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哪位状元,是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次?

作者&投稿:并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社会,我们一生大概要经历无数次考试,不过有几次很关键,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恐怕是最重要的一次,堪比古代科举),大学毕业考试,如果有的朋友要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的,这两个考试也很重要。

那么,在这么多重要的考试中,有没有人能够在所有的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呢,可能有。但这样的屈指可数。


不过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就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了六次状元,我们先说下古代科举考试能不能连中六次,是可以的。

自从科举考试在隋朝诞生,经过唐宋两代发展后,机制越来越完善。

科举考试包括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


县试

就是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

府试就是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通过府试的考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统称为生员或秀才。

院试,是一种科举的预备考试,跟府试意义差不多。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就是中举。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其中县试、府试、院试的第一名则通称“案首”,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了。


由此可见,从科举机制上来说,连中六次状元,连中六次第一名的可能性很大。那就是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全部都是第一名。

明朝就有这么人,此人就是黄观。

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所向披靡,每场都是第一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名副其实的“考霸”。当时人称颂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事实上,自科考以来一千多年中,做到“连中三元”的,倒有十多位,但连中六元、并且是在一届科举中就从解元变成状元的,历史上只有黄观一人,堪称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奇。

黄观也叫许观,黄观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不得不入赘到一户许姓人家。自然要跟着姓许了,所以,黄观出生后姓许,叫许观。


许观从小就喜欢读书,“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这种人天生就是读书考试的料。

许观的第一任老师是一个元朝汉官黄冔,因为元末天下大乱,他辞职回家教书。黄冔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对许观的影响很大。

刻苦学习的许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府、院三级考试中均为第一名。也就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洪武23年的时候,黄观乡试又是第一,中解元。次年三月,会试中又是第一,中会元。同年四月,许观参加由朱元璋主持的殿试。

在策论中,他的“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的观点,深得太祖皇帝朱元璋赞许,于是钦点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

就这样,许观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个第一的读书人,学霸,科举奇才。


洪武二十九年,许观被朱元璋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同年他向朱元璋申请恢复黄家姓氏,获得批准,之后“许观”就成了“黄观”。

建文帝继位的时候,黄观升职为右侍中,与大名鼎鼎的方孝孺、齐泰一样,成了建文帝身边的重臣。

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燕王朱棣很快就反了。对于朱棣这种行为,黄观很不以为然,很痛恨这种无耻行为,辱没了先圣思想。


所以,当他听说朱棣反了,马上持玉玺前往长江上游一带募集兵力,同时指挥其他地方军队北上,试图跟朱棣决一死战。

不过还没等到黄观发挥的时候,建文帝死讯就传了出来,朱棣攻入了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是死是活。总之,大势已去。

当黄观听到了建文帝的结局后,不由得仰天长叹。他看了看这花花世界,随后郑重穿上官服,向东拜了几拜,愤然投江自尽,为建文帝殉节而死。


黄观倒是解脱了,不过他的家人遭殃了。朱棣听闻黄观跳江而死后,很不高兴,因为他想亲手处理他。

朱棣记得当初黄观对他的无理。黄观曾经见朱棣在朝堂之上很嚣张,公然不拜建文帝,其他大臣敢怒不敢言,只有黄观说:

“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指责朱棣不守规矩,所以,朱棣对黄观心生怨恨。


现在无法处理本人了,没办法,只好对他的家人下手了,出这个恶气。

黄观住在南京的家人,遭到朱棣残酷报复。《明史列传》上说,朱棣为了羞辱黄观,将其妻翁氏及两个女儿赏给(今象房村)饲养大象的人。可怜的翁氏不堪受辱,带着两个女儿投河而死。

朱棣还是不解恨,黄观门中一百多人又惨遭朱棣诛杀。

黄观的平反到万历皇帝时才得到了平反,明神宗朱翊钧为黄观平反,补谥“文贞”,还在黄观的家乡建黄公祠,建状元坊。黄观的名誉终于得到了恢复,我们才能见到这位传奇人物。



自科考以来一千多年中,连中六元、并且是在一届科举中就从解元变成状元的,历史上只有黄观一人,在洪武23年的时候,黄观乡试又是第一,中解元。次年三月,会试中又是第一,中会元。同年四月,许观参加由朱元璋主持的殿试。

历史上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次状元的是明朝的黄观。
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所向披靡,每场都是第一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名副其实的“考霸”。当时人称颂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历史上有一位在同一届科举考试中连中六次的状元,是出现在明朝时期,此人就是黄观。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所向披靡,每场都是第一名 ,被当时人称颂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初高中初中生历史培训班名师辅导,高效提分~

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谁?他都有什么成就?
答:武德五年,天下初定,为了安抚百姓,招揽人才,唐高祖李渊下令创办第一届科举。孙伏伽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高中第一的状元,成为古代科举史上的第一状元。虽然孙伏伽是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但他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新唐书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有几百字。其中有两篇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孙...

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出过哪些六首状元,他们中谁最厉害?
答:史上第一位“六首状元”,黄观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是今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三年,黄观以贡生入太学。这里要说一下,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凡是童试(县试、府试、院试的统称)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便可被选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类人被称为贡生。黄观在县试、府试、院试皆取得第一...

在古代科举取士时期,状元之中出现过哪些第一流人物?
答:文天祥的出现可谓改写了状元的历史,虽然一生以悲剧收场,但文天祥以其气节,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历史上唯一一位文状元和武状元都考中的天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自唐代科举制度成型以来,仅一人先后取得了文、武状元的惊人成绩,不愧是历史上第一学霸,放现在考个清华北大再考个北体跟玩儿似的。郑冠(793?—853?)唐朝长庆三年(823)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北宋神宗前没“武状元”正式称号,这里是对武举第一名的习惯称呼)。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状元是谁?他做了什么官职?
答:在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便是孙伏伽。在“玄武门之变”中,孙伏伽拥护李世民,鞍前马后奔走效劳。李世民即位后,赐男爵,食邑乐安,贞观元年,又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贞观五年,孙伏伽审理一桩案子不慎失误,被罢免官职,不久李世民又重新起用为刑部郎中,任职不久,再度出任大理少卿,旋即...

古代科举考试的排名情况
答: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被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也不可以重考。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

历史上哪次科举考试,出了9位当朝宰相和8位文坛大家?
答: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而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就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历史上有一对父子都是状元是哪个朝代的分别叫什么啊
答: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

中国历史上有700位状元,第一位状元是谁?
答: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作为一个隋朝的一个博学的小青年,从地方小吏开始做起,后来升到万年县的法曹。在唐朝建立以后孙伏伽干脆就归顺了唐王朝。然后在唐高祖武德五年的时候,孙伏伽参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还被唐高祖李渊选定为状元,孙伏伽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状元是谁
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 孙伏伽(?-658年),贝州武城(一说河北邢台清河)人士。隋末以大理寺史补万年县(今陕西西安)法曹。后降唐。武德四年(622年),进士第一名,他是中国乃至东亚科举史上的第一位状元。[1]历任御史、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陕州刺史等,任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