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案例:老物件:那记忆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作者&投稿:何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题呈现】旧棉衣、针线篓、搪瓷脸盆……是爷爷奶奶的老物件;连环画、收音机、CD唱片……是爸爸妈妈的老物件;运动鞋、玩具熊、泛黄的照片和奖状……渐渐地也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老物件。老物件背后也许有故事、有滋味……  请以“老物件”为题,写一篇文章。

【导读导写】我们为什么需要老物件?因为我们需要精神家园。

老物件的命意,在于回顾,在于重温,在于回味。为什么要回顾?为什么要重温?为什么要回味?因为老物件负载着一段美好的记忆,老物件传递着一种珍贵的情谊,老物件传承一种在岁月深处依旧闪光的品质或者精神。因为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生,对于成长,老物件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而当下新的物件,新的生活,或许就是因为新,或许就是因为刚刚确立,而不是那么成熟,所以老物件的立意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对往事的重温,对价值的追寻,最终落实到的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改造。

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有这样一个矛盾:老物件对于新同学新人产生的这样一种矛盾。如何化解矛盾,让你的习作产生一种张力?语言习得有强语境,和弱语境之区别,所谓母语和非母语之分。我觉得作文也有,强情境和弱情境之分。强情境写亲身经历,弱情境他人之经验,书上之经验、过去的经验。两者如何贯通?一方面要去寻访,另一方面要做采访,最后还要提炼。

风带走了一切,因为有时间的帮助,但是那些在人内心最深处的最柔软和最重要的东西缺被保留了下来。放眼家乡那曾经湛蓝的天空,如今是否一如既往的湛蓝,远处巍峨的青山是否一如既往的巍峨,而关于家乡的回忆是否一如既往的清新与亲切?是它们变了吗?不,它们没变。改变的只是我们。抹去时光的灰尘,回忆才下眉头,那一抹甜蜜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的童年鲜有玩伴,要问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的性格原因吧。我哥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对于我这个顽皮的弟弟,他似乎永远是温暖而又无奈的。别人总喜欢独自一人,而他更多的时间是迁就着我、陪伴着我。

走上我家老屋的三楼,在空旷的房间里,那个当初我的乐园现在已经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了。踏上布满灰尘的楼板,抬头看,横梁的柱子都是使用我们这里最好的木材做成的,即使岁月的流逝也只能从它的身上剥落下一点点油漆。横梁上挂着一块小木板,准确来说是几根很粗的尼龙绳上吊着一个小秋千。我走近小秋千细细观察,哦,秋千还是老样子。父母没有摧毁它,而是保留了下来,这是我哥留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没人陪我玩的时候,他便忙活了半天,帮我做了个秋千,因为安全起见,怕绳子会断,他还特意去买了加粗的尼龙绳。在他的眼里,我似乎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我闹脾气,他保护我;我生气他安慰我;我成绩不好,他花整个假期帮我补习。明明自己是最讨厌帮人补课,却只是因为我是他弟……

我轻轻的坐在上面,绳子承受了我的重量绷紧了,却依旧完好无损。我仔细端详,上面的绳子竟是由三根拇指粗的尼龙绳组合而成的。看房梁离地的距离就有三米多,他到底是怎么在12岁的时候把绳子挂上去的呢?一定是失败了很多次吧。我不禁回想起我哥的脸充满了坚毅而又果断的神情。对于我这个弟弟,每每看向我的时候,他锐利的眼神中似乎总有一种东西在荡漾。

我轻轻的荡起秋千来,微微的风轻拂在我的脸上。以前也是这样的,我哥坐在旁边看着我。连我爸都说,他这个当哥的对我宠爱过分,什么都会帮我。有我哥在的地方,仿佛那远离尘世的圣地,我可以在那里尽情撒欢。秋千,承载着我和我哥的手足亲情。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困惑,没有痛苦,有的只是无尽的花海与参天的大树,粗壮的树枝上永远挂着一个秋千。秋千上坐着一名少年,树下另一位少年轻声轻语的为人们讲述一个有关俩兄弟的故事。

回过神来,我已经不再是那位顽童,尽管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漫长的。不过,我还是想在这舒适的午后,再一次坐在由兄长亲手制造的秋千上,小小的撒娇一会,一如当年我哥哥陪我趴在桌上睡午觉一样……

【本文发表于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刊物《七彩语文》初中版2019年5月刊】

~

作文案例:老物件:那记忆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答:我走近小秋千细细观察,哦,秋千还是老样子。父母没有摧毁它,而是保留了下来,这是我哥留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没人陪我玩的时候,他便忙活了半天,帮我做了个秋千,因为安全起见,怕绳子会断,他还特意去买了加粗的尼龙绳。在他的眼里,我似乎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我闹脾气,他保护我;我生气他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