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让干道车辆先行,怎么区分主道和干道-,-。

作者&投稿:于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城市道路的等级分为四级,分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是城市内长距离联通性路,一般为组团之间、卫星城与主城、郊区与主城等的连接路,设计车速高,有中央分隔带隔开,度也较。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是城市内部的主要大动脉,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设计车速较高,一般有中央分隔节隔开,路度较。

次干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交通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设计车速在40km/h左右,一般为双向3车道。

支路起连接作用,主要连接次干路与街坊路,解决居民回家、出门的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道路宽度较窄

辅道是设置在道路侧或两侧的路,供不能驶入主道的车辆行驶的路。

这些名词的区分方式,个人认为有两点:是看路的売度,双向6车道以上的道路不是主干路就是快速路,双向4车道以下的道路大都为次干路或支路;二是看有没有中央分隔,有中央分隔的路等级高,没有的等级低。



城市道路等级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市道路等级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规定: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一、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二、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三、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四、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具体设计要求请见上述规范。

看有没有停车让行标志

什么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主干道是指一座城市中最宽的,往往贯穿整座城市,而且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一般在城市的轴线上、城市环线、主商业区或有明显特色的道路,如通往某个重要的地方车流量较大的。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扩展资料
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都属于市政道路。根据整体的城市路网规划,在道路设计角度按照车流量不同,将每条道路赋予了不同的道路承载能力,最直观的差别就是红线宽度不同,车道数不同。
另外,城市主干道可能局部偏重于快速通行力,如此的话,设计了高速立交的通行情况,则市政管线的布局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也仅是差别之一。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干道

干道就是主道,让主道先行,路面宽的就是主道。
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扩展资料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路》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五十一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进入路口前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三)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四)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干道

如何区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答:这些名词的区分方式,个人认为有两点:是看路的売度,双向6车道以上的道路不是主干路就是快速路,双向4车道以下的道路大都为次干路或支路;二是看有没有中央分隔,有中央分隔的路等级高,没有的等级低。城市道路等级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

城市道路等级怎样划分
答: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于道路的红线宽度并没有作强制性要求,仅对道路的路幅要求、横断面组成及各功能带最小宽度进行了要求)⑴快速路 ...

道路类型分为哪几种
答:2. 主干路:这类道路主要功能是承载城市主要交通流量,同时对行人横穿进行严格控制。主干路周边不宜设置大量吸引人流的公共设施,如剧院、体育馆、大型商场等。3. 次干路:在一个区域内,次干路承担着连接主要道路与居住区的角色,既服务于交通流动,也提供地区服务功能。4. 支路:支路作为次干路与居...

城市道路等级怎样分级
答:1. 快速路:红线宽度不小于4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快速路具有中央分隔带,设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专为汽车提供高速行驶条件。2. 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0-4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主要功能是交通流通。3. 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5...

城市道路等级怎样分类的
答:城市道路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1. 快速路主要连接城市内的长距离交通,如组团之间、卫星城与主城、郊区与主城等。这类道路设计车速较高,通常带有中央分隔带,以实现车辆的分向行驶,保证交通的流畅性。2.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是城市内部的主要交通干道,以交通...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答: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分为: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快速路为流畅地处理城市大量交通而建筑的道路。要有平顺的线型,与一般道路分开,使汽车交通安全、通畅和舒适。与交通量大的干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小的支路相交时可采用平面交叉,但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

道路等级怎么分类?
答:城市道路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级别。各级别的道路在规划时有着不同的红线宽度要求:快速路的红线宽度不小于40米,主干路为30至40米,次干路为20至24米,支路为14至18米。1. 快速路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设有中央分隔带,具备四条或四条以上的...

我国城镇道路分为
答:2. 主干路应连接城市的主要区域,主要功能是交通流通。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3.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共同构成城市的干路网,主要功能是集散交通,同时兼具服务功能。4. 支路主要连接次干路以及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主要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问题,以服务功能...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答:1.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基于多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道路功能和宽度等标准。2.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其红线的宽度控制有明确的规定: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路在30至40米之间,次干路在25至40米之间,支路则在12至25米之间。3.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一种类型,其...

城市道路分为几级
答:3、次干路:数量较多的城市一般交通道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次干路也分为Ⅰ、Ⅱ、Ⅲ级,其中Ⅰ级设计车速40-50Km/h,Ⅱ级设计车速30-40Km/h,Ⅲ级设计车速20-30Km/h。4、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