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作者&投稿:夹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思是: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全句是:昔先君仲尼与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意思是: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本文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的故事。

赏析

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表现了孔文举少年时聪明、机智等的性格特点。



翻译为:“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该句出自《世说新语》的《孔文举年十岁》,原文节选如下: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优秀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的翻译:从前我的祖先孔子跟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

以前我的祖先孔子是您的祖先老子的学生。

以前我的祖先孔子与你的祖先老子有过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翻译下列句子:(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从文中看,你认~

莫不奇之: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以前我的祖先孔子与你的祖先老子有过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参考答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三)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孔融说这话的反击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 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反击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趣味题(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拜访李元礼。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这样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也是一名有些名气的学者。在座的宾客就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陈韪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

1翻译
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
2、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不正确,孔文举是在诡辩。

翻译下列句子:(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从文中...
答:莫不奇之: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以前我的祖先孔子与你的祖先老子有过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参考答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

孔融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3.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翻译下列句子:(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与 ①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② 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 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④ 府君:汉代人称...

孔文举年十岁怎么翻译
答:”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

世说新语两则 翻译全文 文学常识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答: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大未必佳(大: )⑵韪大 (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 语: )⑷诣门者(诣: )⑸奕世为通好(奕世: )⑹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15.译文:⑴莫不奇之.⑵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16.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17.孔融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辨驳陈韪的 18.谈谈这篇...

孔子举年十岁文言文
答: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2《孔文举年十岁》全文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答:⑤ 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⑥ 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⑦ 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⑧ 了了:聪明伶俐。⑨ 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

孔融少时文言文
答: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道理
答: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

阅读。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答:1、(1)话告诉。(2)前往,到。(3)累世,世世代代。(4)很大的名望。 2、(1)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2)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3、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意思对即可)

执子与通子文言文答案
答:4.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翻译下列句子:(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与 ①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② 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 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④ 府君:汉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