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袋形通道的长度规范是多少? 小型医院的疏散宽度有没有要求?什么规范?第几条?

作者&投稿:董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单、多层建筑袋形走道的规定:

(1)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其疏散距离为20M;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5M;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0M。

(2)学校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其疏散距离为22M;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其疏散距离为20M;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0M。

(3)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5米。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高层建筑袋形走道的规定:

(1)耐火等级为一级时,医院中的病房部分为12M,医院的其他部分为15M;

(2)旅馆、展览楼、教学楼为15M;

(3)其他民用功能建筑为20M。

扩展资料

一般在建筑物中的任何部位,最好能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尽量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方向,如果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容易造成堵挤等事故。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通过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是疏散的必经之路,通常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带。

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

(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

(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地带,所以必须保证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袋形走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疏散走道



  [B]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6.1 一般规定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3A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 6.1.5的规定。
  安 全 疏 散 距 离 表6.1.5
  高层建筑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医院 病房部分 24 12
  其它部分 30 15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
  其它 40 20
  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
  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1.8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个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6.1.9的规定。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 表6.1.9
  高层建筑 每个外门的净宽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医院 1.30 1.40 1.50
  [B]居住建筑 1.10 [B]1.20 1.30其它 1.20 1.30 1.40[/B]6.1.1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6.1.11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1 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6.1.11.2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6.1.11.3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6.1.11.4 观众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其座位数应减半。
  6.1.11.5 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6.1.11.6 观众厅的疏散外门,宜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6.1.12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2.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6.1.12.3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6.1.1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4.1 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6.1.14.2 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宜小于0.90m。
  6.1.14.3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6.1.14.4 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6.1.15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紧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
  6.1.17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1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 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2.5.2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2.5.3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2.6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6.2.7 除本规范第 6.1.1.条第 6.1.1.1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屋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9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6.2.9的规定。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表6.2.9
  高层建筑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医院病房楼 1.30
  居住建筑 1.10
  其它建筑 1.20
  6.2.10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0,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6.2.11 公共建筑内袋形走道尽端的阳台、凹廊,宜设上下层连通的辅助疏散设施。

边儿上没有规范吧



消防袋形通道的长度规范是多少~

规范的说法应该袋形走道,对于袋形走道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功能、耐火等级其要求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得大于9米;2、托儿所、幼儿园以及老年人照料设施、单多层医疗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得大于20米;三级耐火等级不得大于15米;四级耐火等级不得大于10米;3、高层医疗建筑的病房楼不得大于12米;高层医疗建筑的其它部分、高层教学建筑、高层旅馆以及高层展览建筑不得大于15米;单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医疗建筑不得大于 20米、三级不得大于15米、四级不得大于10米;4、单多层教学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不得大于22米;三级不得大于20米;四级不得大于10米;5、其它单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得大于22米;三级不得大于20米;四级不得大于15米;6、其它高层建筑不得大于20米;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医院病房楼/1.30,居住建筑/1.10,其它建筑/1.2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的第6章规定如下: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6.2.9的规定。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医院病房楼/1.30,居住建筑/1.10,其它建筑/1.20。

扩展资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功能、火灾危险性和扑救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类。以该分类为基础,本规范分别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灭火设施等方面对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实现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与保证工程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统一。
除对各类建筑的疏散宽度要求以外,各类民用建筑的总高度要求如下:
1.各类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楼梯按每层人数计算总宽,下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宽度及首层外门(上部人员亦使用)总宽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2.影剧院类和体育馆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6-1/2的百人指标计算确定。影剧院类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总人数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人。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通过人数不超过400-700人。
3.商店等其他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各类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7-1/2及其他条文的百人指标和人地指标计算和折算确定。其中特别处:娱乐场所设在(半)地下室,其各类宽度不小于1.0m/通过100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消防袋形通道的长度规范是多少?
答:(3)其他民用功能建筑为20M。

民用建筑通道宽度和长度规范要求
答:多层住宅楼梯净1.0米宽,其它1.1M宽,无障碍坡道1.2M宽.长度除了坡道1:12时不超过9M,其它的按防火规范要求.楼道单面房间的不小于1.3M,双侧房间不小于1.5M 大型公共建筑因有无障碍所以净宽不小于1.8M 一般建筑除了住宅楼梯以外,都超上述数值....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考虑什么因素
答: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全文(2)
答:2 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其指示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有关规定。 11.3.5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

...而且厂房背靠山体,请问这样如何设置消防车道与安全疏散通道...
答:看有几层,不是高度而是层数。 如果两层的话,工业建筑根据《建规》要求,分两种情况: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允许距离为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者尽端的疏散至安全出口的最大允许距离为22米。消防车道工业建筑有1面消防面即可 ...

下列关于地铁车站疏散走道长度说法,正确是( )。
答: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口距离不应大于4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其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口距离不应大于22m,A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根据28.2.10—4.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当超过时应采取满足人员消防疏散要求措施。C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B。

消防工程师随堂练习:安全疏散
答:对于歌舞娱乐场所,当布置在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即使配备自动灭火系统,最远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长度也不能超过(A.11.25 m)。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快速疏散路径的安全性。在阶梯形观众厅中,设计人员需考虑疏散时间和人流流量。若疏散时间为3分钟,单股人流宽度为0.55m,每分钟37人通过,计算100人...

关于地铁建筑防火疏散宽度和距离,叙述正确是( )。
答:m。(4)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 ;当大于100m时,应增设安全出口,且该通道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距离不应大于50m。(5)地上车站设备管理区内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6)疏散通道宽度和疏散楼梯宽度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有哪些重点?
答:59、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安全出口或橙 子内训 疏散门的正上方;应设置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转角处不应大于1.0m.60、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的楼梯等公共部位可不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建筑高度小于54m的住宅建筑的楼梯等公共部位可不设置...

楼道内安全出口标识应该几米一个
答:不是以多少米来决定安全出口标识的,而是以建筑物的结构和图形决定的,在每个拐弯处,每个出口处都必须要有安全出口标识,只有在很长的走廊里,根据走廊的长度,可以根据两头和中间各设立一个标识,如果走廊超过30米以上的长度,可以每隔10米设立一个安全出口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