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酶和回旋酶有什么区别 DNA回旋酶存在于哪些物种?

作者&投稿:乐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螺旋酶(英语:Helicases,又译解旋酶或解螺旋酶)是所有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类酵素,可分为多种类型。这类酵素是能够依循核酸磷酸双酯骨架(phosphodiester backbone)的方向性,而往特定方向移动的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移动过程中可将相连的两条核酸长链(如DNA、RNA或两者的混合分子)解开,作用时所需能量来自核苷酸水解。
螺旋酶可以利用三磷酸腺苷(ATP)或三磷酸鸟苷(G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DNA双股螺旋或自我黏合的RNA分子解开。此种酵素会依循其中一股核酸长链的方向(3'→5'或5'→3')而移动。
  各类型的螺旋酶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寡聚(oligomerization)性质,例如DnaB与相似的类型,是以环状排列的六聚体(hexamer)产生作用;而其他类型则可能是单体或二聚体。螺旋酶作用时是位于一个交叉位置(fork),最近的研究显示,此交叉位置是在螺旋酶主动促使下产生,也就是说,螺旋酶可以直接作用于完全相连的双股长链,而不只是作用在已经稍微打开的双股长链。

又称回旋酶,促旋酶,旋转酶。属于解链酶(unwinding enzymes)类中的一种,属拓扑异构酶II(type II topoisomerase;topo II),该酶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分别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分子量4×10^5(其中,α亚基分子量约1.05×105,β亚基分子量约9.5×104)。它的作用是在水解ATP的同时能使松弛态环状DNA转变为负超螺旋DNA。这一作用很复杂,涉及三个步骤:(1)首先DNA回旋酶与DNA结合,使环状DNA扭曲而形成一个“右手结”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正超螺旋,同时又引入一个负超螺旋;(2)然后该酶在右手结的背后打断双链DNA,并将其搭在另一条双链的前面,这样就将右手性正超螺旋变为左手性负超螺旋;(3)最后将断点连接起来。DNA负超螺旋的引入能使打断碱基对所需的能量降低约4.1kJ mol-1,有利于将DNA双链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当DNA新链在模板上形成后,DNA回旋酶将复制好的DNA双链变为天然的负超螺旋的构型,此过程需ATP水解供能。若缺乏ATP,则该酶催化负超螺旋松弛。

见百度百科

好吧 我咋一看这是什么酶啊 看了仁兄的回答才知道……Helicases&topoisomerase……

什么是DNA回旋酶~

又称回旋酶,促旋酶,旋转酶。属于解链酶(unwinding enzymes)类中的一种,属拓扑异构酶II(type II topoisomerase;topo II),该酶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分别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分子量4×10^5(其中,α亚基分子量约1.05×105,β亚基分子量约9.5×104)。它的作用是在水解ATP的同时能使松弛态环状DNA转变为负超螺旋DNA。这一作用很复杂,涉及三个步骤:(1)首先DNA回旋酶与DNA结合,使环状DNA扭曲而形成一个“右手结”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正超螺旋,同时又引入一个负超螺旋;(2)然后该酶在右手结的背后打断双链DNA,并将其搭在另一条双链的前面,这样就将右手性正超螺旋变为左手性负超螺旋;(3)最后将断点连接起来。DNA负超螺旋的引入能使打断碱基对所需的能量降低约4.1kJ mol-1,有利于将DNA双链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当DNA新链在模板上形成后,DNA回旋酶将复制好的DNA双链变为天然的负超螺旋的构型,此过程需ATP水解供能。若缺乏ATP,则该酶催化负超螺旋松弛。

en.绿wik坝iped我ia.日org/wi你ki/Dna_gyrase said: "Gyrase is present in prokaryotes and some eukaryotes"

连wiki这么山寨的网站都说有,肯定早就有发现了。你的文献参考是04年的,有点忒早了...建议多查查英文文献,我不是做这方面东西的,自己去pubmed看看,一定会有的。中文文献就算了,你也知道中国的学术水平...

看链接的时候请使用代理服务器,并且把“绿_坝_我_日_你”这几个字自己删了。中国啊,用心搞搞科研吧,不要把精力都投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了...

另:还有一个常识,我suppose你应该知道,DNA gyrase is typeII topoisomerase,所以查文献的时候,不要只查eukaryotic gyrase, 可以试试topoisomerase...

螺旋酶和回旋酶有什么区别
答:螺旋酶作用时是位于一个交叉位置(fork),最近的研究显示,此交叉位置是在螺旋酶主动促使下产生,也就是说,螺旋酶可以直接作用于完全相连的双股长链,而不只是作用在已经稍微打开的双股长链。又称回旋酶,促旋酶,旋转酶。属于解链酶(unwinding enzymes)类中的一种,属拓扑异构酶II(type II topois...

什么是DNA回旋酶
答:又称回旋酶,促旋酶,旋转酶。属于解链酶(unwinding enzymes)类中的一种,属拓扑异构酶II(type II topoisomerase;topo II),该酶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分别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分子量4×10^5(其中,α亚基分子量约1.05×105,β亚基分子量约9.5×104)。它的作用是在水解ATP的同时...

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机制
答:对于革兰阴性细菌,DNA回旋酶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打击目标。这种酶在细菌的DNA复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维持DNA的正常扭曲和解旋。喹诺酮药物通过抑制DNA回旋酶的活性,干扰细菌DNA的复制过程,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而在革兰阳性细菌中,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针对拓扑异构酶Ⅳ。这种酶,又称为解...

DNA回旋酶(DNA gyrase)
答:【答案】:DNA回旋酶:DNA回旋酶为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A亚基先将正超螺旋后链切开缺口,B亚基结合ATP并催化其水解,使DNA的前链经缺口后移,A亚基再将此切口封闭,形成DNA负超螺旋。

喹诺酮类药的抗菌机制
答: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回旋酶(gyrase)及拓扑异构酶Ⅳ。对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DNA回旋酶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靶酶,而对于大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抑制细菌的拓扑异构酶Ⅳ,拓扑异构酶Ⅳ为解链酶,可在DNA复制时将缠绕的子代染色体释放。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
答: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

抗微生物药的抗微生物药-9 喹诺酮类抗菌作用与DNA回旋酶
答:DNA双股螺旋会出现正超螺旋,这将会妨碍复制叉的移动及DNA的复制,此时由回旋酶使双股DNA断开(切割),让一段DNA穿过,形成负超螺旋,并再封闭断口。喹诺酮类药物抑制回旋酶的断裂与再连接功能,使DNA复制受抑,导致敏感菌的死亡。DNA回旋酶属于拓扑异构酶II,是细菌完成复制所必需的酶。

DNA回旋酶又称拓扑异构酶,其功能是( )。
答:【答案】:DNA回旋酶属于拓扑异构酶II,其功能为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扭曲张力。

氟哌酸 环丙沙星 恩诺沙星 士霉素它们各医什么病是最好
答:回答:氟哌酸(学名诺氟沙星)是20世纪80年代的合成类抗生素药物。因其价格适中,且与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等优点,成为广大医生和肠道疾病患者的首选。盐酸环丙沙星。本品为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使DNA合成和复制受阻而导致细菌死亡。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属有较强抗菌活性;对绿脓杆...

兽药有多少种沙星类药及其药理和疗效。
答: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