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原则

作者&投稿:友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包括公开原则,直接原则,安全保护原则,限制利用原则等,国家有关部门在依法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时,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一、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有哪些?
      1、直接原则。直接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原则上应该直接向本人收集。
      2、目的明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必须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围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
      3、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般应保持公开,本人有权知悉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情况。
      4、完整正确原则。完整正确原则是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普遍遵循的原则,具体指个人信息应该遵从其特定目的,在特定目的范围内必须保持完整、正确、及时更新。
      5、限制利用原则。限制利用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利用时应该严格限定在收集的目的范围内,不应作收集目的之外使用。
      6、安全保护原则。安全保护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应该处于安全的保护中,避免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的泄漏、意外灭失和不当使用。
二、个人信息包括哪些信息?
      1、基本信息。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
      3、 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
      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事实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话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只不过,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还是比较严重,随着网络化、自媒体化的快速发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有重大意义的。

~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第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第八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准确...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
答:法律主观: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包括了以下相关内容: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个人信息保护法内容是什么
答:可以全方位的保护个人信息,也可以巩固监管体系,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同时构建了相关的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第六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

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包括哪些?
答:1.原则一般包括了最小原则还有必要原则。2.同意权、知情权与投诉权解析:a、据悉,《办法》关注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按照对个人信息依法保护、有限共享的原则,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规定全面衔接。《办法》强调对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权的保护。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产品服务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
答:目的限制原则(the principle of purpose limitation),也称目的拘束原则,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贯穿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全过程,无论处理者是谁,也不管属于何种类型的处理活动,都必须受到该原则的拘束。目的限制原则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原则也被称...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答:同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可能面临民事诉讼或刑事追究的风险,导致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安全的原则,不得通过欺诈、误导、胁迫等方式获取或处理个人信息。任何个人信息处理者都应该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管理,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作出应有的努力。【法律依据】...

七大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
答:并定期更新其安全系统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七、责任原则 机构或个人应该对其收集、使用和共享的个人信息负责。这意味着,如果机构或个人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或法律法规,他们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如果一个电商平台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它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如果遇到法定应当保密或不需要告知的情形,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不告知;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在事后及时告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第八...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 ...
答: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依据民法典第1035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过度处理_百度...
答:根据本条规定:第一,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1、合法原则。为了使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不同的当事人的个别利益与整个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保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我国合同法确认了合法原则。2、正当原则。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