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汉字文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投稿:攸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则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字系统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化宝库。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汉字应该怎样读、怎样写,还应该适当地挖掘和揭示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汉字文化教育。

一、汉字与传统文化
古人认为“心”是主思维和情感的器官,所以表示思想、情感内容的字大都从心。如:情、忧、悟、恭、慕、怡、忆、怀、怅、快、怯、愫、憟、怖、怏、怡、恨等。
讲授汉字的时候,可以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讲给学生。根据我的经验,这样教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反而觉得很有意思,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汉字与美学
汉字与汉民族审美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中国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大、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始终没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书法,开始便相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态,包括近年发现的种种陶器刻画符号,无不带有艺术的意味。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特质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而书法艺术的要求,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文字发展的方向。离开艺术的观点去看中国文字,总未免有所不足”。
尽管汉字教学不同于书法教学,但是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书写汉字的时候尽量按照书法美学的规律来书写还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从两方面来谈谈汉字之美。
1.用笔
书法中用笔的种类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急徐等,都是以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古人写真书讲究“八法”。隋代智永和尚对“八法”作了理论总结: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勒法第二(如勒马之用缰绳);帑法第三(用力也);趯法第四(跳貌与跃同);策法第五(如策马之用鞭);掠法第六(如篦之掠发);啄法第七(如鸟之啄食);磔法第八(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点、折、提、捺、钩八种,这是在书法用笔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古时书写用毛笔,现在书写多用硬笔。但用笔基本规律是相通的,教学生写汉字的时候,完全可以借鉴古人的“永字八法”。
2.结体
书法结体也称间架、结字、布白。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对每个汉字的结构作出疏密、欹正、聚散、虚实等处理,使观赏的人从中获取丰富的审美享受。以唐代书法为例,唐代真书特别发达,书法家对真书的字体结构也特别讲究。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结体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等三十六条。这和现代汉字表现出的严整、对称、均衡等形式特征非常吻合。
汉字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汉字构形之美,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书写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写得美观与否,这是有失偏颇的。
三、汉字与思维
从汉字的字形上看,汉字基本上是平面团块形,结构紧凑,整体性和格式塔(Gestalt)特征突出。这与拼音文字由字母排列组成而具有“序列性”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对拼音文字的识别,特征分析是初始的和必经的阶段,换句话说,对拼音文字的识别过程是先局部后整体,而对汉字的识别却存在整体优先性。
汉字具有表意性,这和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直觉性、意象性是相一致的。古人把汉字分为文和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的文就是指“六书”里的象形和指事字,这两种字都是直觉性、意象性思维的直接产物。象形字如古文字中的“莫”,是“暮”的初文,字形象太阳在丛林或草莽之中,古人是通过对于日在丛林或草莽中这样的傍晚景象的直观来把握“暮”这一时间的。指事字如“上”、“下”,是用具体的图形来指示出比较抽象的方位意义。
朱志贤先生说:“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汉字所体现出的整体性、直觉性和意象性特征正好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吻合。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汉字的表意性,让学生明白汉字构形的理据,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对汉字的书写和识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所以,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滥用、乱造文字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却不知不觉地“变了味”。例如:大街上的服装店招牌有“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打开电视有默默无蚊(闻),随心所浴(欲),乐在骑(其)中……

素质教育,是以人育人,不是完全的以书育人,要贯彻落实这个问题,先得问问如何在教师群体,学校老师领导中贯彻落实这个有点不那么社会的各种准则原则

如何将甲骨文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答:因此,通过甲骨文的字形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在小学识字教学课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和迎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教学才能得心应手。结合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降低识字的难度。教师只有在讲解汉字时讲清汉字的源头,才能把一个个汉字讲活...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答: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
答: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字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老师也是可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布置学生 课前...

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
答:不过,明白了语文课的性质和地位,在了解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教什么的问题就明白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中关于总目标的阐述是明了的: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

苏教版语文教材特色是什么?
答: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选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材的质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坚持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在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江南》就是一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实鱼戏莲叶西,鱼戏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答:一、读:语文教学之本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读的,读是语文“发展课堂...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答: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要性_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答:曾有人认为,识字教学已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了。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现代工具随时查出不认识的字,何必花大气力去识字呢?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由一代不识汉字的子孙怎么去传承,汉字的命运又该如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使汉字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有何学习小学语文的有效方法?
答:思维训练: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推理、判断、归纳等练习,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文化体验:参与文化活动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孩子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进语文学科的背景知识。总结来说,小学语文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答: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2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坚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做到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认识汉字,自主学习汉字,在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