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传统节日的含义 传统节日的寓意

作者&投稿:独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六大传统节日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5.中秋节  6.重阳节 

  1. 春节 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俗称过年,象征团结、兴旺, 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过年的习俗,起源是一只叫“年”的怪兽。 相传在远古时候, 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 “年” , 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十 分害怕。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 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 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 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 庆祝胜利。

  2. 元宵节 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 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传说在很久以前, 凶禽猛兽很多, 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 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 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 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过了好久才想出个法子,决定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 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 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4.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可谓是端午节独具一格的风格。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 称端阳节、午日节。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赛龙舟,除此之外,在那天,大人起床后第 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直到大雨过后抛进水中,意味着 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有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 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 “扑 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 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 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 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 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 中秋节 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 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意义。中秋节是我国最 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 10 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大英雄后羿射下了 天上的 9 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 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 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 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 月亮中的广寒宫内。 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 圆之夜, 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 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 后来, 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 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6. 重阳节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又称为“重九”。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 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辞别了心爱的 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 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去。 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凭借着 高超的技能, 恒景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 年地流传下来。



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春节又叫阴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有祭灶、祭祖等仪式。

过年要吃饺子,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半夜子时,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饺谐音交,有“喜气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清明节

清明节一说是由古代的寒食节演变而来。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古代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如糖稀(古名“饧”,即以麦芽或谷芽熬煎为液的糖浆)、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

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午、端阳。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节、五月节、浴兰节……”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闽南的棕子有碱棕、肉棕和豆棕。碱棕是在糯米中加入苏打液蒸熟而成。

七夕节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中秋节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赏月,古已有之。而又盛行于宋代。仲秋节的传统习俗是赏月、祭月、吃月饼。仲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

重阳节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 。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古称“蓬饵”。据说它源自秋粮收割后的岁时饮食风俗“尝新”,后来发展成一种应节食品。它以面粉、米粉(江米和黄米)、小米和豆等为原料,再加上枣蒸制而成。从唐朝起,重阳糕上要用竹签插重阳旗,这种小旗以五色纸缕为花纹,中嵌“令”字,取吉庆之意。重阳吃糕,也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有步步高升、前途光明的意思。

中国传统六大节日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一共有哪些

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六大传统节日的含义都是什么?
答:清明节 清明节一说是由古代的寒食节演变而来。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古代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如糖稀(古名“饧”,即以麦芽或谷芽熬煎为液的糖浆)、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

六大传统节日的含义
答:元宵节 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 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传说在很久以前, 凶禽猛兽很多, 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 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

六大传统节日的含义
答: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传统习俗起源于一只叫“年”的怪兽,人们发现“年”怕红颜色、火光和响声,因此在冬天挂红桃木板、烧火堆、敲打声音以驱赶“年”。春节庆祝活动包括张灯结彩、饮酒摆宴。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要点彩灯万盏,以示庆贺。传说中,天...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春节、清明、中秋、端午),并且说一下这些习俗有什么...
答: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寓意
答:5、中秋节,八月十五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含义,时间,习俗,别名,相关诗句
答: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含义,时间,习俗,别名,相关诗句名称:春节(名称含义网上有)时间:每一年的2月10号,习俗是: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渊源及含义
答:“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

节日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纪念传统 1、特殊的人 无论是外国叮叮当当的圣诞,还是中国的粽香飘逸的端午。都是为了纪念某个特殊的人,他们或许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许是有独特的意义,让人们用节日铭记至今。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投河自尽的屈原。这些人给了人们不一样的信仰,他们将特殊的日子做成了节日,来纪念特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