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

作者&投稿:花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

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

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

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

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扩展资料: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

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

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创造出许多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

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



~

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
答: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

颐和园为什么被称为皇家林园
答: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

为什么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博物馆?
答: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吗
答:颐和园的前身是皇家园林。之所以改名颐和园是因为这里曾经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后来重建的时候资金不够,只修葺了一部分。它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

为什么说颐和园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之最?
答: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起源很早,但留存至今的园林,除了少数系宋代、元代遣构外,大量为明清两代所建。本着着重介绍了这些园林在总体布局、个体建筑、室内装修、庭园小品等方面的艺术成就。颐和园原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规模宏大,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原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位于海淀区,距城约15...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答:在颐和园当中,大江南北的许多著名园林和建筑都能找到对应的景致,确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博物馆”。颐和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超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传统造园手法“一池三山”模式的真实样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称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博物馆”是恰如其分的...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答:颐和园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和我国的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约290公顷,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叫清漪园,1860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的游乐地。颐和园利用昆明湖、...

颐和园简介
答:颐和园是我国清朝时期修建的皇家园林,在北京西郊修建,以杭州西湖为借鉴,修建的一座具有江南风范的皇家行宫。在我国古代,皇室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所有的能人巧匠都为他们服务着,所以皇家修建的园林建筑可以作为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颐和园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颐和园的修筑和破坏历史:“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

颐和园是什么格局的皇家园林
答:颐和园是一座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的皇家园林,展现出一种融合了南北园林特色的宏大而精致的格局。颐和园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杰作,其总体布局巧妙地结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园中的昆明湖象征着广阔的自然水域,而万寿山则代表着崇高的皇家权威。这种山水相依的格局,不仅模仿了自然的风光,...

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
答: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