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西湖文化 未来的阜阳颖州西湖将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烛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人笔下的颍西湖风光
明《嘉靖颍州志》描述颍州西湖胜景:菱荷飘香,绿柳盈岸;芳菲夹道,林宛烂漫;曲径通幽,斜桥泽畔;画舫朱艇,碧波涟滟;楼台亭榭,错落其间。历史上的颍州西湖,就这般宛如一颗璀璨的淮上明珠,镶嵌在一马平川的黄淮海大地上,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吟诗赞叹。
据史料记载,最早歌咏颍州西湖胜景的,可以追溯到《诗经汝坟三章》,但专写颍西湖的当推唐朝诗人许浑。他在《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诗中唱道:“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许浑,润州丹阳(今江苏)人。文宗太和年间进士,曾任颍州从事,主管文书,职业参谋,察举非法。后为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曾有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名后世。写这首《西湖宴饯》时,正值深秋季节,霜染红叶,菊绕湖开,鸟飞蝉鸣,征车辘辘,鼓角声声。兰堂之上,西湖清宴,歌伎曲高,客兴正浓。此时,夕阳西下,高耸的城堡身披余辉,湖边楼台沐浴在金波荡漾之中,静谧的寺院里,香客还未散尽,袅袅轻烟,随风飘散在平湖之上。好一派西湖秋色,令游人心醉。
宋代承平百年,天下晏然,西湖胜景,愈为天下仰慕。在欧阳修之前,知颍、泛颍并歌咏西湖者,有蔡齐、晏殊、宋祁诸人。晏殊,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人。七岁能文,以神童被荐于真宗,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兼枢密使,是欧阳修的恩师。后忤逆权贵,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颍州。其《和王校勘中夏东园》诗云:“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闲窥鱼尾赤, 暗辨蜂腰细。树影密遮林, 藤梢狂罥袂。潘蔬足登膳, 陶林径取醉。幸获汝颍水,忘却今昔世。欢言捧瑶佩, 愿以疏麻继。”东园,指颍州西湖之怡园,是当时西湖东岸的著名景区之一。晏公罢相知颍,闲逸之中,不免思绪徘徊。然西湖美景,却令他忘却今昔何年,穿行在野竹幽花丛中,鲤鱼和赤峰成为他的亲密伴侣,一代名相,竟如此逍遥于西湖胜境之中。宋祁更不用说了,他是湖北安陆人,仁宗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因在《玉楼春》一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世称“红杏尚书”,美名流传。他的《咏西湖上寄颍州相公》一诗云:“湖边烟树与天齐,独爱湖波照影时。岸蒋渚萍春披靡,佛楼僧阁暝参差。相君万一来湖上。手弄潺湲更忆谁?”宋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景文长短句》,但此诗并无四六长短之分,而是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真情实感,亲切动人。他写出了西湖的魅力是“独爱湖波”,一池春水;湖面之上,雨打浮萍;岸边烟树,齐天探雾;广如一片原始森林,幽深莫测;佛楼僧阁,落日余辉,倒映在西湖如明镜般波光之中,参差错落,好一幅西湖阳春三月水墨图。
若论对西湖钟情无限,赞爱有加者,莫过于欧阳修其人。欧阳修一生八到颍州,初至颍州西湖,便被西湖美景所倾倒,发出“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的感叹。西湖对欧阳修,实在是三生有幸,相见恨晚。即知颍,便“嗟哉我岂不乐此,心虽欲往身不能”。他盛赞“西溪水色春长绿”,第一次说出“西湖烟水如我家”。但毕竟当时他才四十三岁,仕途倥偬,居家难择。待再至汝阴,顾望西湖时,“十四五年劳梦寐”,“白首重来似故乡”。此时的他已经把颍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披阅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发现,歌咏西湖,赞美西湖,留下诗词最多的,当属欧阳修。特别是他的《采桑子十三首》,翻旧阙,写新声。其中连续以十个“西湖好”之句直接赞美颍州西湖风光之美,创下了古代文人墨客歌咏西湖之最。在欧阳修的笔下,西湖绿水逶迤,一片琼田;佳景无时,百卉争妍;狼藉残红,急管繁弦;满目繁华,云物俱鲜;载酒来时,不觉船移;醒醉喧哗,疑是神仙。真真正正将他“平生为爱西湖好”的内心情愫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并凝练成精妙诗句,曲尽笔端。
欧阳修之后,歌咏颍州西湖者,代不乏人,或偶有佳作。而读之使人对西湖产生美妙幻觉,生发无限联想,将西湖妩媚风光之美推向极致者,当属苏东坡。“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苏东坡生性喜水,对颍州西湖更是情有独钟。东池浮萍,西池秋水;春梦寻湖,同泛扁舟;水涨西湖,忘缈淮海;壶中春色,欢饮共觞。在苏东坡心目中,“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借西施之美,喻西湖之色,西湖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约。他把颍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比较,“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他把颍西湖与杭西湖比较,“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其实苏东坡是最有资格评论西湖风光的人:他两次在杭州为官,知过颍州,调过扬州,贬到惠州,游过雷州,住过许州,而这些地方都有西湖,所以他的好友秦觏说他:“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已无。”杨万里亦说他“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不得休”。一句“西湖长”,确立了苏东坡评价天下西湖的“权威”地位,也透显出对这位西湖才子的钦佩仰慕之情。
颍州因西湖而繁荣
颍州因西湖而繁荣,西湖因颍州而扬名。作为游览胜地,颍州西湖历史悠远,开发较早,以其广袤的湖面,深藏于平原腹地,历经千年而愈发明秀,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作为政治中心,古颍州、古汝阴、古胡城,地处富饶的淮北平原,北通汴梁,南达长淮,东枕颍水,西临陈蔡,由于河密土肥,交通、农业和商贸都很发达,被视为“东南形胜”之地,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州、府、郡、县的治所和王侯封爵的采邑。因此,古城颍州,成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主要商埠;颍州西湖也自然成为名公巨卿、达官显贵们优游燕闲的娱乐场所。
到了唐代,随着淮颍水道的开通,朝廷设置淮颍道使职加强管理和开发,淮颍水运成为国家漕运的重要运输线,商业运输和贸易随之繁荣兴盛,颍州遂成为淮西名城。颍州丝绸纺织工艺精良,絁、棉等产品被选为贡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和好评。白居易《村苦寒》诗说,“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盛赞絁被防寒保暖性能。颍州出产的白鱼,是淮河、颍水的名贵鱼类,制成“糟白鱼”流通市场,并被列为贡品。垂至宋代,苏轼知颍州时,赋诗赞美白鱼:“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欧阳修知颍和退休以后,说颍州“物产益美,不异江湖之富”,赞美颍州“肉香酒醇,土厚水甘,蔬果俱佳,且物价便宜,一切都好”。可以说,是西湖滋润着颍州大地,孕育和提供了如此丰富的物产,颍州因西湖而富庶。
至之唐宋时期,承平日久,经济繁荣,颍州西湖的建设也随之发展。晚唐时西湖的面貌已非常可观了,岸边有楼台亭阁,湖上荡漾着游船,人们歌舞饮宴,乐而忘返。尤其是北宋定都汴梁,颍州地属京畿,政治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颍王赵颍(宋神宗)即位后,因颍为“龙兴之地”,升州为府(称顺昌府),颍州西湖也随之声名鹊起,成为闻达一时的“天下绝胜”。一如前文所述,西湖史上可考的历代建筑,北宋时期即占一半。
文化渊源
西湖的繁荣还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宋史地理志》称颍州“人备文武全才,风俗清丽”;欧阳修称颍州“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苏轼说“汝颍为州,邦畿称首。士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宾主相续,盖宗资、范盈博之旧治,文献相续,有晏殊、欧阳修之遗风。”故颍州一向被视为“中州善地”。正由于颍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才吸引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学士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如蔡齐、晏殊、吕公著、宋祁、梅尧臣、曾巩、刘敞、刘攽、苏辙、周邦彦、黄庭坚、刘景文、陆佃、陈师道、沈遘、秦觏、杨万里、白玉蟾等人,他们或晏游于西湖之上,或咏吟于楼台亭阁,少则数天,多则数月,诗意不尽,流连不归。
西湖的繁荣反过来又推动了颍州的发展。颍州“地濒淮、颍,厥土良夭,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故自庆历以来,贤士大夫往往“经营其处,以为燕闲之地”(苏颂语)。据笔者统计,在北宋一百年六十七年的历史中,先后有九十位太守在颍州供职,其中有师生太守、父子太守、翰林太守、状元太守、宰执太守,多是朝廷大臣和高官巨卿。他们有的从京师卸任后,把颍州作为一处“优游燕闲”之地,养精蓄锐,而后另谋他途。更多的是一些想入京为官的人,往往将颍州作为跳板,先在这来镀金,而后进入京师,不少人由此成为朝廷宰执。而颍州的美好名声和政治地位也在不断攀升,更多的人都想到此一游,一来可结交权贵,二来可以畅游西湖。正是在这种微妙的大自然与社会政治的巧妙结合中,颍州成为和谐之邦,西湖成为优游胜地。颍州的风物,西湖的胜景与文人墨客的美文佳句,同为史书传载,流韵千古。
颍西湖的历史变迁
颍州西湖是一处自然景观,但是天地四时,变化无常,大自然虽赋予西湖鲜活的生命,也同样使她经历了兴起、全盛、衰落以及由大到小直至消亡的演变过程。
颍州西湖的面积,据有关记载和专家测算:古代(唐以前)约为三十平方公里,“广柔相济,水深莫测”;北宋时期约为十五平方公里,缩小一半;明中期约为七点五平方公里,又缩小一半。湖的位置和范围:唐代之前湖水曾直抵胡城西门,北宋欧阳修诗说“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明万历前颍州北城为汉汝阴故址,其西门称水门,额曰:“望湖”。另据《凤阳府图经志》:颍州西湖“在西门外”;明《正德颍州志》:“西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三里。相传古时水深莫测,广袤相齐。胡金之后,黄河冲荡湮湖之半,然四时佳景尚在,前代明贤达士往往泛舟游玩于是湖”。清《道光阜阳县志》:“县西北五里。”离西湖越来越远,表明西湖的面积在逐步缩小。
阜阳市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30-31.5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洼,倾斜度为千分之零点五。但城西北张海子、西海子大片面积反而地势低洼,最低处标高27.6米,是当年湖之中心区,其起伏高差达到4米。那即是远古时代的西湖。她呈一个不甚规则的满月形,相当于现今城西标高30米以下的地面,从坎河溜东至城西方庄,北至废泉河南,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岸线较为稳定,与州志记载暗合。
汉唐之际,湖面为近似三角形,相当于现今29.5米以下的地面,即东临白龙桥,西南角称罗湖口,北界周庄。这一时期湖岸线较为平齐,湖面丰满,且延续时间较长,西湖自然景观达到相对成熟阶段。
北宋时,湖面缩为古罄状(或牛梭形),湖岸曲折,湖水纡转萦廻,故东坡诗中有“萦流作态”之句,以至湖中淤出数处浅渚。由于湖面淤塞,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相继大力疏浚西湖,并修三桥,起三闸,以便调节湖水,灌溉农田。尽管如此,遇有大旱时个别湖段还曾干涸过,苏轼曾将“东池”鱼迁往“西池”,并作诗戏之,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状况。此时湖面约当今标高29米以下,范围北至韩庄,西南至罗湖口,东南至湖台。
南宋以降至金元及明初,西湖屡遭黄河夺淮之患,大量泥沙淤浅湖床,滩涂面积增多,湖面被肢解。因有西溪等上游河水冲刷,湖面才不至雍塞。况西湖洼地为其南部和西南面一百多平方公里地面泾流汇集处,在雨季岗水生流侵入,旱季水退还田,因此湖岸线很不稳定。此时湖面长约10里,宽3里,面积为7.5平方公里。
清代西湖面积大为缩小,逐渐成了季节湖。零星积水的洼地实如大塘;长年积水的主湖长约800米,东部宽300米,西部宽200米,面积0.2平方公里,为古西湖的一百五十分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颍州升为府治后,虽曾浚湖修闸,但已难挽救西湖消亡的命运。
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异想以此拒敌。不料,黄河乱颍夺淮,造成十年黄患,颍州西湖最终被淤为平地。
颍州西湖,作为自然湖泊,虽然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但作为名胜古迹,却会永远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之中。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历史上颍州西湖的人文景观将重现在今人面前,引导阜阳民众去重温那昔日的光荣与梦想。



颍州西湖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 古颍州西湖为风景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之一。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景点。 2010年,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获批;阜城至西湖的快速通道规划完成 ;2010年8月,《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修编方案获省政府批准。2011年3月,颍州西湖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市旅游局,经过公开招聘,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编制景区24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湖区6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 启动梳妆古镇、女郎台、兰园、草河闸(坝)等景区基础项目建设,加强湿地保护,草河闸(坝)的规划设计和项目施工;控制西湖水位,保护水源,做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施工规划,启动景点建设。 2012年12月,“两个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按照“东娱乐”、“西休闲”、“中观光”的格局,打造“三圈”、“八区”,形成“一湖连两河,一脉生两翼”的景区结构,努力把颍州西湖打造成为以历史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娱乐、休闲、度假为重点、集生态湿地观光旅游、会议餐饮为主题的文化之湖、娱乐西湖、休闲之湖和生态之湖。

日前,阜阳市政府计划把颍州西湖建设成50万平方米的西湖湿地水城,打造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省级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

  颍州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2008年至2017年,计划投资资金21亿元。近期规划为2008年到2010年,规划范围面积20.72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生态型湖泊类旅游观光产品和历史人文旅游景点。以历史文化观光区为核心,以西湖镇、华佗村、欧阳村为三个旅游集散地,会议酒店区,田园度假区,汽车营地区,湿地公园,宋文化主题度假区,胡子国主题公园,湿地保护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为八个功能区。充分利用和保护西湖现有资源,以湿地水域为主题线索,重现颍州西湖的历史场景,展现当地的人文风俗,演绎湿地文化,将颍州西湖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型的复合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西湖文化
答:他把颍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比较,“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他把颍西湖与杭西湖比较,“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其实苏东坡是最有资格评论西湖风光的人:他两次在杭州为官,知过颍州,调过扬州,贬到惠州,游过雷州,住过许州,而这些地方都有西湖,所以他的好友秦觏说他:“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

我急需关于西湖的文化!
答: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

颖州西湖简介
答:颍州西湖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9公里处,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颍州西湖景区总体策划7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24.32平方公里,湖面5.7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会议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颍州西湖主要...

颍州西湖的历史沿革
答: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景点。 2010年,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获批;阜城至西湖的快速通...

杭州必去三个景点
答: 景区介绍:西溪湿地公园,一个天然的氧吧,以其原始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杭州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地。  门票参考:80元(部分区域免费)  开放时间:8:30-17:00  景点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 交通:公交线路K506:武林门北--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余杭,K193:黄龙公交中心站--西...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简介
答:洱源西湖湿地位于苍山19峰之一的云弄峰北麓,右所镇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湖面面积4.7平方公里,湖周长10.3公里,平均水深1.8米,属澜沧江水系,地处洱海源头,洱海13%的地表水来自西湖。西湖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独特,形成面山森林(灌丛)— 村庄— 农田— 湖滨沼泽— 湖泊水面— 岛屿村庄的...

杭州必去五大景点攻略
答: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景点介绍:西溪湿地以其“城中野趣”著称,是杭州市区内的一片天然氧吧和生态绿洲。 门票参考:部分区域免费,深度游览区需要购票,价格约为80元。 开放时间:08:30-17:00。 景点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518号。 交通:公交线路K506,K193,K310,Y13,观光1号线 游玩攻略:在西溪...

杭州必去4个景点
答: 景点介绍:西溪湿地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原始自然风光而著称。  门票参考:80元。  开放时间:8:30-17:00  景点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518号  交通:公交线路K506,K193,K310,Y13,观光1号线  游玩攻略:在西溪湿地,你可以乘坐观光车或者步行穿梭于芦苇荡...

杭州西湖旅游景观赏析杭州西湖的主要景观
答:有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断桥、雷峰塔、钱纪念馆、净慈寺和苏小小的坟墓。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于《世界遗产名录》年正式上市。 2.杭州西湖的主要景观及特点结构西湖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古刹古塔、碑刻雕像、新建公园绿地于一体。

杭州哪些景点可以感受历史文化?
答:杭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1、✅西湖 2、✅灵隐寺 3、✅雷峰塔 4、✅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5、✅千岛湖景区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