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投稿:禽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目的是用数学这样一种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围绕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为教学手段,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突破,建立开放性教学模式。基于在这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潜能方面谈谈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以开发潜能的理论为基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经常告诉学生:“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科学研究发现,若一个人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为此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让学生理解并相信:“人的潜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研究发现,那些被世人称为天才者,只不过是开发了他们的潜能而已。例如,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他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时发现他的大脑与常人无异。这说明,爱因斯坦事业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而是在于他开发了自己还不到全部的10%的潜能。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无限潜能的大脑,有其取之不尽的宝藏,而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就靠社会、靠自己去挖掘、去开发。
在我的课堂上,我把“自我潜能”开发的教育贯穿数学课堂之中,让我的学生充满自信地说——“我行,我能行”。美国著名的神经语言学家安东尼奥·罗宾先生的名言:“个人自身的潜能犹如火山,一旦被叫醒,便会产生所向披靡的骇人力量。”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不管是成绩好是差,和所的杰出人物一样,有着巨大的潜能,只是你的极大潜能没有被开发。只要能够再开发出自己的巨大的潜能,让大脑中那些沉睡的细胞再苏醒一些,你就能变得更聪明,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毫不疑问,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创造一个起促进作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倾吐和交流自己看法和想法,增强其自信心,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就能实现激发潜能与创新力的完美统一。
二、以培养数学兴趣为杠杆,激发潜能的原动力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也认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内部潜力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成效受学生学习策略、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而大多数学生是带个“为什么学数学”的困惑在学数学。为此,在我的课堂上经常用生活的实例构建数学模型来告诉我的学生:“数学在生活的实用是无孔不入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只是不容易让人感觉到,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吧!”让他们感觉数学在生活中有多么大的用途,也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来发现数学的魅力。这样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缓解学生厌学数学的情绪。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刻意求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古代学者王阳明曾经说过:“今教童子,必使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就是告诉我们,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发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他每完成一道数学难关时,他的潜能也就无意识中得到激发了。
三、以优化数学能力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优化数学能力既是开发潜能的结果,又是开发潜能的条件。只有一开始就重视数学能力的优化,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而只有开发好潜能,才能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优化。
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数字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是各种计算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数学最基本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几何乃至更抽象的符号关系所必需的能力,是大脑运用表象来联想和想像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次拓展。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更抽象、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力,更是数学能力的精华。“学生的数学能力是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为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构建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总结。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上让学生三种数学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培养。在学生积极用脑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数学潜能,也让学生的这三种数学能力在破解数学难题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影响,从而使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助于学生创新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可提高学生的创新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教学生如何学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习惯,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能力素养。这就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的“捷径”,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克服困难和各种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找出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来排除学生现有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和情感障碍,也就优化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结构,从潜意识里激活其创新力。
四、以强训学生的思维为导向,强化学生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人的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穿透力、感受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对事物认知、情感、行为反应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洞察力是人变无意识为有意识的一种能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内在体现。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是学好数学,及至才为创新式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为此,只有按照一定的思维能力梯度,由浅入深 “高强度” 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强训,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以思维多元化为导向,强化学生的洞察力。
数学教学实质就是思维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剌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要让数学课堂充满了诱惑,启迪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充满个性气息,实现思维的飞跃。为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收集了大量的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教学素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编制适合于不同学生数学潜能开发及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教材,大剂量地强训学生,如举行“课间一题”、“一日一赛”、“分组对抗”等形式,同时难度逐渐递加,强度也逐渐加大。在强训学生思维能力,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方向上重点训练学生数学思维速度,展开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是提出的新见解,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数学严密性,让其逻辑推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大胆质疑问难、并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能力,这是学生取得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突出成绩的决定因素。能过如此强化训练是对学生智力与个性潜能的极大挑战,也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最佳信途径。
五、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前提,树立学生的高品质
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其顽强的意志,树立其独立的优秀品格,是当今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重点关注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较大地激发潜能,让潜意识为学习服务,也有利于“定型”学生优优秀的学习品质。
首先要学生养成专心致学的学习习惯。它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一心想着学习,每时每刻都牵挂着学习。具有一心想着学习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第二层含义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习时能排除外界干扰。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上学的时候,曾经去菜市场人声嘈杂地方学习,以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养成专心致学的习惯。其次要学生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积少成多的重要性。目标容易确定,计划也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养成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实现目标尤为重要。一要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并形成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就去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如果持之以恒,就能事半功倍。二要每天必须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深刻领悟,并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如此在一个接着一个的目标攻克中,彰显战无不胜的能力。第三要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学生较为高级的修养和品质。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批判地吸收书本知识。如此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现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顽强的意志力和独立的优秀品质在我们日益独生子女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独立性人格的培养便成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我觉得有时给学生来点狼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意志薄弱、缺少责任感的人,永远无法适应生活,承受未来。老师应该打破在封闭的虚拟状态中进行教育的老模式,经常向学生提一些只有克服某些困难才能完成的任务,促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磨炼。要让他们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体验饥饿感、失败感、孤独感,了解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社会承担的责任,培养艰苦朴素的品德,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这种磨难教育的思想,对我们在现在与将来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是开发未知领域的处女地。教师必须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开发更多的潜能,做开拓创新的优秀数学人才。

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分月饼,请大家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这表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于是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超市,出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重视课堂的有效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是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却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增加学习兴趣。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我布置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孩子们发现了老师出题的失误并大胆的指出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如果我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四、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拼图”时,通过以下四组活动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滚一滚”,请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观察一下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接着,我让学生“堆一堆”,让学生动手把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进行堆一堆,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口袋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拼一拼”,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刚才拿的物体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东西来。这样学生可以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拼,你拼一块我搭一块,从中可以锻炼出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_百 ...
答: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 教学 方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我时常...

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讨论积极性
答:(2)补充性讨论和碰撞性讨论。根据交流讨论的目的,可以将课堂上交流讨论的形式划分为补充性讨论和碰撞性讨论。前者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以互相补充为特征的相容性讨论,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这种讨论交流方式所占分量较重;而后者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议题所进行的反驳式、对抗式的讨论,...

如何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答: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这一课题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注重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满怀信心的相信他们在进取精神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答:一、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习活动活跃起来。(一)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答: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

浅谈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答:(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注意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从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此过程...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答:”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

数学教学中如何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答: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优秀数学课程的重要一环,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们知道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会很大的提高课堂优秀效率。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