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冷落学习差的学生。请你从学生个体差异和教育公平的角度谈谈教师偏爱 如何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作者&投稿:莘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偏爱学生,老师是肯定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的,但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想在同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高超的教学技术。使得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大。而老师不喜欢成绩坏的学生会导致这种人不思上进,在原地停滞,最后学坏,变得不诚实,如果老师没有及时重视这类学生,那么他们中将会走向不好的前途,成为坏青年,有可能还会犯罪,走入罪恶的深渊。

o(∩_∩)o 选我哦!

老师也是人,同样是在教育,他们宁可花更多时间去培养一个聪明人更聪明也不愿花更多更多的时间去教一个本来不聪明还不好好努力学习的学生。

其实现实结果往往是读好的毕业生给读书差的毕业生打工,读书好的人死读书,老师一味的只关心好学生其结果往往是好学生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栽培期望而埋头苦读,从而忽略了人际的交往少接触了书本外的知识,也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学生的个性,往往好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内向老实,缺少了活泼开朗性格。差的学生虽说读书不好,但是他们接触的外围知识确实比好学生多的多,只是考试都考不到那些知识罢了,所以在社会上差的学校往往胆量交际性格都比好学生强多了,好学生的想法大多是考个好的名校将来有个好的工作岗位,差的学生想法是能找到好工作是好事,找不到好工作那就自己创业,总不能挨饿吧,所以社会上的那些老板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经的差学生了

一般学生的智商不会有太大差距,排除极个别的,我认为,一般出现成绩差异最重要的原因是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人都讨厌麻烦,老师会出现偏爱也是常情,就算你成绩差,但是你只要努力,方式正确,和老师沟通到位,就不会被冷落啦!

应该谢谢老师冷落了你,从此你变得更坚强,人生变得更精彩。谢谢老师不喜欢你。因此你学会了独立和有主见。这是优生永远也得不到的。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无论如何兼顾学生中的大多数,~

面对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人,教师如果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会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课堂上合作交流少,信息反馈不够,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且,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时候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尽管有些老师采用了“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结果往往无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要改变大班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照顾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大班中的学生差异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事物的存在,那么在一个大班里的几十人的个体差异就更不用说了。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必然构成他们的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不同的智力水平构成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不同,有人具有天生的语言才能,有人则语言能力低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评论某人智力好,某人智力差的说法,但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智力并不决定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智力平常的儿童作为智力超常的儿童介绍给教师,结果这些学生的成绩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有的学生感知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加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和全面,尊重客观事实。比如,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学生的思维有分析型、综合型及分析综合型。分析型的学生善于分析感知对象的组成部分,但整体性不够;综合型的学生则相反;分析综合形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3、气质差异。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由于外语学习侧重交际性训练,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故气质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较其他学科更大。比如,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关。

4、 情感差异。情感的基本性质是情调,情调是与感觉、知觉等心理过程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的强烈的表现形态是激情。激情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其高级形式是情操。情操对教育、教学以至整个认识活动都有重大影响,它的微弱而持久的状态是心境,心境直接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会用外语交际,交际内容也包括情感。外语教学必须排除心理障碍,而情感正是引起和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5、兴趣与习惯差异。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英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英语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6、 意志差异。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下苦功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但在一个大班里,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则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放弃。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稍有偷懒,略有放松就会形成知识的漏洞,技能、技巧就会不熟练。

7、 焦虑差异。一般认为,适当的焦虑对个人的学习、工作有利;过度的焦虑或缺失焦虑则不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焦虑水平,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有些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都不错,就是英语学科薄弱,那么他们就有一种焦虑感:英语成绩不搞上去,必然会影响自己高考的总分,影响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动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有的学生过度焦虑,结果造成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过程,影响思维活动。有的学生则毫无焦虑水平,整体感觉似乎“无忧无虑”,学习毫无动力。

8、 健康差异。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因而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个人无价值感、敌对感 、犯罪感等特别情绪,结果导致症状性行为,如成绩下降,对批评特别敏感,嫉妒心特重,搬弄是非,心境变化多端。有的学生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耽误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正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课堂对话、表演总是请那些活跃的积极分子参加,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被点到,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仅反映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且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差异(分层)教学

应试教育是不断地筛选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高一级的教育,而不断淘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学得很慢,但并不是不能学好的学生,只是老师着眼于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呢?减少班级人数?这不现实。“异步教学”、“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等方法在照顾学生差异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只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来研究如何解决照顾差异的问题。它们着重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学生个体差异却是多方面的,如前面所讲的认知能力差异,学习类型差异等,照顾学生的差异不仅仅追求学生差异的减少,有效的教学有时会使学生差异有所减少,但学生能力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是发展的自然趋势,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差异,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1、制定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要充分了解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让差异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2、调整教学内容。在大班里必然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在同一个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进度,这要求一个教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比如,在高中英语语法中动词的复习归纳时,优等生要进行纵横方向联系,动词时态要与语态、语气互相窜通,对比分析、比较,这样在使用时就能清楚地加以区别和应用。一般学生只要先分项理解就可以了,经过以后慢慢地运用、比较就能较全面地纵横向联系了。这样,优等生在一般水平上得以提高,同时加强教育一般学生,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让优等生阅读较长的、生词偏多的文章,中等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差生阅读一些较容易的文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还有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常教导学生: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要老师适应学生是做不到的,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老师。殊不知“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特别是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是要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上对话课,总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但学生却有不同的需要,优等生学习对话时,特别想自己创设情景实践,中等生需要老师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情景进行实践练习,差生只需要把课文中的对话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4、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前面学生差异中谈到在一个大班中学生的气质不同、性格不同,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有的属内向型,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是应多鼓励、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应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虽然,我们强调在课堂上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并非孤立地运用这方法,而是有机的结合,过渡自然。

5、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师生间就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同时,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热爱、尊敬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其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若亲近老师,说明教师已经把学生从惧怕老师,缺乏自信心,以及自感不重要等不良心态中解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要经常与他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一切,与他们交朋友。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始终以自己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结论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了。只要大班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存在,而且这种大班教学情况下的个体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只要我们做个有爱心又细心的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可以兼顾的。

摘要:当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满堂灌”,整个教学过程未尊重学生的个性,未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学校平均每班五十人左右,在这种大班教学条件下只有兼顾学生差异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兼顾;差异、分层教学  面对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人,教师如果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会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课堂上合作交流少,信息反馈不够,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且,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时候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尽管有些老师采用了“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结果往往无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要改变大班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照顾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大班中的学生差异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事物的存在,那么在一个大班里的几十人的个体差异就更不用说了。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必然构成他们的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不同的智力水平构成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不同,有人具有天生的语言才能,有人则语言能力低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评论某人智力好,某人智力差的说法,但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智力并不决定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智力平常的儿童作为智力超常的儿童介绍给教师,结果这些学生的成绩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有的学生感知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加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和全面,尊重客观事实。比如,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学生的思维有分析型、综合型及分析综合型。分析型的学生善于分析感知对象的组成部分,但整体性不够;综合型的学生则相反;分析综合形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3、气质差异。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由于外语学习侧重交际性训练,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故气质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较其他学科更大。比如,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关。
  4、 情感差异。情感的基本性质是情调,情调是与感觉、知觉等心理过程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的强烈的表现形态是激情。激情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其高级形式是情操。情操对教育、教学以至整个认识活动都有重大影响,它的微弱而持久的状态是心境,心境直接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会用外语交际,交际内容也包括情感。外语教学必须排除心理障碍,而情感正是引起和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5、兴趣与习惯差异。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英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英语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6、 意志差异。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下苦功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但在一个大班里,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则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放弃。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稍有偷懒,略有放松就会形成知识的漏洞,技能、技巧就会不熟练。
  7、 焦虑差异。一般认为,适当的焦虑对个人的学习、工作有利;过度的焦虑或缺失焦虑则不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焦虑水平,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有些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都不错,就是英语学科薄弱,那么他们就有一种焦虑感:英语成绩不搞上去,必然会影响自己高考的总分,影响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动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有的学生过度焦虑,结果造成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过程,影响思维活动。有的学生则毫无焦虑水平,整体感觉似乎“无忧无虑”,学习毫无动力。
  8、 健康差异。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因而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个人无价值感、敌对感 、犯罪感等特别情绪,结果导致症状性行为,如成绩下降,对批评特别敏感,嫉妒心特重,搬弄是非,心境变化多端。有的学生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耽误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正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课堂对话、表演总是请那些活跃的积极分子参加,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被点到,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仅反映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且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差异(分层)教学  应试教育是不断地筛选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高一级的教育,而不断淘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学得很慢,但并不是不能学好的学生,只是老师着眼于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呢?减少班级人数?这不现实。“异步教学”、“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等方法在照顾学生差异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只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来研究如何解决照顾差异的问题。它们着重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学生个体差异却是多方面的,如前面所讲的认知能力差异,学习类型差异等,照顾学生的差异不仅仅追求学生差异的减少,有效的教学有时会使学生差异有所减少,但学生能力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是发展的自然趋势,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差异,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1、制定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要充分了解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让差异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2、调整教学内容。在大班里必然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在同一个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进度,这要求一个教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比如,在高中英语语法中动词的复习归纳时,优等生要进行纵横方向联系,动词时态要与语态、语气互相窜通,对比分析、比较,这样在使用时就能清楚地加以区别和应用。一般学生只要先分项理解就可以了,经过以后慢慢地运用、比较就能较全面地纵横向联系了。这样,优等生在一般水平上得以提高,同时加强教育一般学生,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让优等生阅读较长的、生词偏多的文章,中等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差生阅读一些较容易的文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还有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常教导学生: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要老师适应学生是做不到的,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老师。殊不知“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特别是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是要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上对话课,总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但学生却有不同的需要,优等生学习对话时,特别想自己创设情景实践,中等生需要老师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情景进行实践练习,差生只需要把课文中的对话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4、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前面学生差异中谈到在一个大班中学生的气质不同、性格不同,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有的属内向型,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是应多鼓励、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应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虽然,我们强调在课堂上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并非孤立地运用这方法,而是有机的结合,过渡自然。
  5、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师生间就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同时,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热爱、尊敬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其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若亲近老师,说明教师已经把学生从惧怕老师,缺乏自信心,以及自感不重要等不良心态中解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要经常与他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一切,与他们交朋友。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始终以自己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结论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了。只要大班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存在,而且这种大班教学情况下的个体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只要我们做个有爱心又细心的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可以兼顾的。

老师怎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呢?
答:首先成绩好,能够显得这个老师教学水平高,能教出好学生,就算没有经济什么的优势,至少名誉好 其次成绩好意味着这个同学一般都比较努力、听老师话,老师也可以常常用这些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努力 再次成绩好值得表扬,老师喜欢他们也是对他们能够获得好成绩的一种鼓励吧,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 而且成绩好的同...

老师真的会更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么?
答:首先毫无疑问老师会更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因为他们身上不仅有学习好这一个优点,他们大部分也是乐观积极,勤劳活泼的小可爱。老师会更喜欢成绩优异的孩子具体原因如下:①  及时给予老师反馈 有的学生人在学校学习,但是课堂上心思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讲台之上一眼望去,发呆的学生就显得尤为明显。因为初...

老师问什么总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答:因为学习好的学生比较懂事,所以老师比较喜欢这样的学生。通常学习好的学生自信心强,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有方法,有方向,能出成绩,懂得自律。家长想让孩子成绩优秀,应该多从孩子自身想办法,让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想学习才行。欢迎大家讨论发言,如有什么看法请积极在评论区发表。跟每个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的...

为什么老师经常会叫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答:首先,学习好的学生不用操心,从老师自己来说说明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肯定,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从老师的业绩上来说,学生成绩好坏直接反应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师工资挂钩,再者,就像妈妈都喜欢乖孩子一样,老师自然也喜欢成绩好的孩子。然而,我的感受是,上学时,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孩子,而毕业后,老...

为何很多教师都是欣赏好学生,不管“坏”学生?
答:因为好学生可能会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容易管理。为什么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就是老师会非常欣赏好学生而不管不问坏学生,因为这个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老师都喜欢那种学习成绩好,又可以拿出来对别的教师说这是我们班的好学生,而一些坏学生其实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会导致老师对他的形象比较讨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会有哪些原因?
答:1. 老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例如,某些老师可能倾向于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就可能受到区别对待。2. 师生关系不和谐:有些老师可能出于个人原因或群体利益考虑,与某些学生的关系不和,从而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采取更为苛刻和挑剔的...

老师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
答:很多人觉得老师一般提问会问成绩好的学生,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老师再问学生的时候大部分是为了差学生,因为老师觉得差学生的提问,如果错了的话他可以进行纠正,这样全班的同学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答案,同时也能够让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提高注意力。而这个回答错误的差等生也会...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喜欢有教养的学生吗?
答:老师喜欢学习好的,不用操心的学生,有教养的学生谁都不会喜欢。

现在的小学老师是不是特别讨厌学习努力但成绩一般的学生?
答:学霸型学生当老师,由于基础较好,上课效率肯定就比一般老师高不少,跟讲起课来也会顺畅很多。2.有能力 正常情况下,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比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从事教育事业也如此,学习新事物会比一般教师快。特别是初三高三的时候,对于一些综合性有难度的题目,学霸型老师做题就要快一些。要想提高...

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原则之一,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3.教师要消除偏见,不要厚此薄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不会太过重视,这就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消除偏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针对性教学,扬长避短,促进全面发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