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书第七次大换血换成什么样子了? 语文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作者&投稿:沃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湖南、广东、四川、浙江等部分省份在2016年首批使用了新版教材,《三字经》、《论语》等在一年级课本中出现。



“摇花乐”在课文中是指在摇桂花时,“我”站在香甜的桂花雨里心里的快乐的感觉。如果你想知道“摇花乐”是什么感觉的话,你可以在金秋时节也找一颗桂树摇一摇。

学习语文需要什么?~

孩子学习需要什么?

 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自己带着感情领悟了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是都有这样的体会吗?
  学语文还必须多读多背多写,自己不读不背不写,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认真听讲是重要的,但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要培养自己对知识和书籍的渴望.学会对课文进行速读、细读、研读,精彩的篇章一定要能够背诵;课外要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并学会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要学会有条有理地做笔记,坚持不懈地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文章,生活活泼地开展各种活动,还要关注社会生活.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如何看待新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增加?
答: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

为什么孩子要读唐诗宋词?
答:这是语文教材百年来的第七次大换血,终于尘埃落定。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据媒体报道:此次“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1到6年级,古诗/文总数增...

如何看待“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古诗文大幅增加”?
答:那么,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古诗文大幅增加,这个现象就不难解释,大家还记得红火到不行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吧,这都是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一个信号。 文化和教育向来是不分家的,所以衍生到咱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大势所趋。 1、 一、客观看待“死记硬背”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就...

教材减少文言文
答: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

大语文时代,应该怎么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
答:“大语文”时代来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新学期开始,相信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发现,中小学语文教材已然变了“模样”: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等语文教材全面下线,统一更换为部编教材;教材内容“大换血”:古诗词占比增加87%,一年级开始就要学《论语》;语文...

玩转新语文这套书怎么样
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赞同这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增加大量古诗文。现实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山东菏泽这里,用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这次“部编版”语文教材,主要改革的是小学和初中,覆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是这次语文教材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换掉,而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

文言文什么时候进入教材的
答: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

家长老师如何看待“国学热?
答:三、“大换血”体现了重视国学,也带着很大的主观盲目性 我们一边都欣喜于大家对国学的重视,一边却又将这些我们成年人已经很少再钻研的东西,担子甩给了学生。增加诗歌古文,从整体来说,对于整个中国的国学,都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有识之士都举双手赞成。可是实践角度来看,却带有一定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答:第三单元:《谈生命 》冰心;《那树》 王鼎钧;《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人生》 勃兰兑斯第四单元:《威尼斯商人(节选)》 莎士比亚;《变脸(节选)》魏明伦;《枣儿 》孙鸿;《音乐之声 (节选) 》勒曼第五单元:公输《墨子》;《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第六...

中国语文教材第六次“换血”是什么时候?
答:文革结束后,语文教材第六次大换血。1978 年,中、小学生拿到了新的语文教科书。《背影》等 " 经典文章 " 被大量恢复,报刊时政文章则缩减至约 1/3。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重获重视,但思想教化功能亦未放松。1988~1990 年,高中语文教科书曾将王蒙《论 " 费厄泼赖 " 应该实行》与鲁迅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