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好句以及好句的评语(评语越多字越好)

作者&投稿:逯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下片写江上渔樵闲话,娓娓动听。“白发渔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词的一、二句写老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杨慎《说三代》)。“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正显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怀和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最后两句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我们不难发现,在老翁身上有许多同渔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这首词可称为“史论”。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国演义100字左右评语~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应该就是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确,在我看来,贯穿整部演义的,其实就是这句话。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基础的观念,就是“人、家、国、天下”的观念,而罗贯中先生的这部三国演义,说透了,我觉得,就是把这四个因素的阴阳分合高水平地糅合在了一起。主导的,就是天下的分合。我们在看三国演义时,就在研究这种分合变化,不论是计谋还是武技,真情还是假意,聪明还是愚笨。事实上,三国演义还不够精细,用之判断人事还是欠缺很多因素,尽管这很可能达到了人力写作的极限,但演义足以告诉我们一个作为当局者迷的道理:“人事纷争,却逃不过一个天道。”我们终归都是生于宇宙,不论向善还是为恶,都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莫要自视太高,高过了天去。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的每个细节都极其重要,往往漏看一个细节,就会让读者对某个人物、事件的判断完全相反,这也真是体现了每个人对三国演义这类名著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假如大家对这部书的认知达到了极其相似的地步,那就失去了名著的意义与内涵。所以,若读三国演义,我认为还是在于大家的交流中,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才能完善成为自己的、成熟的认识!

01.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02.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03.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04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曹 操 ,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汉室江山如残月,观沧海,傲意浓。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种“谈笑间人头落地,挥袖间千万人膜拜”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抗拒的。
05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拿去用啦

三国演义好句150个
答:7、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8、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

三国演义的好句有哪些
答:三国演义中的好句 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解释:这句话是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禅所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这是一种提醒人们注意细节,注重品德修养的表述。在《三国演义》中,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智慧。2. 卧龙南阳睡,...

《三国演义》中的好句以及好句的评语(评语越多字越好)
答: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有哪些?感悟赏析怎么写?
答:好句:1、既生瑜何生亮。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4、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5、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感悟赏析: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句子赏析
答:1. 好句摘抄:2.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3.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答: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抄:1. 义薄云天:形容关羽、张飞等人的忠诚和义气深重如云天高。2. 骁勇善战:形容赵云、吕布等武将的勇猛和善于战斗。3. 运筹帷幄:形容诸葛亮的智谋高超,能在军帐中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4. 群雄逐鹿:形容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争夺天下的激烈场面。好句摘抄:1. &...

巜三国演义》好词好句及感悟
答:《三国演义》好词好句 好词 1、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2、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3、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4、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5、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6、位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7、乘虚而入:乘:趁。趁着虚弱...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及感悟是什么?
答:感悟:《三国演义》中华四大名著之一,我读过数次。开始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翻开书第一句话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或许是一个定理。我泱泱中华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分成数个国家,正印证这句话。这或许是罗贯中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个解读,但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体现。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及感悟
答:三国演义好句好词摘抄 好词: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好句: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
答: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参考资料:赏析《三国演义》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