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贤母传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竺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童贤母传》全文翻译

方孝孺《童贤母传》译文:

童贤母,姓罗氏,是宁海县童处士释卿的妻子。罗氏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但童贤母侍奉他们却非常的孝顺恭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贤母的祖婆婆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他帮她清洗。祖婆婆喝水吃饭,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长久如此。祖婆婆心里感激她的所作所为,常常私下里祝福她说:“我为不能报答媳妇而感到痛苦,希望你将来能够有孩子有媳妇,都能像你一样孝顺恭敬。”

童贤母聪明能干,对待小姑子和族人亲戚都有恩惠。祖婆婆和公公婆婆去世,她帮助丈夫里里外外安排丧葬,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的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童贤母生了四个儿子。孩子长大后,都富有才智,好学不倦;童贤母用礼义忠厚之道教育他们,孩子们都有母亲为人处事之风。等到童处士去世后,各个儿子长大了,娶妇生孙,全都听从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童贤母建造了祖先的祠堂,添置了祭祀的东西,用来供奉去世的列祖列宗。家庭之间,里外有法,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很多人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代交,村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而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人作村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村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

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库麦子,贤母召集几个儿子对他们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的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候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利息一斗,来作为村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遵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方圆几百里内租借麦子的人都认为童家的利息小有好处,争相奔走到童家来,都感动叹息把童母当做自己家里人。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们娶媳妇,帮助他们建立家业,像这样的有二十多人。有人来告诉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解决,就嘱托各个儿子帮助解决。后来也许人会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做事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有赶不上的。家人婢仆好几百,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今年童贤母已将近八十岁,有儿媳妇以及各个孙媳妇男女达几十人,曾孙七八人。他们奉养贤母孝顺恭敬,果真像祖婆婆所祝愿的那样。名人名士经过童家的,都要拜见贤母后才离去,并且对贤母赞口不绝。

2. 翻译下文言文《郑五之母》

郑五,不知是哪里人,带着母亲妻子寄居在异乡河涧,凭借木工本领养活家人。郑五生病快要死了,叮嘱他的妻子说:“我本来没什么立足的地方,你有不擅长针织女工,我猜测老母亲必会因为寒冷饥饿而死,现在与你约定,有能为我养我母亲的人,你就可以嫁给他,我死了也没遗憾了。妻子遵从的约定,郑五的母亲因此得以存活。有时妻子照顾老人稍有怠慢,屋内就会有声响,好像打碎石头折断竹子的声音。有一年棉衣还没做好,母亲哭泣着喊冷,忽然墙壁震动声音大入钟鼓,这种情况持续了七八年,郑五母亲死后一切才安静下来。

1、因为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不少写一个历史名人无处考据,关于历史上有没有郑五这个人都不一定,所以开头就点明,郑五,不知道是哪里人。

2、因为郑五的妻子侍奉他的母亲有些怠慢用原文回答就是或奉事稍怠。

3、孝。因为古人最注重的就是孝所以才说百行孝为先。也可以理解为关于诚信,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讲诚信。

只是个人的一些小看法,仅此而已,仅供参考。

3. 文言文《楚子发母》

参考答案:

1、(1)疾病。

(2)道歉。

2、(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王的事吗?

3、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4. 《田子奉母》文言文翻译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

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5. 罗氏之贤文言文答案

罗氏之贤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

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

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

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

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初,元季无政。

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

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

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

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

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

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政一任之 一:全,都。

B.元季无政季:指后期或末期C.俾小民佃者代输代输:代理运输。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率:表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①贤母事之孝敬雍顺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C.①后或背负,绝不与较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D.①事于不可者戒勿为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④宜减息一斗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A.①③⑥ 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参考答案与译文:1、C2、D3、B4、C 1、代输:代为交纳租赋。2、介词,对于。

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B①代词,他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C ①代词,有的人;②副词,倘或,如果。3、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

4“里正”.即“里长”,对正直的人来说是一种差役,见《促织》中“里正役”的说法.且“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项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

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

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

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已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

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

乡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

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侯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

6. 语文《邹孟轲母》文言文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 乃去,舍市傍(就,于是) (2) 及孟子长(等到)

译文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7.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原文及翻译

楚子发母 【原文】 楚子发母①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⑾,而士卒战自五也⑿,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⒀,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⒁,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⒂?‘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⒃。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⒄,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⒅,然后内之。 【注释】: ①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

②因:于是,就便。问:探视。

③无恙(yàng样):安好。④并分菽(shū叔)粒:大家分吃豆粒。

并,合起来。菽,豆类。

⑤朝(zhāo招)夕刍豢(huàn换)黍粱:意思是将军早晚食必粱肉。刍,牛羊。

豢,猪狗。黍粱,好粮食。

黍,黄米。粱,精美的粮食。

⑥内:同“纳”。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⑦数(shǔ暑)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

⑧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⑨醇(chún纯)酒:美酒。

⑩注:倾倒。⑾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⑿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

下文“战自十也”意同。⒀糗(qiǔ)糒(bèi备):干粮。

⒁甘不逾嗌(yì意):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

⒂《诗》:《诗经》。以下引的诗句见《唐风·蟋蟀》。

休休,喜悦的样子。⒃言:(诗的)本意是。

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⒄康乐:这里指享受。

⒅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谢,谢罪。

【大意】: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

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

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

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

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解读】: 好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好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儿子在前方率兵战斗,她牵挂的是士兵的安康,牵挂的是儿子能否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

当得知士兵艰难得只能“并分菽粒而食之”,而作为将军的儿子却“朝夕刍豢黍粱”时,她深为不安,儿子得胜归来时,本可出郭相迎的她却“闭门而不内”,并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直到儿子认错后,才让他进家门。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8. 赵钺孝母文言文翻译

赵将括母

【原文】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刘向《列女传》)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

孝敬母亲的经典文言文
答:1. 求一些孝敬父母的古文的意思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

传承绝学的一代贤母宣文君简介
答:宋氏是韦逞之母。身世堪怜,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父亲看她从小就很聪明伶俐,好学善问,觉得是可塑之才,就亲自向她传授儒家经典《周官经》。父亲对宋氏说:「这部《周官经》是周公旦所编著,是一部阐述儒家理想官制的典籍,对历代官制的建置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家传祖学,世世代代都以研究、传授...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故事
答:一、孟母 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

陶侃母湛氏的文言文
答:1、出处:《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2、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 3、赞美陶母湛氏的诗: 《延宾坊》清.程作舟 士行真男子,湛氏非妇人。 妇人爱青鬓,...

言贤母使孑贤也是哪篇文言文
答:”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诫,不义之物,不入於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由子愧慙走出,造期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

陶母湛氏的原文及翻译
答: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贤母育儿的故事?
答:二、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子曾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下属送给他百两黄金(战国时所谓金就是黄铜)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家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

文言文翻译母曰
答:2. 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译文湖北省7市联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注意要 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袁太孺人,蒋氏之女,副榜贡生清宪之妻。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筠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循政。 武进夏雷村袁氏,有位母亲说袁太孺人,蒋氏的女儿,副榜贡生清台的妻子。你说祖期、祖...

田子退金文言文
答:3. 田子退金文言文阅读中田子的母亲为什么不要他的金子 《田子退金》原文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

恭敬父母文言文
答:4. 奉父母舅姑在文言文中的翻译 你好: 奉父母舅姑: “舅姑”意思是:丈夫的父母,公婆。(如,《礼记·檀弓下》: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 “奉父母舅姑”译为:奉养父母公婆。 如下句: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选自《李文公集》) 译文为: 妇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