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解决哪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哪些

作者&投稿:学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0~14岁儿童在成长发育阶段,遇到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的问题,以及完成这一阶段成长任务的问题。主要解决:儿童的认知与社会化,儿童人格与道德规范;以及儿童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技能。
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必要的引导和训练,使孩子可以尽快的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这是奠定儿童一生健康快乐,自由幸福的关键。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人与事物的影响,心理是随之而变化的,像儿童为什么爱哭,胆小,吃饭挑食等诸如些类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并且可通过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了解了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后,再施之正确的指引,才能给予儿童在发展周期中正确的方向,从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实际在生活当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你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儿童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的一些课程,自己关注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皮亚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理性的核心问题,把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当作一种“方法论的插曲”(皮亚杰语),力图寻找生物学与逻辑学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而他的理论体系的重心则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的发展表现出阶段的特性,每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具有特定的性质,这些特定的性质由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决定。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儿童(认识的主体)与环境对象(认识的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的。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智力与成人的不同之处,使我们认识到从新生儿到成人这段时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因时施教。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从出生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时的儿童主要依靠肌肉动作和感觉来探索外部世界,对自己感知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直觉动作思维。成人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多与婴幼儿接触,给他们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感知的刺激物,巩固婴幼儿已有的反射,练习并发展新的习惯动作,形成有目的的动作,进而达到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分化并协调。有了这些练习基础,婴幼儿才能发展新的手段以应付新的情景。例如,台布上放着玩具,儿童用手抓不到玩具时,便先抓台布,然后借拉台布而获得玩具。这里抓拉的动作是原有的,但拉台布而获得玩具则是新的行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儿的思维是需要靠动作来支持的,同时,也要重视先前的动作练习对后续更高层次动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也要重视婴幼儿这时期的教育,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时的婴儿受活动能力的限制,只躺在自己的婴儿床上睡觉就可以啦,只对那些哭闹的孩子加以关注。其实,孩子越小就越是需要我们成人给予他们越多的接触和关注。这时的婴儿活动能力不足,就需要借助我们成人的力量来帮他们实现运动。例如,在发展幼儿运动能力方面,我们可以从开始的帮婴儿翻身,让他试着趴一会儿,并且还要经常的帮婴儿做按摩;婴儿可以爬行的时候,我们更要引导婴儿多多运动,玩一些找东西、赛跑的游戏,让婴儿在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骨骼肌肉和身体的平衡性;再大些时,可以帮着婴儿站立一会,驾着走一会,一步步的帮助他们学会行走,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更大范围的独立探索。另外,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还应该鼓励家长多来幼儿园,参与婴幼儿的教育和活动,教家长做一些亲子游戏,增进与孩子感情的同时,也能促进孩子体格和智力的发展。 在感知运动阶段的中后期,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观念,皮亚杰把这一成就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如胡士襄先生所说的:“他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接触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客体永久性的获得除了受儿童生理因素的影响外,平时的练习也有助于儿童更好的获得它。在婴幼儿教养问题上,成人就应当充分利用和培养各种机会帮助婴幼儿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父母应当多和孩子做一些远近摇摆、躲猫猫、藏东西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认识到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客体永久性。同时,父母也可以试着与孩子进行短暂的分离游戏,让孩子逐渐降低与父母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认识到父母的短暂分离并不代表永远的分离,最后,孩子在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客体永久性。作为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更是应该认识到客体永久性观念对儿童智力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且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儿童尽早的形成这一观念。 儿童在2至7岁时就进入了前运算阶段,是幼儿处于运动之前并为运动做准备的阶段。该阶段的儿童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部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在这个时期,儿童能够凭借某种符号(如语言或心理现象)对外界事物加以象征化,具有一种象征性思维(一般在2至4岁时)。例如,此时的孩子会把洋娃娃当作自己的孩子,把积木当成汽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化。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沉浸在自己假想的游戏中,并且具有泛灵论倾向,会认为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成人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种行为。在日常的教育和生活中,我们成人也要利用幼儿的这些思维特点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利用幼儿认为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这点,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幼儿“小草也是会怕痛的,所以我们不要随便的踩他们”、“花儿离开妈妈也是会伤心的,所以不要摘花”,虽然这些自逻辑上是错误的,但是幼儿却非常相信这些,相比那些枯燥难懂的环保条例,这种教育方法对幼儿更适合。 在幼儿园中,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老师应多支持、鼓励和引导他们做一些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现实生活中大人的一些动作和行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也可以借此发挥自己的想象,锻炼思维,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中,一碰等的姿态与幼儿交流互动,并且还要适时的引到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使游戏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自己。另外,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该阶段的幼儿由于其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一些事情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有时也会把假想和事实加以混淆,会出现一些撒谎的行为。这时,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应当耐心的对待幼儿的这些不合理的行为,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使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 儿童在4至7岁时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进展,但是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表象自动调节的限制,处于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突出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大多数场合下认为外部事物就是自己直接知觉的那个样子,而不能从事物的内部关系来观察事物,不能采取更加客观的观点。例如著名的“三山实验”说明的就是这个现象。在该阶段的幼儿会非常的固执己见,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这时我们成人无论向他们讲什么道理都是无用的,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幼儿乖乖的改正错误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先要让幼儿自己去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我们在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例如,在“三山实验”实验中,幼儿只能看见朝向自己的那一面山的样子,所以才会说的不全面,如果,这时我们再把幼儿带到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很自然的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比于我们说一大堆深奥的道理,这样做会更有效。 相对于对小学和中学儿童的教育而言,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想法,许多家长无法了解自己孩子需求,以至于忽视甚至是遏制孩子的特殊需求,如果他们多了解一些学前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也许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荒谬。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尊重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进行适时适宜的教育,还应该向幼儿家长普及相关的知识,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三阶段(时间、名称、发展的任务和社会化代理人);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重社会文化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者、主要观点)。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第二章:双胞胎研究与收养儿童研究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时间、主要发育特点);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的因素新生儿行为评估的方法(阿普加量表)。
第三章: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神经系统髓鞘化和偏侧化的进程;婴儿身体大小和肌肉发展的特点;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因素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动力系统理论对动作发展的看法。

第四章:习惯法与去习惯法;视崖实验;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与顺应、四个阶段的名称、时间、思维特点(主要是前两个阶段))正强化、负强化。语言什么时候产生的,影响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
第五章:婴儿笑的发展阶段;依恋:依恋的类型:依恋发展的阶段;关于依恋的理论: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主要特点即可);早期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六章:幼儿身体发展的不同步性;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大动作、小动作)。
第七章:象征性技能的含义。幼儿思维发展的新进展 (读书上的内容,了解即可)。师最成人与儿童在最近。展区内合作时的两个重要特征:。成人提示对幼儿自传式记忆的影响。
智商发展的稳定性;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要点)。对错误信念的认识(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儿童技术能力的发展(儿童计数所遵循的原则)。儿童初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趋势。
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名词词义发展的特点);句子发展的趋势;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
第八章:移情能力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典型表现有哪些;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阶段;同伴关系的测量;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的趋势;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解决哪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答: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0~14岁儿童在成长发育阶段,遇到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的问题,以及完成这一阶段成长任务的问题。主要解决:儿童的认知与社会化,儿童人格与道德规范;以及儿童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技能。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必要的引导和训练,使孩子可以尽快的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自身生命成长...

小学儿童心理学学什么内容
答:4. 儿童学习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儿童认知和学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包括儿童叙事能力、思维方式、记忆、注意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5. 儿童社会行为与亲子关系:介绍儿童社会行为以及儿童与父母、同伴的互动。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参与度等。儿童心理注意什么?1....

儿童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答:儿童心理学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内容:1、儿童发展理论:介绍不同的儿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理论等。学生将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行为表现。2、儿童心理评估: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评估,包括使用标准化测试工具、观察和访谈技巧等。学生将学习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情绪...

儿童心理学都教些什么?
答:1、儿童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身心发展过程。根据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经历了感知、运动、思维等方面的不同阶段,并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认知能力。2、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儿童的思维、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包括对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发展和概念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心理学图问题解决的因素等。6、技能...

儿童心理学发展的五大理论流派有哪些?
答:行为主义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兴起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反叛。(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华生的理论观点以行为“习惯说”或“刺激—反应说”为代表。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与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哪些
答: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不同。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1)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2)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3)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介
答: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 部分目录 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 2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2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6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9 第二节 ...

如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学派的观点
答: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哪些
答: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三阶段(时间、名称、发展的任务和社会化代理人);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重社会文化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者、主要观点)。调查法;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