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2005无锡,苏州中考语文答案!! 2007中考盐城和苏州语文答案

作者&投稿:钞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2005年苏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jstqm 作于 2005年6月25日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 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 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2005年苏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 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 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有没有2005无锡中考语文答案!!!!~

2005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运用
1.①人迹板桥霜 ②举杯邀明月 ③灵旗空际翻 ④人有悲欢离合 ⑤野渡无人舟自横⑥濯清涟而不妖⑦落花时节又逢君 ⑧宁为百夫长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⑧每小题1分,⑨或⑩每一分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①酝 ②滥 ③怡 (各1分,)
3.①这样 ,这种 ②违背 ③通“韧”,使……坚韧起来 ④通“增”,增加(各1分)
4.C (2分) 5.D(2分) 6. ①骆驼祥子②诸葛亮③创新、开拓、顽强不屈等(每空1分)
7. ①稳定②上升③部自暴自弃,努力学习,就不难就业(每空1分)
二、阅读理解
(一)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二)12.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对两个即得2分)。 13.不能,因为“其中一种”表示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不止一种分类方案,去掉就不准确严密了。(2分)
14.①非陈述记忆 ②启动效应的记忆 ③联合型学习形成的记忆 (3分)
15. ①不能通过有意识的回忆获取记忆 ②不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被记忆的内容 ③需要多次地重复和练习,但一旦新城就不容易忘记。(3分)
16.将影响某种类型的记忆形成,并影响相关记忆内容的储存。(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
(三)17.慷慨大方,热情助人(助人为乐)(4分)
18.表现了家人心灵的美丽 (2分)
19.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4分)
20.父亲者一举止反映了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2分)
21.①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2分)②对人要有爱心(1分)。
三、综合性学习
22.例: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非有弊无利,而是利大于弊。
一方面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参加社区活动对雪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 1分)
23. ①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永葆青春。(1分)
②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1分)(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否则不得分)

可以吧?

盐城http://blog.cersp.com/userlog7/89073/archives/2007/434135.shtml
苏州
200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5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4分)
①雄 (hún) ②憧 (jǐng)
③理直气 (zhuàng) ④无边无 (yí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俱匠心,景色优美甜静,令人心旷神怡。
②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生命在诞生、成长、繁延、死亡,新陈待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②海内存知己,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 ,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
⑤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静沙 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⑧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4.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
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① 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小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1.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色彩在园内产生了什么效果?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州园林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园林设计者怎样的艺术追求?请联系《苏州园林》及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链接: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或退隐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隐逸情趣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莸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北方皇家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彩美,苏州私家园林则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与宁静,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
(金学智《苏州园林审美谈》)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等等,莫不突出以“雅”。……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阵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方法,赏析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3.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中
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
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2分)
[答]

14.矛盾认为,《百合花》的“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上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15.上文中孔乙己说话极少,作者借助神志描写来表达他难以言说的心理。请找出来,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18题。
2006年全国降水总体略偏少,局地干旱严重,例如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北东部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高温天气,不少地区“降温用电”大幅度增加。冬季,受浓雾和逆温影响,空气自洁能力差,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弱冷水过程于2006年5月结束,2006年8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这种大洋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温度改变.处于中高纬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因此出现异常的气温和降水状况。2006年南海夏季风虽然爆发时间接近常年,但结束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一般来说,夏季风偏弱时,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2006年,北半球积雪面积总体上接近常年,其中冬、秋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大.而春、夏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尤其是对我国影响很大的青藏高原.其积雪面积偏小,高原的加热作用就增强,这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降雨少、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16.气候异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哪一项概括最恰当?(2分)
A.气温、降水、能源、健康
B.干旱、积雪、能源、污染
C.水资源、农作物、能源、空气质量
D.农作物、水资源、浓雾、健康保健 [答]
17.对造成我国去年气候异常主要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厄尔尼诺事件等引起的大洋水温变化使大气温度异常。
B.夏季风强度偏弱造成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
C.冬、秋季积雪的面积明显偏大,带来了浓雾和逆温影响。
D.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面识偏小,使高原加热作用增强。 [答]
18.文中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追思藤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藤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曲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藤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诵,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藤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藤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为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藤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藤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汨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藤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藤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有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藤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藤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惆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藤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藤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藤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作者王和声,有删改)
19.我们所读的诗词中.有一些是描写塞外景象的。请选择最能表现上文“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情景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20.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藤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方面?请作简要阐述。(3分)
[答]

21.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3分)
[答]

22.作者为什么写《宋史》对藤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2分)
[答]

23.“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4.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什么? (2分)
A.探寻藤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藤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藤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富有活力的,更是要好好体验和珍惜的。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晨,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日子也在“晨”……
请以“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以外题材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1.①浑 ②憬 ③壮 ④垠
错别字 俱 甜 延 待
改 正 具 恬 衍 代
2.


3.①她在丛中笑 ②天涯若比邻 王勃 ③剪不断,理还乱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⑤小桥流水人家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温故而知新 ⑧奉命于危难之间
4.《西游记》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这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
5.①短小、优美(娇媚可爱)、精致(基本意思对即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比喻要
符合桥的造型特点“柔婉的弧型,小小的,曲曲的,娇媚可爱”。例:如一钩新月,似一弯初弓。
6.A、B
7.B
8.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10.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
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11.建筑色彩的特点:①“极少使用彩绘”,②色彩淡雅,如:梁柱、木窗、阑干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
达到的效果: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②到了花开的季节,这些颜色与花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12.追求自然之趣,体现出图画之美,营造柔和、恬静的意境,凸现“雅趣”,“雅致”。
13.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等习性。(言之成理即可)
14.上文中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酒客们的“说笑”和“哄笑”这一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次的“笑”相互呼应.贯穿全文.表观出酒客们的冷漠无情和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如上文写孔乙己买酒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而他原来进酒店买酒却是“排出九文大钱”。“摸”与“排”这个细节呼应,表现出孔乙己境遇的变化,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到的打击的大。(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15.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既可。如“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下要再提”这一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孔乙己受到别人戏弄内心痛苦,又无力争辩的无奈和辛酸。
16.C
17.C
18.如北京干旱的情况: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举北京干旱的例子能具体、明确地说明“局地干旱严重”的状况和影响。
19.例“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其他的边塞诗,内容符合要求也可)
20.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1.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22.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23.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24.D
25.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有没有2005无锡,苏州中考语文答案!!
答: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

有没有2005无锡中考语文答案!!!
答:1.①人迹板桥霜 ②举杯邀明月 ③灵旗空际翻 ④人有悲欢离合 ⑤野渡无人舟自横⑥濯清涟而不妖⑦落花时节又逢君 ⑧宁为百夫长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⑧每小题1分,⑨或⑩每一分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2.①酝 ②滥 ③...

2005年无锡中考总分多少
答:730分。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3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科目满分为100分,其中思想品德部分和历史部分各为50分所以总分是730分。家长接送问题:早、午、晚家长可以接送孩子到学校。家长一定要保证学生路上的安全、保证到校的时间,车辆不准停在大门口。每次考试结束后,除上厕所...

2005年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及评析
答:二、扎实的语文素养,老到的语言表达。 短短千余字,小作者却上下五千年,纵横排闼,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做不到的。同时,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重点在于老到的语言表达。纵观此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匠心独运,比喻的精巧、拟人的亲切,而最妙的是排比的运用。 “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

2005无锡中考总分
答:530分。2005年无锡中考的语文、数学试卷总分各为130分,英语110分、物理与化学130分、体育30分,因此无锡中考总分为530分。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2005年无锡中考总分是多少分啊
答:645分。根据查询无锡市教育信息可知,2005年无锡中考总分为645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20,政治,物理各70分,化学,生物各50分,理化生实验15分,体育30分。中考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

苏州中考总分
答:除了苏州中考总分是740分外,还有无锡市的中考总分是530分,盐城市的中考总分是760分,南通市的中考总分是760分,扬州市的中考总分是780分。苏州中考的规则包括考试科目、形式、内容、时间以及录取计分科目的总分等内容。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英语(书面考试)、物理、化学考试时间...

无锡中考语文作文没写完扣多少分
答:10-15分。通过查询无锡市教育局发布的中考语文作文扣分标准,作文没写题目或未将题目补充完整的扣2分,作文结构不完整,未写完扣分10-15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考试。

无锡中考670分是什么水平考试
答:优秀。中考670分,初中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满分为750分,670分已经接近满分了,可以进入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是非常优秀的水平。2023年无锡中考升学总分为750分,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

无锡中考各科分数满分为多少分啊?
答:无锡中考各科分数满分为150分。2023年无锡中考升学总分为750分,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等,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30分,其中听力口语为30分;物理试卷总分为100分;化学试卷总分为80分;道德与法治50分;历史试卷50分;体育考试总分为40分。无锡中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