...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怎样的?
答:首先,武帝时期,武帝开始不定期的下诏“举贤良”,要求全国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有德行、才能的人,借此从中选拔出真正对朝廷有用的大才。 前140冬十月,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书·武帝纪》),就是让三公九卿,地方郡守,诸侯替武帝荐举全国各地的“贤良方...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名臣良将?
答: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很多,具体如下:1、卫青 卫青是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车骑将军始,曾先后七次率军出击匈奴。2、周亚夫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了...

东汉末年的太守、刺史、州牧、候、都有怎样的区别和怎样的关系?_百度...
答:太守、刺史、州牧、候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它们在东汉末年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地位。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相当于现在大一点的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包含了治理百姓、察举贤能、刑名诉讼、查捕缉盗等各项职权,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刺史是在汉代出现的监察官员,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

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在中央设立什么监察御史
答: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察官员的官职,秦始皇时期设立的官职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是刺史和司隶校尉。秦朝的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台.西周时已有"御史"之名,但当时的职责是掌管文书,到了秦朝才有了监察之职。秦朝可谓开了中国监察制度的先河,其后历代均沿袭了这一制度。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

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在中央设立什么监察御史百官
答:御史大夫就是监察百官的官。汉承秦制,延续了这个官制,汉武帝时桑弘羊就当过御史大夫这个官,监察百官行为。汉武帝为监察地方封疆大吏,设置了十三州刺史,监察郡守、国相,京畿地区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畿地区官员。西汉时期的刺史不同于东汉后期的州牧,州牧为统辖数郡的军事行政长官。而西汉 的刺史仅是...

汉朝官职有哪些
答:西汉,皇帝与丞相的冲突在武帝时达到高峰,本来汉武帝对田蚡言听计从,但田蚡得寸进尺。《资治通鉴》记载:田蚡每次上朝奏事,奏着谈上大半天,他推荐人作官,有的位居二千石,把皇上的权利都夺了去(任命官吏是皇帝的权利),皇帝就对他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官吏。” 田蚡曾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她...

求汉武帝时期人物名单
答: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

在汉朝时期郡守是什么权力?能比诸侯还要大?
答:而到了西汉时期,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之前诸侯分封制以安定功臣之心,稳定局势之后,朝廷在地方设置郡守以管理地方政务,由于其掌管地方政治、经济大权,所以其在整个王朝的治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参与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位置自然越来越重要。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